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乡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乡村科技
乡村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674-7909

xckjhn@163.com

0371-65957007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六街3号

乡村科技/Journal Xiang Cun Ke ji
查看更多>>《乡村科技》杂志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以农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广大农民和各类农村专业户为读者对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传递农业信息,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是新时期农民的优秀科普读物。主要栏目有:政策要闻、新优品种、市场动态、科技简讯、致富宝典、种植天地、加工贮藏、机电能源、养殖大观、特色乡村、县域科技、法律顾问、健康人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颁布实施

    尚照辉
    1页

    河南省大力推进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

    房磊
    2页

    《河南省2024年度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印发

    赵莹
    3页

    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路径研究

    李新朋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抓好乡村振兴样板区提档升级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山东省垦利区"稻香蟹缘"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从多元主体视角研究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与提升的动力因子.研究发现,影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档升级的动力因子可归纳为政府推动、内源催化、区域优势导向和社会力量驱动等4项,并提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立足区域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等提升优化措施.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路径扎根理论

    主体性视角下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研究

    全诗意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越数字鸿沟和保障乡村老年弱势群体的数字权利是当前中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现有研究多从宏观角度探讨权利保障缺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而较少关注乡村老年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权利保障的作用.基于此,从主体性视角切入,尝试构建以主体性及主体能力驱动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的理论框架,化解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在现实中缺失的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在具体策略层面,从培养自主性、强化自觉性、激发能动性以及提升创造性四大方面出发,通过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有效的内在驱动来提升乡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主体地位,以切实保障其数字权利.

    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主体性视角

    中国城乡融合研究谱系、特征与趋势

    张晓瑞汪汛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2-2023年CNKI数据库1 135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基础,以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从基本理论、研究特征、研究阶段等方面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融合研究主题集中在理论内涵、发展路径与动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之后,城乡融合研究更具动态性和层次性,研究方法从定性研究趋向定量研究,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多样化.未来,理论策略及制度体系在城乡融合研究中将获得持续关注,拓宽研究维度、优化城乡融合研究技术、深化研究尺度及探索数字化城乡建设为主要研究趋势.

    城乡关系城乡融合CiteSpace研究综述可视化分析

    EOD模式下的乡村振兴实现要点分析

    王磊刘畅仝凯鲍子薇...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是把生态环境治理和与之关联的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自2020年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读EOD政策发展演变的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难点,分析以EOD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的路径与意义,并以安徽省特色项目为例,探讨EOD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该领域的EOD模式项目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EOD模式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李西洋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艺术乡建发展历程、现状的梳理,发现和美乡村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人才和人力资源匮乏.为确保艺术乡建人才长期驻留乡村,提出坚持乡村人才与乡贤培养、校地协助与实践导向、人才留用与创新引领等原则,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撑、职业规划、奖励制度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在艺术乡建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可采用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校内艺术人才、高校艺术教育培训校外艺术人才、国家政策赋能"外部"艺术乡建人才引进、政府机制助力"内部"艺术乡建人才回流等路径,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艺术乡建人才培养

    桂阳县农村本土人才现状调查与思考

    侯青竹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本土人才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以桂阳县为例,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和利用农村本土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数据搜集和深入访谈的方法,采集桂阳县农村本土人才建设的现状数据,结合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分别从人才数量、人才引进、人才结构、人才培养与利用途径等4个维度,找出影响桂阳县农村本土人才建设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现状和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实施"引才"工程、着力破解人才"不够用"问题,实施"育才"工程、着力破解人才"不适用"问题,实施"留才"工程、着力破解人才"难留用"问题,实施"用才"工程、着力破解人才"不好用"问题等建议,旨在为桂阳县农村本土人才建设提供参考,进而下好本土人才"先手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桂阳县乡村振兴农村本土人才困难培养

    应用型本科涉农院校"三农"情怀培育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

    燕梅钱其存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队伍.应用型本科涉农院校作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面临着学生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归农等现实问题,培养服务"三农"人才的"造血池"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制约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立足自身实际,从党建引领、课堂优化、产教融合、三全育人等方面出发,着力提升"三农"情怀培育的高度、深度、广度和效度,为涉农院校"三农"情怀培育提供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应用型本科涉农院校"三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