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赵忠

月刊

1000-4025

xbzwxb@vip.163.com

029-87082936

712100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植物学报/Journal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片黄化对葡萄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绍祖罗仁斌樊秀彩张颖...
    1352-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叶片黄化对葡萄生理和果实生长的伤害机制,试验以生长在河南省荥阳市蔡寨村表现黄化症状的4年生'阳光玫瑰'成龄树为试材,通过测定并分析黄化植株与正常植株的茎叶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特征,考察叶片黄化后对葡萄生长量、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开展黄化矫正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叶片重量、新梢长度、枝条粗度均显著降低;(2)黄化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3)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光下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4)黄化植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比正常植株显著升高,上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5)黄化植株果实产量、穗重、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单粒重量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因此,葡萄黄化植株的叶片光合作用和枝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均显著下降.

    葡萄叶片黄化生长光合生理果实品质

    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

    柳雪王湘银李雪芳王西娜...
    1359-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的调节机制和提供西瓜氯毒害调控理论依据,以西瓜为供试作物,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0.1,0.15,0.2,0.25 g/kg)对氯盐胁迫下西瓜根系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施氮量下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0.15 g/kg处理可使西瓜根系生物量、干物质累积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58.83%、20.83%、98.33%、70.37%和29.44%,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40.30%,同时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103.42%、46.41%、64.44%、87.80%,总根体积和总根系直径分别减少23.05%和40.15%.(2)在本试验氯盐胁迫条件下,施氮0.14~0.17 g/kg时西瓜具有较理想的根系构型和较高的根系活力.(3)根系分枝数、根系活力、总根体积、根尖数可作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各施氮水平对氯盐胁迫的缓解效果表现为0.15 g/kg>0.20 g/kg>0.10 g/kg>0.25 g/kg.可见,在氯盐胁迫下,适量施氮有助于西瓜建立良好的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渗透物质含量,降低细胞渗透势,减少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增加根系生物量和干物质,缓解高浓度氯盐对西瓜生长的抑制作用.

    氯盐胁迫西瓜根系构型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

    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杨庆敏尹飞飞龚清杨洋...
    1369-1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以建立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 mg/L+2,4-D 1.0 mg/L,诱导率为84.57%,诱导出的初代愈伤组织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疏松,表面光滑,为非胚性愈伤.初代愈伤组织转移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长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在此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倍数为854.73%.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1/2 MS+6-BA 2 mg/L+NAA 0.5 mg/L+蔗糖4%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率可达32.67%.诱导得到的体细胞胚胎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进一步分化发育成苗.无菌苗炼苗后栽种到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的生长基质上,能100%稳定成活.经过细胞学观察分析,体细胞胚的发育与合子胚相似.

    盐肤木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细胞学观察

    贵州野生猕猴桃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韩振诚李苇洁王加国任春光...
    1378-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46份贵州猕猴桃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贵州猕猴桃品种选育打下基础,对146份不同区域猕猴桃种质资源48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赋值,并结合单果重等9个数量性状,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46份资源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从各区域遗传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演化进程上从遗传多样性指数高的地区向低的地区进行演化;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1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076%,其中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51.911%,为提高品种选育和评价的工作效率,可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描述指标简化为新梢被毛、果实被毛等18个性状;聚类结果显示,贵州猕猴桃种质的欧氏距离为1.00~25.00之间,在D=19.25处,146份野生猕猴桃分为6个类群.本文有效揭示了贵州省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明确野生猕猴桃各种群间性状区分特征和部分优良资源性状的地理分布,对贵州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种质鉴定、保护利用和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

    猕猴桃贵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基于表型及经济性状构建蒜头果初选核心种质

    李洪果段润梅覃坚曾冠...
    1396-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尽快明确天然林中蒜头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策略和目标,本研究基于21个表型及经济性状,构建蒜头果核心种质,明确了建立蒜头果育种和保存群体的目标材料,为其资源保育提供依据.在系统聚类和优先取样法的基础上,分别利用遗传多样性法、比例法和对数法,设定10%、20%和30%3种取样比例,产生7种构建策略;采用8个参数评价7种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得到参数最优的核心种质;采用4重方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优先取样法+遗传多样性法+30%取样比例"形成的核心种质,8个评价参数最优,核心种质包含28个样本,取样比例为28.87%.(2)4种验证方法均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在21个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0.05);符合率检验表明,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在21个性状上的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主成分检验表明,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具有相近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样品分布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分布结构.研究认为,构建的蒜头果核心种质具备代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可作为蒜头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建立育种群体的依据.

    蒜头果核心种质表型性状种质资源

    欧李种质资源果实酚类物质分析及种质评价

    邵郅胜张薇孙聪郭金丽...
    1405-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地区36种欧李优系资源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欧李果实品质性状的9项指标含量差异及变异系数探究其多样性,通过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酚类品质优异的欧李优系资源,为内蒙古欧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项品质性状指标变异系数为5.91%~31.03%,总黄酮最高,可滴定酸最低.(2)欧李果实3种酚类物质与总还原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及果肉色泽多表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3)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54%,分别为酚类因子、酸度因子和总抗氧化因子;建立欧李种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F=[10 ×(46.213×F1+15.132 × F2+12.197 × F3)/73.542]+60,综合得分最高为MY37(84.53),综合表现最差为MY9(29.61).(4)系统聚类评价,将36份优系资源聚为4大类,其中第Ⅰ类群综合表现最优,分别为MY5、MY36、MY37、MY38、MY41、MY47、MY50,为酚类物质积累型,多为红色果肉,酸含量适中,同时这7份优系资源综合得分均在前10位,此类群可作为高酚类品质欧李种质资源.

    欧李果实酚类物质种质评价

    基于同质园栽培的21种淫羊藿属植物花部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易雪倩何花曾罗舒为杰...
    1415-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采自中国多地并同质园栽培于吉首大学种质资源圃的21种淫羊藿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这些物种的花梗长、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雄蕊长、花药长、花柱长、胚珠数、花粉大小及花粉量等16个花部特征数量性状和花序类型、有无蜜距、花瓣颜色、内萼片颜色、内萼片与花瓣相对长度及花粉颜色6个质量性状,并对其分类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1种淫羊藿内轮萼片花瓣状,4枚花瓣除无距淫羊藿外均特化成蜜距,但花部形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于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蕊长、胚珠数、花粉量、花粉直径等特征.(2)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直径、内萼片长、花药长、胚珠数和花粉直径等性状信息负荷量较大,在该属分类中起主要作用.(3)根据花部特征聚类分析,物种间区分良好,21物种可分为4支:第1支花小,花瓣短于内轮萼片,囊状距或兜状距;第2支花较大,花瓣远长于内轮萼片,长距状;第3支花小,花瓣没有特化形成蜜距;第4支花较小,花丝伸长明显,可达10 mm,花蜜距呈钻状.(4)依据所观察到的花部形态特征编写了淫羊藿属21种植物花部特征分种检索表.研究认为,基于同质园栽培下的淫羊藿属物种的花部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可以为该属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淫羊藿属同质园花部特征聚类分析分类学意义

    中国被子植物2新记录种——蒙古水毛茛和山地柳叶菜

    罗依可冀佳欣赵昌丽尚策...
    1427-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多个标本馆的植物标本的广泛检视,同时针对2个物种开展了分子系统发生分析.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证据,报道了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2种中国新分布记录被子植物,分别为蒙古水毛茛[Ranunculus mongolicus(Krylov)Serg.]和山地柳叶菜(Epilobium montan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BJF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阿勒泰中国新记录蒙古水毛茛山地柳叶菜

    硕叶杜英,中国杜英科一新记录种

    王一麾金佳怡王立彦谢宜飞...
    1432-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报道了产自中国云南杜英科杜英属一新记录种,硕叶杜英(Elaeocarpus grandifolius Kurz),并对硕叶杜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种与近缘种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的区别是叶基部渐狭或下延,花瓣外部被锈色短柔毛,核果被锈色短柔毛,该种与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的区别是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核果椭球形.

    中国杜英科新记录硕叶杜英

    封面植物介绍——塔黄

    1436,14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