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李彦彪马维峰贾进牟德生...
    817-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酿酒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从张掖、武威、嘉峪关3个酿酒葡萄主产市的代表性果园采集6份'赤霞珠'葡萄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张掖市国风葡萄酒庄园的'赤霞珠'葡萄果糖、蔗糖、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酚、苹果酸含量在各产地中也均保持在最高水平.(2)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固酸比和糖酸比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综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维生素C(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0.0960×Vc含量+0.1611×单宁含量+0.2771×果糖含量+0.4568×固酸比(各指标含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最佳产地是张掖市,果实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赤霞珠'葡萄品质的综合评价.

    河西走廊赤霞珠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评价模型

    砒砂岩区不同施氮水平下5种潜在适生植物氮素利用比较研究

    秦晶晶杜峰杨路程帅...
    828-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强烈,土壤氮素养分也是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该研究以3种乡土种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与2种外来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比较鄂尔多斯砒砂岩区5种潜在适生植物在4个施氮水平[对照N0、低(NL,0.1 g N/kg风干土)、中(NM,0.2 g N/kg风干土)、高(NH,0.3 g N/kg风干土)]下个体生长表现和氮素利用相关指标的差异,旨在从氮素利用角度以及物种选择与施氮干预两方面为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植物的个体生长表现在中等施氮水平下最佳,试验期间掌叶大黄、芨芨草、长柄扁桃、杂交狼尾草和沙棘在中等施氮水平下的株高和生物量分别增加10.00、41.41、38.95、151.45、41.08 cm和52.84、60.55、75.36、668.67、142.86 g.(2)5种植物在4个氮素水平下的平均氮素利用效率(NUE)为1154.42 g·g-1,各施氮水平下,沙棘、掌叶大黄、长柄扁桃、杂交狼尾草和芨芨草的NUE分别为1546.16、1429.45、1389.75、731.09、675.65(g·g-1),且5种植物的NUE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各施氮水平下植物的NUE综合表现为:沙棘、掌叶大黄、长柄扁桃大于杂交狼尾草、芨芨草.(3)氮素水平对5种植物NUE的影响显著,以中等施氮下最高,且5种植物不同施氮水平的NUE综合表现为:中氮>对照、高氮>低氮.(4)在影响NUE的两种乘项构成因素中,5种植物因生活型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氮素生产力(NP)和平均滞留时间(MRT)间的权衡,其中作为速生植物类引进的杂交狼尾草倾向于通过提高氮素生产力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而大型灌木类本地种——沙棘和长柄扁桃则偏向于通过提高滞留时间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研究认为,在砒砂岩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和施氮干预中,建议栽植沙棘和长柄扁桃;并且适度施氮有助于提高区域适生植物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植被恢复重建.

    氮素生产力氮素滞留时间氮素利用效率物种选择

    三峡库区村镇水源中典型水华藻种PAC混凝去除效果比较研究

    郭子秋陈杰田梦赵彬...
    838-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三峡库区村镇水源水中5种典型水华藻种(小球藻、衣藻、小环藻、针杆藻和光甲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聚合氯化铝(PAC)对于这些藻种细胞(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混凝沉淀后絮体结构、形态的差异,以筛选典型水华藻种混凝去除的适宜PAC投加量.结果显示:(1)实验所选藻种形态差异明显,针杆藻呈长线形结构,小环藻呈短圆柱形结构,小球藻、衣藻和光甲藻呈球形或椭圆形,光甲藻和针杆藻细胞相对最大.(2)光甲藻和针杆藻PAC混凝去除效果最好,小球藻和衣藻次之,小环藻相对不易取得良好的混凝去除效果;PAC混凝去除效果与藻类形态特征有关.(3)针杆藻和光甲藻容易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小球藻和衣藻形成的絮体相对较小,小环藻絮体形成能力最弱.(4)光甲藻和针杆藻适宜的PAC投加量范围为15~80 mg/L,小球藻为15~50 mg/L,衣藻为15~65 mg/L,小环藻为50~80 mg/L;在适宜的PAC投加范围内,各试验藻液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97%和76%~97%.研究表明,PAC混凝沉淀法可用于去除三峡库区村镇水源水中5种典型水华藻种,但各藻种的适宜投加量存在差异,适量PAC均可使各藻液中的叶绿素a和浊度有效降低.

    聚合氯化铝(PAC)水华藻种叶绿素a浊度絮体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宁夏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刘丽贞陈林庞丹波吴梦瑶...
    846-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宁夏自北向南方向的贺兰山、罗山和六盘山(3座山的降水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共有的青海云杉林和油松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有机碳分解速率(β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土壤化学指标对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作用,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稳定碳同位素特征,为揭示干旱区山地森林土壤碳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样地降水量的增加,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地土壤SOC含量均逐渐增加,而土壤δ13C和β值均逐渐减少,且在同等降水量条件下,青海云杉比油松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2)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地土壤S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其有机碳δ13C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宁夏贺兰山、罗山和六盘山青海云杉、油松森林土壤有机碳特征与其土壤化学指标间的冗余分析发现,碱解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的主导因子.

    有机碳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碳分解β值影响因素

    梁王山大花香水月季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付荷玲王琛瑶张晓龙罗乐...
    85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澄江市梁王山一带3个大花香水月季居群24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表型变异系数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花香水月季的花、叶等16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香水月季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多样性,表型分化系数在-1.51%~26.18%之间,在较近的距离内,居群内多样性远高于居群间多样性.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62%,离散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梗长,最小的是花瓣长宽比.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花部性状间、叶部性状间相关性较强,但花部性状与叶部性状之间相关性较低甚至不相关.

    大花香水月季居群表型分化变异特征遗传多样性

    贵州省野生凤仙花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余爽李美君袁桃花任柳伊...
    863-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贵州省野生凤仙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凤仙花属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为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共记载60种(含种下等级),分布于69个县级行政区,有55个中国特有种和10个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1000~15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贵州与湖南的相似程度最高;并筛选得到9个热点县,共代表了86.67%的凤仙花属植物.(3)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凤仙花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明显.

    贵州省凤仙花属相似性系数热点地区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地理因素对箭竹复合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影响

    黄蕾邢晓成张雨曲任毅...
    872-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因素对植物天然居群的物种分布和种内分化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对箭竹复合体内39个居群的14对SSR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重要地理因素(如海拔、纬度、地理距离)对该复合体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式样的影响.结果表明:(1)糙花箭竹亚支系遗传多样性最高(He=0.50),而团竹亚支系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e=0.33).(2)遗传多样性与纬度、海拔在A、B两个支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亚支系水平,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部分支系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推测纬度和海拔对箭竹复合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但也需重视其他进化因素的作用.(3)Mantel检验显示,仅在团竹亚支系中检测出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理距离不是影响箭竹复合体内遗传分化的主导因素,后续需结合基因流检测推断杂交事件对其遗传分化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海拔纬度地理距离

    茂兰喀斯特区圆果化香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析

    王雁青姚凯王晓双李仕洪...
    880-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喀斯特区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群落内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果化香群落内36株对象木及1502株竞争木的调查,结合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了喀斯特圆果化香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显示:(1)圆果化香的种内竞争强度(387.05)显著高于其种间竞争强度(226.19)(P<0.01),其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竞争.(2)圆果化香的伴生种类较多,有59种,其中竞争指数>5的树种为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密花树(Myrsine seguinii)>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青篱柴(Tirpitzia s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3)圆果化香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和种内的竞争指数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均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对象木胸径越大,其竞争压力越小.(4)竞争模型预测表明,随着圆果化香胸径增大,其种内、种间、整个林分的竞争指数随之降低;当圆果化香胸径大于第Ⅰ径级(DBH<3 cm)时受到种间的竞争压力变小,当胸径大于第Ⅱ径级(3 cm≤DBH<6 cm)时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变小,当胸径大于第Ⅲ径级(6 cm≤DBH<9 cm)时受到的整个林分的竞争压力变小,说明圆果化香在中小径级就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研究表明,圆果化香作为建群种,在群落的发展阶段和稳定阶段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更适应喀斯特地区环境,在群落演化中占有很大优势,为揭示圆果化香种群在喀斯特森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圆果化香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竞争指数

    中国树萝卜属(杜鹃花科)一新记录种——葡萄树萝卜

    杨斌李剑武李海涛周鲁们...
    889-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采自云南省绿春县的杜鹃花科树萝卜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即葡萄树萝卜(Agapetes putaoensis Y.H.Tong&N.H.Xia).葡萄树萝卜原记录产于缅甸东北部克钦邦葡萄地区.该研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补充了该种发表时未曾描述的果实特征,并提供彩色图版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标本馆(IMDY).

    树萝卜属杜鹃花科葡萄树萝卜新记录缅甸

    秦岭地区蕨类植物新记录属——荚囊蕨属

    郑玉唐剑泉罗梓涵柏浩东...
    89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并完善陕西秦岭山区蕨类植物种类记录,通过对秦岭山区的蕨类植物资料整理和野外调查,发现秦岭山区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属——荚囊蕨属,其属下种是荚囊蕨.该文描述了荚囊蕨在秦岭山区的形态特征和生境特点.凭证标本保存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植物标本室.

    新记录蕨类植物秦岭陕西荚囊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