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现代纺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陈建勇

双月刊

1009-265X

att@zstu.edu.cn

0571-86843150/3151/3152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现代纺织技术/Journal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以现代纺织科技为重点,报道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的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高玥陶庆云孟粉叶晏雄...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人体呼吸运动日常长时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可拉伸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探究拉伸电极包缠捻度和编织层等结构参数对传感纱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可拉伸电极包缠捻度,传感纱的弹性伸长率随之增大,弹性回复率和短路电流减小;传感纱弹性回复率主要受编织角影响,电学性能受编织参数多效应影响,当编织根数为 10、编织角为 45°时获得最大的短路电流;该传感纱在 0。15~1。20 Hz频率范围内随接触分离过程实时响应,并在 2000 次循环运动过程中有良好的输出稳定性;将传感纱佩戴在人体腹部时能对不同的呼吸状态产生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编织芯鞘型摩擦发电传感纱可用于人体呼吸状态监测,对摩擦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摩擦发电传感纱芯鞘型编织纱结构参数呼吸运动监测可穿戴

    基于Ω漩涡识别方法探究转杯凝聚槽漩涡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钱淼杨振斌石焕强向忠...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为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转杯纺转杯内复杂多变流场中的涡流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Ω漩涡识别方法和图像处理的漩涡识别技术。文章对Fluent仿真得到的转杯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凝聚槽平面的漩涡数量与面积,并进一步探究了凝聚槽内漩涡分布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Ω漩涡识别方法对凝聚槽漩涡有较好的捕捉效果,经过图像处理后可以定量化分析转杯内部气流流场的涡流情况;凝聚槽内漩涡主要分布在输纤通道出口处以及背后气流交汇处;随着转速的提升,转杯凝聚槽内细小漩涡面积增加,不利于纱线聚合;较大直径转杯凝聚槽部位漩涡面积更小,有利于纤维聚合。文章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探究转杯内流场的漩涡分布特征,为优化转杯纺结构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转杯纺数值模拟气流场Ω漩涡识别方法图像处理

    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下细纱落纱机的纱锭和管纱识别

    闫小鹏杨雅宁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自动细纱落纱机在拔管和插管操作中存在的漏拔、漏插问题,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自动细纱落纱机中,提出了一种两次识别分割的方法,以准确识别管纱和纱锭,降低漏拔和漏插发生的概率。针对复杂环境对原始图像造成的严重干扰,首先在图像预处理时调整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突出纱锭和管纱的图像特征;然后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进行初始识别和二次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分别在图像预处理和目标识别阶段进行改进,在预处理中通过图像乘法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对比度,在目标筛选决策中引入目标数量特征以提高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纱锭和管纱的识别准确率超过 98。40%,实现了在复杂背景下纱锭和管纱的精确识别。

    机器视觉落纱机纱锭识别管纱识别

    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耿聪王成群徐伟强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纱线条干均匀度是评估纱线质量和质地的重要指标,对纺织品质量、性能以及加工工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条干均匀度在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讨论了电容式、光电式和图像处理 3 种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并对各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讨论了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的准确度、评价指标和技术要领等,分析了影响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发展的相关因素,并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应用评价等角度讨论了条干均匀度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纺织工业中的条干均匀度检测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纺织行业的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

    条干均匀度电容式检测光电式检测图像处理检测纱线均匀度评价

    聚氯乙烯纤维熔融纺丝及其结构与性能

    范洋瑞钱建华余德游郭玉海...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氯乙烯(PVC)纤维,在聚氯乙烯粉体共混改性造粒的基础上,调整熔融纺丝的工艺参数,研究纺丝温度和牵伸倍数等工艺条件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取向度、表面形貌、截面形貌以及耐酸、碱腐蚀性能、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喷丝板距离水浴 1 cm距离、螺杆温度为 160℃、喷丝板温度为190℃、热水浴温度为60℃、计量泵压力为 2 MPa、牵伸倍数为 4 倍时,制得的PVC纤维性能较好,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线密度分别为1。16 cN/dtex、32。1%、12 tex,并且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性能的PVC纤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聚氯乙烯纤维熔融纺丝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牵伸工艺

    同轴静电纺壳聚糖/聚氧化乙烯-丝素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朱灵奇刘涛徐国平仇巧华...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壳聚糖(CS)、聚氧化乙烯(PEO)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SPEO-SF纤维。通过SEM、TEM和FTIR等对纤维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纤维的溶胀率、孔隙率和机械性能,并对其抗菌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纤维具有核壳结构,孔隙率均在 80%以上,溶胀率最大可达 675%,断裂强度最高可达7。85 MPa;该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抗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丝素蛋白同轴静电纺丝抗菌体外生物活性

    基于同轴微流控纺丝技术的CS/SA掺杂PVA复合载药纤维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姜雪妮蔡伟庭林红张德锁...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延长药物的可控释放时间,提高累计释放率,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分别与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合作为纺丝液,通过同轴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复合载药纤维。以氨苄西林钠(AS)为药物模型,比较研究了PVA/CS/AS(PCA)和PVA/SA/AS(PSA)两种复合载药纤维的药物缓释效果,并分析了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含量对载药纤维形貌结构、力学性能以及释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A和 PSA载药纤维均具有稳定的成型性和良好的形貌结构。PCA的断裂强度高于PSA复合纤维,而PSA的断裂伸长率远大于PCA复合纤维。此外,这两种纤维对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其中,PCA复合纤维在短期内释药量大,当PVA与CS质量比为 5∶1 时,PCA复合纤维在 180 min内药物的累计释放率最高为60%;而PSA复合纤维可以实现58 h的长时间药物释放,当PVA与SA质量比为 64∶1 时,PSA复合纤维药物累计释放率最高为 94。1%,适合治疗慢性疾病,达到长期有效释药的目的。利用这两种载药复合纤维可设计适用于不同给药患者的药物缓释系统,展现出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聚乙烯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纤维药物缓释同轴微流控纺丝

    基于B样条线圈模型的段染纱针织物外观模拟

    董福星喻莉顾学锋赵连英...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段染纱针织物花纹预测困难且现有织物模拟方法真实感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段染纱的针织物外观模拟方法。首先,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段染纱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等预处理,从原始图像中提取纱线主体区域。然后,从真实织物中提取线圈点位信息,借助最小二乘拟合构建B样条线圈曲线,并根据曲线将段染纱真实图像映射为线圈图像。最后,在考虑线圈交织覆盖关系以及光照因素后,通过排列线圈实现纬平针针织物及其系列针织面料的外观模拟。结果表明:所模拟的线圈模型能够还原真实线圈中的纱线走向,且模拟织物外观花纹效果与实物一致,整体呈现出较好的真实感。

    织物模拟段染纱最小二乘拟合B样条曲线线圈映射

    气流冲击对棉紧密织物性能的影响

    张才前孟少妮李俊蓉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 9 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 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 5、10 min和 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并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比较织物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流冲击时间增长,棉紧密织物孔隙内毛羽逐渐减少,孔隙由不规则图形变为方形,经纬纱直径以及织物的紧度都呈减小趋势;织物透气率与孔隙率呈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构均匀、厚度大且紧度高的织物受气流冲击影响小。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抗气流冲击性能的棉紧密织物提供参考,并为防风系列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棉紧密织物孔隙率透气性纱线直径纱线毛羽

    棉织物的组织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骆浩冯浩吴闻韵洁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棉织物的组织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以 40 英支纯棉纱为原料,纬向平均浮长为单一变量,设计并织造平纹、2/1 纬重平、3/1 纬重平、4/1 纬重平织物;采用滴水扩散法和毛细效应测试表征织物的吸湿性和快干性。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棉织物的吸湿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3/1 纬重平、2/1 纬重平、平纹、4/1 纬重平,快干性为 3/1 纬重平、2/1 纬重平、4/1 纬重平、平纹;随着纬向平均浮长的增大,织物吸湿快干性能先提高后下降。该研究明确了织物结构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可为企业对吸湿快干面料进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组织结构吸湿快干织物厚度浮长线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