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韩翠婷李先宽王广苹马琳...
    280-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杠柳幼苗在中低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及地下部分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则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结论]杠柳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且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杠柳盐胁迫生物量次生代谢产物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罗建
    287,344页

    基于材用云南松表型性状构建核心种质策略研究

    李华付朴艳闫熙曹子林...
    288-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为原数据,利用2种不同构建策略(利用地理角度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探讨不同构建策略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地理角度构建出的包含219株样株的种质子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种质子集,略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3.921%,VD值为83.333%,CR值为82.207%,VR值为99.482%;通过对原种质与该种质子集18个性状做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376%和82.163%,其种质子集样株分布相对集中.(2)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抽样比例分别为10%、20%、30%和40%的种质子集中,其中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效果最好,该种质子集的多样性指数极显著大于原种质;2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6.363%,VD值为83.333%,CR值为91.099%,VR值为124.448%;对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进行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为83.539%,且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样株分布范围覆盖了整个取样范围.[结论]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均获得原种质不同程度遗传多样性,这2种构建结果均可代表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而地理角度构建的种质子集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和更新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为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种质选育提供科学方法,同时为其他种质资源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云南松核心种质地理角度Arcgis表型性状

    科尔沁沙地不同种源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研究

    王雨晴吴莎许言辛学兵...
    300-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木本油料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对其核心育种群体构建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分布于科尔沁沙地周围的乌旦塔拉、松树山、代钦塔拉3个中国现存最大的元宝枫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和种子功能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同时结合气候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RDA排序分析以及构建PLS-SEM模型等方法,研究科尔沁地区不同种源地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3地元宝枫各个功能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比叶面积(SLA)>油酸含量(OA)>种子长宽比(ZC∶ZK)>碳氮比(C∶N)>神经酸含量(NA)>种子油脂含量(OC)>亚油酸含量(LOA)>叶片碳含量(LCC),种源间变异系数范围为3.81%~19.51%,种源内变异系数范围为3.60%~14.64%,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2)3个种源地中,代钦塔拉地区油脂、亚油酸含量最高,乌旦塔拉地区的神经酸含量最高;(3)相关性结果显示,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可以解释24.1%的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土壤有机质(SOM)和气温季节性变异系数(BIO-4)为主导生态因子,气象和土壤共同决定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且气象因子起主导作用;(5)PLS-SEM模型显示,元宝枫叶片及种子性状与油脂指标之间的路径系数较小,协同作用不显著,年均温是元宝枫油脂相关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且与其油脂相关性表现出负相关,即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元宝枫种子油脂的积累.[结论]气象是驱动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环境因子,且气温是决定元宝枫种子油脂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用元宝枫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元宝枫功能性状环境因子

    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种源变异及其对科尔沁沙地环境的响应

    李凯王刚王凌飞杨恒山...
    310-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结果]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下部叶叶裂程度较明显,叶片革质化;北苍术叶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与可塑性指数均较大,围场县种源北苍术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较大;阿荣旗、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较多,喀喇沁旗种源上表皮气孔数量极少、气孔密度较小,喀喇沁旗种源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源地;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结论]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的北苍术对科尔沁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北苍术叶片形态解剖结构适应性光合特性

    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6种兰科植物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吴天柔安明态王琨余江洪...
    319-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兰科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特性和不同兰科植物响应生境异质的生存策略,为兰科植物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生活型兰科植物的叶、假鳞茎、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结构观察并测量相关指标,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不同兰科植物结构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丘北冬蕙兰、莎叶兰、兔耳兰和单叶石仙桃均为等面叶,叶片较薄;栗鳞贝母兰与梳帽卷瓣兰叶片为异面叶,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较厚.(2)假鳞茎主要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地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小,维管束密度大;附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大,储水结构较发达.(3)地生兰根被和皮层较厚,根被细胞排列紧密,皮层细胞小层数多;附生兰根被与皮层较薄,皮层细胞较大.(4)叶片下表皮厚度与叶片厚度、叶维管束直径、叶肉厚度、叶脉厚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肉厚度与下角质层厚度、假鳞茎维管束直径呈显著(P<0.05)负相关;假鳞茎直径和表皮厚度、假鳞茎维管束数量、假鳞茎横截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假鳞茎维管束直径占比与假鳞茎直径、表皮厚度、假鳞茎维管束数量、假鳞茎横截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的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直径、根被厚度和皮层厚度与根维管束直径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兰科植物根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趋同适应性,叶片和假鳞茎结构间相互促进协调,是兰科植物响应干旱喀斯特环境的重要结构.

    生态适应性兰科植物结构特征喀斯特地区

    禁牧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主要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的影响

    杨金涛张晓晗尹正辉桑旦群培...
    330-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禁牧处理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c)和Ochiai(Oi)指数,对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的8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分析.[结果](1)禁牧增加了草沙蚕(Tripogon bromoides)、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2)研究区内禁牧处理的群落总体表现为负关联(Vr=0.43),自然放牧群落总体表现为正关联(Vr=1.21);x2检验表明8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28个种对在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67.9%和53.6%的种对表现出负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均呈负联结;禁牧使得优势种(草沙蚕、高山嵩草、白草和丝颖针茅)之间的Oi指数增大.[结论]禁牧使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内种间竞争加强,种间关系变紧密,群落结构趋于不稳定.

    禁牧亏祖山生态位种间联结

    海桐花属短萼海桐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田陌张小卉
    338-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 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海桐花科海桐花属短萼海桐新分布陕西省

    中国种子植物新资料

    郝丽鹏邓成志刘竹徐波...
    340-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被类型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其拥有独特而宝贵的植物资源.明确该地区植物本底资料及地理分布对本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和结果]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嘎玛沟区域高山植物多样性及区系调查为基础,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盔角马先蒿(Pedicularis cornigera T.Yamaz.)、细齿滇藁本[Hymenidium dentatum(DC.)Pimenov & Kljuykov]、噶穆兔耳草(Lagotis kunawurensis Rupr.).[结论]文章对以上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报道,对于研究该地区植物组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为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系统分类补充新资料.

    中国新记录西藏盔角马先蒿细齿滇藁本噶穆兔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