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陈建勇

双月刊

1009-265X

att@zstu.edu.cn

0571-86843150/3151/3152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现代纺织技术/Journal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以现代纺织科技为重点,报道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水性CA/PV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张佳鹏王琰姚菊明JIRI Militky...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可降解、高比表面积、吸附效率高的吸附膜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醇(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用可降解的CA为原料制备CA纳米纤维膜;为提高CA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与PVA共混纺丝,制备了CA/PVA复合纳米纤维膜;为改善膜的耐水性能,采用戊二醛(GA)蒸汽交联法对CA/PVA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改性处理,而后对CA/PVA纳米纤维膜的表观形貌、耐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CA与 PVA共混后仍具有良好的可纺性;CA/PVA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经GA交联后逐渐致密化;改性后的CA/PVA纳米纤维膜在水中24 h后质量损失率由改性前的 70。76%下降到 7。28%;耐水性能随温度和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 25~35℃、pH值为 5 的条件下,膜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为5%左右;断裂强度由0。76 MPa提高到1。51 MPa,断裂伸长率由6。31%提高到8。03%;对Cu2+的吸附在 2 h后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达到 89。52 mg/g,说明改性后的 CA/PVA 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及力学性能,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良好效果,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戊二醛交联缩醛反应离子吸附

    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羊绒纤维的摩擦牢度

    俞建伟侯战昌陈超余志成...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茜草是最常用的红色天然染料,广泛应用于真丝和纤维素纤维染色。但生产中发现明矾作为媒染剂用于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羊绒纤维的摩擦牢度极差。通过分析媒染、染色前后羊绒表面沉积物及其与摩擦牢度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导致摩擦牢度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表明:适度去鳞片处理可有效减少明矾媒染时氢氧化铝在羊绒表面沉积,使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羊绒的干、湿摩擦牢度分别提高到 2 级和 3 级;酒石酸-明矾媒染羊绒表面无明显沉积,茜草植物染料染色后羊绒纤维的干、湿摩擦牢度分别提高到 4 级和 5级,同时日晒、皂洗牢度也均在 4 级以上。

    茜草植物染料羊绒摩擦牢度酒石酸-明矾

    棉织物表面耐久超双疏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邵明军蹇玉兰三福华柴希娟...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超双疏棉织物的高效制备,将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PFDMS)与氨水和无水乙醇(EtOH)复配水解,通过一步浸渍法制备了耐久超双疏棉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织物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PFDMS用量及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测试了织物表面超双疏涂层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当PFDMS与EtOH的体积比为 3∶50 时,不同水解时间整理的棉织物均具有超双疏特性,水解 10 min时整理棉织物的水接触角高达 157。2°±0。3°,油接触角为150。0°±1。4°;PFDMS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引入了 CF2、CF3 基团,F、Si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66%和3。37%;整理棉织物经 10000 次循环磨擦、600 min超声波洗涤、24 h紫外光老化、24 h酸碱溶液或有机溶剂浸泡后,仍然具有超疏水和疏油特性。该方法及工艺简单高效,所制备的超双疏棉织物在自清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棉织物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超疏水超疏油自清洁

    锦纶聚氨酯涂层对聚乙烯膜可迁移组分的吸附

    张超宇胡祝兵郑思婷朱博...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包装聚氨酯(PU)涂层锦纶衣物时,在衣物表面产生视觉可见油性污渍的吸附机理,采用试验测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油性污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油酸酰胺和芥酸酰胺,这与LDPE膜中脂肪酰胺类开口剂组分一致;并从分子尺度模拟LDPE中脂肪酰胺开口剂与锦纶织物PU层之间的吸附过程,以阐明两者之间的吸附的机理。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可迁移组分与锦纶织物表面形成了紧密的菜花状结构,PU锦纶织物表面表现出明显的亲油疏水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LDPE膜中的可迁移组分与PU锦纶织物表面主要是以H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形成强烈的物理吸附,其中PU中的 OH、NH2 和 CO与脂肪酰胺类的极性基团(NCO)产生主要的结合位点。该研究揭示了LDPE膜中脂肪酰胺类开口剂与涂层PU锦纶织物的吸附机理,为服装包装材料上常用的开口剂的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聚乙烯膜可迁移组分锦纶织物聚氨酯涂层吸附分子动力模拟

    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李伟韩宾宾薛阳彪郑敏...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MoS2/RGO复合材料以及MoS2/RGO/PET织物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垂直燃烧测试仪、烟雾密度箱、接触角仪等对MoS2/RGO/PET织物的阻燃、抑烟性能以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MoS2/RGO复合材料在织物上能够形成良好包覆,且能够有效提高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在 700℃时,其残炭率较纯织物明显提升;MoS2/RGO/PET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提升至 28。2%,总热释放量较纯PET织物下降 60。5%,烟雾密度降低 59。9%,具有良好的自熄性能,损毁长度可降低至 10。6 cm。此外,MoS2/RGO复合材料可以赋予PET织物良好的亲水性能,在 2。2 s时接触角变为0°,有效改善了PET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

    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2/RGO)阻燃整理抑烟PET织物水热法浸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