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钙对蜜橘抗日灼生理病害的分子与生理机制研究

    高志键李春侠周秋蓉李江波...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南丰蜜橘'为试验材料,于高温来临前期(6月份)在果实表面喷施0.14 g/L螯合钙为钙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果皮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活性氧含量变化,探究钙对'南丰蜜橘'果皮在日灼发生期间的钙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调节抗氧化系统基因的表达特征,以揭示外源钙减轻蜜橘日灼生理病害的分子与生理机制,为实际生产中喷施螯合钙防控蜜橘日灼生理病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经钙处理后'南丰蜜橘'果实的日灼发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13.76%.(2)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钙处理显著提高'南丰蜜橘'钙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CsNADK、CsMPK8、CsCPK、CsRBOH、CsCAMK1、CsGAD),以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CsSOD、CsCAT、CsPOD、CsAPX、CsGSR、CsGPX)在果皮中的相对表达量.(3)钙处理可显著提高'南丰蜜橘'果皮抗氧化酶(SOD、CAT、POD、APX、GR、GPX)活性,并显著降低O-·2、H2O2和MDA的含量.(4)荧光染色发现,在7-10月高温和强直射光胁迫期,果皮细胞产生了过量的ROS绿色荧光,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荧光不断漫延积累,但钙处理的ROS荧光强度均显著弱于对照.研究表明,喷施螯合钙处理可通过增强蜜橘果皮钙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抗氧化系统基因表达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的ROS,维持果皮细胞ROS代谢平衡,从而提升蜜橘果皮的抗日灼能力;生产中于高温来临前期在果实表面喷施螯合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蜜橘日灼病害的技术措施.

    南丰蜜橘日灼钙信号转导抗氧化基因抗氧化酶ROS代谢平衡

    NaCl胁迫下宁夏枸杞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胡进红宋繁梁旺利于雯静...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枸杞是著名的耐盐药用植物,该研究通过室内水培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q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0、100、200、300 mmol/L)下宁夏枸杞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并分析了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isco活性的变化,以揭示宁夏枸杞在盐胁迫条件下光合机构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为深入解析宁夏枸杞响应盐胁迫的光合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用100、200、3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7 d时宁夏枸杞分别有14、26、55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且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下调表达基因多于上调表达基因.(2)qRT-PCR结果显示,宁夏枸杞的3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ATPε、CLH2、Lhcb3的相对表达量均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总体呈显著下降的趋势,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3)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宁夏枸杞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认为,宁夏枸杞能通过诱导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来调控叶片光合活性以响应NaCl胁迫环境.

    宁夏枸杞NaCl胁迫光合作用基因差异表达

    干旱胁迫下红砂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特征

    师亚婷单立山解婷婷马静...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试验以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适宜水分(CK)、轻度干旱(MD)、中度干旱(SD)和重度干旱(VSD)4个胁迫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干旱胁迫15、30、45和60 d时红砂幼苗的叶、茎、粗根和细根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分析不同胁迫强度下不同干旱持续时间红砂幼苗NSC的动态变化及各组分差异,以揭示红砂NS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强度和胁迫持续时间对红砂幼苗不同器官NSC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胁迫持续时间对NSC动态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2)干旱胁迫初期,红砂叶中的NS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茎中的NSC含量呈上升趋势,粗根和细根中NSC含量在各胁迫处理下基本保持稳定.(3)干旱胁迫后期,红砂叶和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逐渐增加,而粗根和细根中的淀粉和NSC含量呈下降趋势(中度干旱除外),且这一时期重度干旱处理下各器官可溶性糖和NSC的含量明显高于CK.研究发现,重度干旱胁迫能显著诱导提高红砂幼苗不同器官中的NSC含量,并通过分解根中淀粉和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方式来调节细胞渗透势平衡,以维持细胞活力,进而保持红砂在干旱胁迫后期的存活.

    红砂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盐胁迫对甜樱桃砧木生理特性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李焕勇廖方舟刘景超王芝学...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年生甜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和'考特'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 mmol·L-1)处理对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究甜樱桃砧木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NaCl处理促进了甜樱桃砧木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2)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中SOD活性呈现升高趋势,而POD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非气孔限制为甜樱桃砧木叶片Pn下降的主要因素.(4)NaCl处理抑制了甜樱桃砧木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研究发现,盐胁迫破坏了甜樱桃砧木的光合机构,抑制了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量子效率,降低了对光能的利用率,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甜樱桃砧木在盐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渗透胁迫并降低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吉塞拉6号'在盐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其耐盐性更强;甜樱桃砧木在高于100 mmol·L-1NaCl处理时表现出明显受害症状.

    盐胁迫甜樱桃砧木生理特性光合荧光参数

    固定化培养中氮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崔岩刘海燕李武阳王丽娟...
    13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实验对象,探究培养基中不同氮浓度(5、15、30、45 mmol·L-1)和磷浓度(0.5、1.5、3.0、4.5 mmol·L-1)对固定化生物膜培养模式下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规模化高效培养螺旋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螺旋藻的生物量密度和产率先增高后降低,并在30 mmol·L-1氮和3.0 mmol·L-1磷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低氮、低磷条件会影响螺旋藻的藻体结构,表现为单细胞藻丝变短,螺旋变少,导致生物膜细胞密度降低.(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随着培养基中氮、磷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30 mmol·L-1氮或者3.0 mmol·L-1磷条件下达到最大值.(3)培养基中磷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大,氮的缺乏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削弱螺旋藻光合作用;培养基中氮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Fv/Fm和ETR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低氮、低磷条件下虽不利于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却可以刺激可溶性多糖的积累,并且磷源限制程度越严重,螺旋藻蛋白质含量越低,多糖含量越高.研究认为,调节营养液中氮、磷浓度可定向诱导螺旋藻蛋白和多糖等高值化产物的合成,生产中可通过调控氮、磷浓度来促进相应目标产物的合成积累;螺旋藻生物膜对氮浓度的耐受程度较磷浓度更强,螺旋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氮(45 mmol·L-1)培养下均较高,同时生物质产量也较高.

    钝顶螺旋藻氮磷浓度生物量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蛋白质多糖

    陇中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诗晶韩炳宏姜佳昌韩天虎...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生物土壤结皮发育与土壤养分特征的关系,该研究选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盖度的藓结皮(M-crust)和地衣结皮(L-crust),对其结皮层生物体及结皮下层3 cm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显示:(1)藓结皮生物体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铜(Cu)和锌(Zn)的生物富集作用较强,其富集系数分别高达807.4%、175%、122.4%和244.5%,而地衣结皮生物体对TN、TP和钙(Ca)的生物富集作用较强,其富集系数分别高达950.8%、126.2%和208.6%;除Ca外,藓结皮生物体中TP、钠(Na)、钾(K)、Cu、铁(Fe)、镁(Mg)、锰(Mn)和Zn均显著高于地衣结皮.(2)土壤生物结皮盖度与其对应的土壤养分含量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但发育有不同盖度藓结皮的土壤其平均TN、TP、Cu、Fe、K、Na和Ca含量均高于地衣结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对养分吸收、富集效率不同,处于发育后期的藓结皮较发育中期的地衣结皮具有更强的养分累积效应,提高了土壤的养分贮存量,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

    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养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

    西藏兰科植物名录增补

    黄婧孙美张建行张振...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报道于西藏自治区的15个兰科植物新种、77个兰科植物新记录种统计表明,绝大部分(85.9%)发现于墨脱县.该研究于2021年进一步对墨脱县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经查阅标本和文献比对鉴定,共发现采自墨脱县的兰科植物西藏新记录属1个——叉柱兰属(Cheirostylis Blume),西藏兰科新记录种10个——巡胡石豆兰(Bulbophyllum sinhoense Aver.)、葡萄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H.Jin)、中华叉柱兰(C.chinensis Rolfe)、弯瓣大苞兰[Bulbophyllum sasakii(Hayata)J.J.Verm.,Schuit.&de Vogel]、独龙石斛(Dendrobium praecinctum Rchb.f.)、直立山珊瑚[Cyrtosia falconeri(Hook.f.)Aver.]、红唇鸢尾兰(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白肋菱兰[Rhomboda tokioi(Fukuy.)Ormerod]、带唇兰(Tainia dunnii Rolfe)和绿叶线柱兰(Zeuxine agyokuana Fukuy.),其中巡胡石豆兰和葡萄天麻为2个中国新记录种.结合最新文献及野外植株形态,对以上物种分别进行了描述,提供花期照片和解剖图,并总结了新记录种与相似种之间的差异,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

    西藏墨脱兰科新记录种物种多样性

    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SR-like蛋白的研究进展

    张源珊陈冠群郭祥鑫唐倩雯...
    16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一基因pre-mRNA经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后能够产生不同的转录本,使得编码的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稳定性和翻译后修饰的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增强应答发育及环境胁迫的能力,富含丝氨酸-精氨酸蛋白(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SR proteins/SR)是决定可变剪接效率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剪接因子家族.该文在简要介绍SR蛋白概念、分类的基础上,首次系统综述了植物特有的SR蛋白亚家族SR-like(SR45/45a)结构特点、成员构成、亚细胞定位和转录调控功能,尤其是对于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中相关基因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未来植物SR-like可能的前景方向和研究内容.

    可变剪接剪接因子富含丝氨酸-精氨酸蛋白(SR蛋白)SR-like(45/45a)转录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