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乡村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乡村论丛
乡村论丛

2096-9651

乡村论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土地资本化与城乡发展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向

    郭王玥蕊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脉络为索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资本化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1978-1998年土地资本化酝酿与城乡二元格局时期、1999-2007年土地资本化形成与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08年至今土地资本化发展与城乡双重互构时期.当前,中国的土地资本化主要是城市土地资本化,农村土地资本化在程度和规模上仍处于起步、试点或隐性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城乡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于农村土地流通交易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城乡土地资本化并举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

    土地资本化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发展城乡双重互构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探析——基于马克思反精神贫困思想

    金权王晴钟文奇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马克思揭示了精神贫困的缘由并指明精神推动物质发展的能动反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是马克思反精神贫困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精神贫困方法论,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精神贫困动力论,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精神贫困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反精神贫困思想在新时期实践与理论创新的递进.

    马克思主义教育反精神贫困思想乡村振兴

    乡土中国视角的江村研究:地方知识、现代特征及未来愿景——从《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出发

    江涛龚志祥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呈现、传播、传承的核心要义.随着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渗透到乡土文化的肌理中.研究发现,乡土文化变迁主要表现为从封闭性同质化到开放性异质化、从"生存理性"到"生活理性"、从"熟人社会"到"利益社会"等现代特征转向.这种变迁对"乡土中国"的"乡土本色"产生影响,但乡土文化实质并未改变,仍以"形散而神聚"为特点而存在.当前,乡土文化仍然是构建村落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也是构筑乡村社会"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现状,推动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建设,以此推动乡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

    乡土文化地方性知识文化变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新时代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意义、困境及破解方略

    赵宁李全生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致力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的禁锢.城乡融合发展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城乡关系新的趋向和模式创新,对于突破二元制度壁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城乡要素流动不通畅、农村产业发展不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存在偏向性、农民与市民存在主体性差距等依旧是影响城乡关系融合发展的障碍.未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在体制机制、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调整与深化.

    城乡融合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防返贫问题研究

    邓凌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贫困地区出现返贫现象,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数字普惠金融业作为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相融合的产业,为广大乡村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信用理论等相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防返贫信用理论贫困理论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崔俊杰杜文静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标志着党中央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尤其是构建一套专业化水平高、覆盖面广、层次多元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一环,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本文在剖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作用的同时,创新性提出农村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帮扶举措.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改革"三农"问题金融生态环境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现状、评析及未来展望

    杨琳马亚妮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风文明问题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乡风文明的内涵、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学理性分析较为薄弱、跨学科研究略显不足、实证和个案研究不够丰富等一些不足之处,未来需要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现实层面以及研究方法层面等继续作深入而具体的探索,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参考.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研究评析未来展望

    我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机制的政策演变及优化

    孙家波赵朋王月赵艳侠...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其自身有着非排他性、生产或者消费外部性等特征,加之自上而下的输入性供给模式缺乏激励机制,造成很多设施未能得到妥善管护,出现"公地悲剧".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经营管护机制的政策演变过程以及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质量水平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现实难题和路径探析

    张鑫鑫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乡村,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通过梳理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审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总结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提出应"群雁竞飞",为基层党建注入人才活力、构建党群共同体,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汇聚红色力量,加强乡土文化品牌辐射力.

    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郑莉李沛喆吕文秀刘瞳瞳...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释放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本文在梳理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短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发展措施,以期助力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强省农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