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介效应的居住区道路环境与公共健康机理分析——以福州市3个时空顺序典型性居住区为例

    章陆杨何侃林涛刘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探索城市道路环境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方法,引入"出行方式"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模型构建.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道路环境的3个观察变量都对出行方式和公共健康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私家车和出租车出行为负向影响,对骑行和步行等绿色出行为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也表明了机动化出行不利于居民的公共健康发展,而低碳绿色出行则有益于居民公共健康.

    公共健康道路环境出行方式中介效应

    巴尔的摩区划健康影响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葛懿夫何仲禹杨海峰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关系密切,对区划的健康影响评估研究有助于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推动我国的健康影响评估研究与实践.巴尔的摩区划健康影响评估是首个针对区划的健康影响评估,论文介绍了巴尔的摩区划健康影响评估的背景与评估方法,以饮食环境层面为例阐述了评估过程与评估结果,总结了巴尔的摩区划健康影响评估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的启示.

    健康影响评估公共健康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社会信任对城市居民健康脆弱性的影响路径研究

    单德朋张永奇
    14-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城市居民健康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采用比例法确定健康标准后,社会信任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人口健康脆弱性.使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域型信任、脱域型信任均有利于降低城市居民的健康脆弱性,其中,地域型信任对身体脆弱性的减缓作用更加显著,脱域型信任对缓解社会脆弱性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和自评地位是社会信任影响健康脆弱性的重要传导机制.论文拓展了社会信任理论研究范畴,为缓解健康脆弱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社会信任城市居民健康脆弱性IPWRA模型

    武汉市建成环境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

    张俊磊程世丹李欣李永高...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困扰国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受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论文通过建立建成环境要素—空气污染物—呼吸健康三者之间的理论分析模型,依据武汉市建设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患者地理空间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实地调研和SPSS分析,探究建成环境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建筑密度、交叉口密度、公共交通设施密度、建材市场分布因素对居民呼吸健康影响明显,并据此提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控的建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建成环境空气污染物呼吸健康城市规划

    中国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金张晴
    32-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比较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间创新效率,得出主要结论:在综合创新上,深沪京构成领先型、穗杭苏宁甬等构成率先型、汉莞沙蓉构成提优型,渝镐津郑青沈昆等组成追赶型;在知识型创新上,京宁武等组成第一梯队,深津郑等组成第二梯队;在技术型创新上,京深沪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9城市组成率先引领型,汉蓉镐等10城市组成紧追争先型;知识型与技术型创新的有效融合是提升城市综合创新的关键,京深综合创新差距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生产函数创新效率

    我国智慧城市政策主题分析与时空特征研究

    李德智王婷婷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2010-2020年国家和地方层面的98项智慧城市核心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政策主题的热点词、内容聚类以及社会网络分析,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政策文本的热点词汇主要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主题和建设机制,内容主题可以聚类为互联网基础技术类、智慧产业类等10类,建设机制以政策主体组织试点工作、制定标准和评估体系等为主;相关政策在内容主题、建设机制、政策主体方面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且各地方政策初步展现了一定的地区特色.进而,提出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增强政策精准部署,促进重点领域专业化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政策主题分析时空特征文本挖掘

    基于手机数据的老年人流动网络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孔宇甄峰张姗琪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面临着新的压力,老年人的空间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对老年人流动空间的分析是实现"老年人友好"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老年人流动网络,对老年人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工作日和休息日老年人流动网络具有相似性,两个网络规模不大、覆盖范围有限,均表现出了"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其中工作日 为双中心结构,休息日为单中心结构;②两个网络的核心节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从类型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村庄、安置区和老旧小区为主的街区,一类是以公园绿地为主的街区;③主城内的社团之间相互联系密切,主城与副城的社团、副城社团之间联系较弱,其中位于主城中的老城区内的社团内部老年人流动网络呈现出"多核心"的结构特点,位于3个副城区域的社团老年人流动网络则呈现出"单核心"特征.

    老年人流动空间复杂网络分析Gephi手机数据

    高铁站建设对城市时空演变的影响研究

    杜孟鸽袁大昌米晓燕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高密度城市高铁站周边建成区域的研究已成为未来我国高铁站选址规划和站点周边发展亟待探讨的方向.文章以全国运营规模排名前25位的高铁站设站城市与站点周边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重心偏移模型和站点周边建设斑块生长模型.其次,定量解析2004-2019年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变,并判定与高铁站建设的相关性.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分类探讨高铁站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高铁站的选址规划和周边建设提供类型化依据.

    城市建成区高铁站周边区域重心偏移模型建设斑块生长模型时空演变

    智能建造背景下基于BIM技术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初探

    姜劲松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基建项目开始向多元化、高质量、高科技方向发展.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具有单位多、资源分散、功能多样、资金特殊、协同管理难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现阶段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智能建造理念为背景,分析了 BIM技术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 BIM技术在基建项目中的应用,为BIM技术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借鉴.

    智能建造BIM技术高校基建管理模式

    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网络结构指标对交通拥堵影响研究

    陈颖达孔德文孙立山史明志...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道路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路网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效应日益凸显,为指导路网合理规划建设,需要解析路网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机理.文章以北京典型区域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探究路网结构指标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作用,首先应用路况提取程序采集区域路网实时拥堵数据,使用ArcGI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路网的平均拥堵时长;通过Pajek软件搭建基于拥堵时间的道路网络结构模型,筛选影响交通拥堵的关键指标;最后基于路网拥堵数据特征对k-means算法进行优化,提取路网关键拥堵点位,研究路网拥堵时间与路网关键结构指标的微观关系.结果表明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与度值、介数呈正相关,与紧密度呈负相关且其对拥堵影响最大,并且当路网结构指标配比X=度值/紧密度/介数=239.462时网络拥堵时长最小.同时当度值分别为2、3、4,对应紧密度/介数比值分别为0.235(±0.005)、0.405(±0.005)、0.417(±0.005)时,路网拥堵时长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未来道路网络设计规划提供指导.

    实时路况交通拥堵网络结构k均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