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漫影视IP对外传播的联动效应与优化路径——基于CsQCA的组态分析

    王文锋程雨宁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漫影视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播中国文化形象和价值观,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新名片.典型的条件组合模式包括:内容体、文化体与人格体要素共同解释,内容体与文化体要素共同解释以及文化体要素独立解释.传播体、内容体、文化体"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出海国产动漫影视成为超级IP的多样化组态.动漫影视IP在对外传播中需要糅合传统经典与公共议题,创新叙事范式,实现IP双向对话,进而跨界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动漫影视影视IP跨文化传播叙事范式定性比较分析

    中外跨国家庭视频博主海外社交媒体的"双重共情"传播

    胡洪春罗圣寅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际传播中的情感力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面对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隔阂,基于相通的情感体验达成的"共同情感"成为不同文化异质群体间理解和沟通的有效介质,而作为有效策略的共情传播则通过共情修辞、多模态话语叙事等方式消解了意识形态与语言文化畛域,增益了国际传播效能.外国友人基于"他者"视角讲述的中国故事在共情传播上有天然优势,而同时融合了"自我"和"他者"的中外跨国家庭视频博主们则进一步实现了"双重"共情传播,其所激发的情感流动既存在于跨国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中外跨国家庭视频博主们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弥合了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将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融入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于温情脉脉中加强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效果,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国际传播共情传播中外跨国家庭海外社交媒体

    自我指涉的游戏:数字时代中国科幻电影的非透明性

    田茵子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通过"再媒介化"融合了电视节目、小品、电子游戏等其他艺术形式,从而逐渐生成了自身的非透明性特质,实现了对沉浸的传统观看模式的有力颠覆;当被抽离出来的观众与电影媒介持续发生交互,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凭借作品的未完成态、内部时空与地理的不连贯性、人物之虚实交错的暧昧性等元素将自身的非透明性发展为了独特的审美旨趣,即这是一种为观众提供新颖体验的"后电影"式进化,又是反复暴露自身媒介属性的"元电影"式言说.在此意义上,数字时代的科幻电影成为一场自我指涉的游戏,并暗示着由技术与艺术嵌合而成的"物"正在以一种新的真实介入人类的感知秩序,悄然宣告着物我间性的未来可能.

    科幻电影自我指涉媒介非透明性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的共情框架与情感组装——以人民日报抖音号81起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为例

    余秀才郭泓池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社交媒体崛起时代,面对信息传播中的"情感转向"与"图像转向",主流媒体如何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架构情感是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与影响力的关键.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普遍采用了情感包装策略;在情感架构中更多采用"情感突出法"来安排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共情框架,且主流媒体的情感框架和情感设定,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情感效应;主流媒体在情感组装时一般会预设具有明显引导意图的意义装置,在意义装置规制下,通过集纳短视频新闻的情感"刺点",并经过多模态符号间的情感锚固和情感缝合,形成情感互文、情感震撼与情感侵染,最终完成情感引导与情感升华.

    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共情框架情感组装

    道义感召、数字破局与文明互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何以构建

    白贵邸敬存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物理空间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空间,在助推社会各领域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赤字、安全困境、政治和文化霸权等严重问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对时代问题的必然回应.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要明晰并尊重网络空间"超地域"和"去中心"等基本媒介特征,处理好其与物理空间乃至自身不同主体间的契合或张力关系;"道义"感召甚至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动力机制,要站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立场上,以"正义"铸魂、以情感共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往上,则应秉持"互鉴"原则,既要不断创造并包容融聚了异质文化基因的新文化样态,追求超地域性的价值、规则共识等,更要打破网络"霸权主义""中心主义"思维,尊重文明的主体性、多元性等.在媒介技术维度,则要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字智能公共产品等措施,破解世界数字鸿沟与西方话语垄断困局,为"正义"提供畅通的表达渠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超地域性道义感召数智破局文明互鉴

    "二维码"符号的传播生态学考察

    曹进李晨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播生态学,探究二维码环境对传播生态的扰动与构建、技术与范式融合重构网民社会行为,以及二维码传播生态对实在社会的影响.二维码含蕴的海量信息、链接的虚拟世界、实现的电子支付既体现了媒介的再延伸,也表征了人与机器的共同延伸.其表意的"现代神话"构建了符号的技术逻辑、审美视觉、意义生产,也重塑了传播生态与网络消费行为.二维码改变了符号占有与交换规则,压缩与扩张了符号空间、联结着真实与虚拟社会、勾连着实在与虚拟环境,在大量存储各类符号的同时,又在释放被压缩的人类信息或消费活动,风格迥异的二维码拓展了传播范式、维系着新的传播逻辑.二维码作为重要的个人身份信息载体与电子消费介质,亟须建立二维码信息核查、安全支付机制和监管体系,完善二维码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传播生态学二维码符号传播范式社会行为

    永久在线而非永久连接:社交媒体中的在线沉默现象

    荣荣赵文静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中新的生存方式,给用户带来多种情绪的丰富体验,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大量信息而产生的安全感,持久互动带来的陪伴感和归属感等;同时,在线和连接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牵制,包括情绪、情感和精力.对于无法完全脱离线上社交生存的用户来说,"沉默"成为反连接和情绪释放的首选通路.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在线沉默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沉默"也伴随在线生存的主体性反思.用户往往以"在线沉默"状态来回避连接,从而重新支配注意力和精力,获得内在的平衡.在日常网络交往中人们通过温和的方式保卫私人时空不受信息的过度干扰,而在线上工作中则通过保持抵抗来确保个人的隐形离线权益.

    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在线沉默主体性生存社交秩序

    内容契合度和植入显著度对微信公众号品牌植入效果的影响

    徐增展谢雨婕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用户和流量,商业价值高.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微信公众号中的品牌植入已经成为常态.以品牌—内容契合度和植入显著度为自变量,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点赞量、在看量、评论量)及受众反应(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购买意愿)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品牌—内容契合度、植入显著度与微信公众号品牌植入效果之间的关系.根据媒介地理学的理论知识,选取25位在地理分布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深度用户进行访谈,依据深度访谈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品牌—内容契合度对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和受众反应的影响显著;植入显著度对受众反应的影响显著;品牌—内容契合度和植入显著度对微信公众号品牌植入效果均会产生影响.

    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内容契合度植入显著度

    来稿要求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