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胡智锋

月刊

1007-8770

journalcuc@163.com

010-65779586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传播/Journal Modern Communi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刊物。旨在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视觉传播中的欲望化表征:惯习与规制

    晏青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的感官化传播成为大众传媒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中"欲望化表征"是理解从感官到价值流转的重要维度.部分视觉传播中出现生理欲望话语方式的新特征,以及逻辑自洽缝合术.欲望化表征惯习的"义务约束机制",是欲望化表征合法化的秘密所在.但是这种表征模式易形成审美截取、伦理异化、感觉规范化等局限.为突破这些局限性,一是要从善的原则、要素原则和效果原则来确定欲望化表征的合法性;二是在内容识别与控制的区隔制度、"我"之真欲望建设的良性编码以及积极意义生产的新欲望主体三个维度,从信息伦理视角规制和拓展欲望化表征的传播边界.

    视觉传播具身传播欲望化表征生理欲望信息伦理

    去留之间:B站中辍up主"主客我互动机制"研究——基于"赛博遗言"的文本分析

    丁汉青朱婧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有过中辍行为up主(简称中辍up主)的"赛博遗言"(up主自我报告中辍心路历程的告别视频)中发现,中辍up主的"客我"由"难以琢磨的算法技术""边界模糊的观众"以及"流动的数字平台"组成,具有模糊、高要求、不稳定且内部分裂的特点.复杂的"客我"触发焦虑、高压、纠结的"主我",令一众up主罹患身心健康问题."数字分身"的可舍弃、可重组性驱动up主尝试通过转移型中辍策略或调适型中辍策略恢复主客我互动平衡,造成"断更""弃号"现象的频繁发生.由此可见,媒介化浪潮下涌现的"数字分身"在拓展个体自由度的同时,也令其交往的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复杂.

    中辍主客我互动数字分身大众生产

    宣泄、失声与缺席:人格结构在短视频场域中的失衡与重构

    杜忠锋赵俊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角色发生了重构,表现为自我放纵本我、超我脱离自我.这一现象揭示了虚拟场域中人格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人格结构短视频匿名表达虚拟场域心理动态

    电商直播中主播特征对消费者复购率的影响——以我国农产品电商直播为例

    张辉锋景恬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购率是电商直播行业主播或店铺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身份的主播在信任信念的四个维度的表现显著不同,政府人员主播在善意信念、诚实信念和可预测性信念方面得分最高,网红大V主播得分最低.信任信念正向影响信任意图,进而影响复购率.平台声誉正向影响复购率,并能通过正向影响信任意图影响复购率.不同身份主播对复购率的影响路径不同,应该针对具体的身份改进信任意图,以促进复购率的提升.

    电商直播主播特征信任复购率

    审视"去中心化":社区居民的微信群协商与治理可供性研究

    谷羽徐恒
    143-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积极—消极"的二元效果评价之外,结合可供性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建立居民微信群的治理可供性研究框架,深入武汉市F社区居民的协商情境,考察居民微信群协商产生的治理机会和风险.研究发现"去中心化"的居民微信群没有取消群主的垂直权力,"去领导者"的使用规范还导致参与过剩,并抬高参与协商的门槛.尽管将微信群作为"制造共识"的工具导致意见区隔,但个别获得居民拥护的群主仍实现了创新型治理可供性.由此,居民在协商实践中产生了"微信群治理理想"并积累了协商信任.

    社区治理微信群协商治理可供性包容性

    媒介化消费的生成及实践:机制重构与再驯化

    鞠惠冰白龙跃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实践范式下,新消费缘何产生、消费实践规则如何重构等成为核心议题.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深度媒介化社会凸显的媒介"可供性"推动了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与之相对的媒介"可操作性"重塑了媒介化消费的实践规则.媒介化消费实践规则的重塑基于数字媒介构建的新情境,消费者通过"可操作性"介入"情境",并进行驯化博弈.在人本主义立场下,消费者或可在驯化的基础上,根据反驯化的成因、效果等因素,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可操作性"能动地重新驯化媒介技术,从被动到主动接受媒介建构的逻辑,争夺人与技术关系中的主动权,正视"驯化",拒斥"反驯化",审思"去驯化",进行"再驯化",从而突破媒介化消费情境的迷局,使技术与消费更好地服务于人本身,而不是被技术与消费异化.

    媒介化消费情境新消费可操作性驯化

    平台重塑数字新闻业?中国机构媒体的平台依赖性研究

    毛天婵曾培伦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6家机构媒体的深度访谈发现,我国机构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分发大多并不依赖狭义的技术平台公司,而是将平台衍生出技术平台、资源平台、品牌平台三种独特定义.越是深入区县、需要自负盈亏的媒体对上述平台的依赖性越强,也越被技术和资源改变生产常规.在这背后,我国机构媒体对于平台的认知、使用或依赖并不仅仅是一场由技术平台主导的数字化实践,而是一场连接多个行业主体的资源实践.尤其是资源稀缺的区县媒体、地方市场化媒体为了获取来自政府、企业、上级媒体的资源和品牌价值,强化了和上下级媒体机构之间的区域隶属关系、模糊了新闻室中的编营边界,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逻辑的倒灌.因此,平台对于中国数字新闻业最根本的变迁并不局限于让新闻业数字化,而是让如何实现业内主体的资源互动、顺畅的多边合作,这成为新闻业成长的迫切命题.

    数字新闻业平台依赖性机构媒体媒体融合平台研究

    来稿要求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