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戏何以群:数字人文时代的戏剧艺术功能探析

    施旭升范琪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媒介时代的到来,包括戏剧在内的传统艺术无疑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数智媒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然重新定义了当代社会,在社会生活及艺术审美中体现出各种"群"效应:它不仅使得传统的戏剧观众群体得以"重新部落化",而且有效地为戏剧艺术新的生态建设与体制重构赋能.戏剧艺术通过与数智媒介技术的结合,不仅重新组织观众,赋予自身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而且成为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维系各社会群体精神生态、实现良性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数字人文戏剧功能戏可以群因戏成群游戏于群

    "人与自然"之知识论预设与生态纪实影像的"居间"再造

    徐烨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世"概念启迪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构关系"的长期异化.未来生态纪录片创作之关键,并非不断"修饰"内容表征,而是在于重识纪实影像媒介的"居间"机制,如何重塑"人—自然"的二元化社会认知.以"人与自然"之"知识论预设—影像书写再造"为分析进路,则需首先回到观念话语的发展脉络,追问人"纯化"自然的三个重要节点:"自然"的命名、客体设定与"去生动化"、批判性回顾阻碍"生态关系"显现的主观思维定式;其次从"艺术创作"与"技术实践"的复合视角,探索生态纪实影像的"中介化"运作,即如何接合式呈现"人与自然"的原真关系,继而松动二者之间僵化的"命题结构",生成"生态共同体"之新故事模型.

    人类世人与自然生态纪实影像生态共同体生态故事模型

    从"代际区隔"到"共情":基于智能化平台弹幕时间曲线的青年群体国家形象认同

    陈积银宋春妮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情感强度和情感极点两个维度出发,利用API技术,构建基于时间序列的弹幕情感曲线与纪录片的对应分析,旨在探索青年群体对国家形象的情感认同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纪录片传递的情感强度普遍高于用户实际观影感受,而"精彩看点""争议看点"意见领袖的影响与微观景观叙事、平民化的选材视角、配音和背景音乐的运用,显著影响了青年群体对国家形象的情感认同.此外,提升国家形象情感认同的关键策略是有效地平衡文化特性与文化共性,并利用精彩看点播放前置.

    共情传播智能传播跨文化传播Z世代国家认同

    智能技术时代对詹姆斯·凯瑞技术与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反思

    汪婷黄瑚
    134-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构建的现实正逐渐占据主导性和垄断性地位.在此背景下,重返詹姆斯·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从技术与文化的同构关系、多重主体角逐技术建构现实的权力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各个团体使用象征符号和采取实际行动建构关于智能技术的现实正逐渐占据主导性、垄断性地位,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同时,针对凯瑞将技术逻辑仅仅理解为时空偏向、未能澄清技术如何作用于人的身体感知的局限,立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特征——透明化、深度化、全面性的"人机交互共生",发现智能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主要在于重塑人的主体性.对智能技术意识形态的理解,应该进一步转向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感知、心理特征、知识类型等层面.由此,既能从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视角,重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通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特征,推进凯瑞的技术与文化理论.

    人工智能技术詹姆斯·凯瑞技术与文化理论意识形态

    作为道德行动者的物:"万物互联"中道德物化的现实化路径与挑战

    杨超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物化理论认为技术人工物并非只是价值中立的工具,而是具有道德意向性的行动者,因此道德可以经由技术人工物得以现实化.在六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技术人工物对道德的影响差异显著,而通过"预测—评价—设计"模型与"劝导技术"模型,则能发挥道德想象力与多元因素的互补作用,形塑道德物化的现实化路径.但这其中仍面临诸如"不道德"被物化、连接风险不可预测、违背用户自由意愿等理论问题,以及伦理责任界定难、跨文化的道德相对性、道德反思滞后性等现实挑战.因此,需从微观的工程学视角出发,拓展道德物化的多元价值维度,促进跨学科领域合作,提高设计团队的道德敏感性,并具体回归行业语境进行综合设计考量.

    道德物化万物互联技术人工物行动者

    适应、回避与抵抗:"用户—算法"关系视角的社交媒体计算广告应对机制

    项倩陈培爱
    148-15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应对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媒体用户计算广告应对策略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用户对广告响应性、广告侵入性和广告茧房效应的特征感知会影响用户的感知广告价值与感知自由威胁评估,进而对适应式策略、回避式策略和抵抗式策略产生影响.知觉控制感在感知广告价值、感知自由威胁与三种应对策略之间发挥调节效应,用户的不同算法知识水平也会导致各作用路径强度的差异.

    计算广告算法互动广告效果应对理论

    短视频平台新闻主播的创作特征与元传播实践

    喻梅周心怡
    15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平台新闻主播以"协商式"的专业主义呈现其创作特征:适应性言语传播融合亲民感形象塑造、切片化剪辑处理与趋同化内容编排,以及高价值选题结合具有时代感的观点输出.在受众参与进程中,具有交互感的语言表达、官方与民间话语融合的创作文本、完善的新闻叙事情境设置等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新闻主播为兼具能动性与局限性的平台化语境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同时也在新闻业的平台化发展过程中为播音主持创作的未来发展投石问路.

    短视频新闻新闻主播创作特征元传播实践播音主持

    来稿要求

    前插1页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习近平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