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管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科学

常江明

月刊

1007-368X

xdgl@chinajournal.net.cn

025-8324976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22号楼(江苏省委大院内)

现代管理科学/Journal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以学术研究为主,关注经济、管理领域最新研究、发展动态,挖掘经济、管理领域的深层内容,介绍经济、管理领域的锐意创新,重点探讨大中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朱爱勋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数智制造全国领先、市场主体活力较强等特征,具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制造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力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营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先进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特征及动态演进

    廖乐焕张涛谢霄亭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部分)地区兼具"一带一路"国内循环和"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双重媒介作用,其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推进更是重中之重.选取西部12省份2010-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熵权TOPSIS-耦合"模型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通过空间地图探索分析法、莫兰指数及高斯核密度估计法,探究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演变、动态演进及极化趋势.研究表明:2010-2020年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内部层级分位变化较小,仅重庆实现了较大层次的提升,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的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耦合协调度排名依旧靠前,但层级分位变化较大,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方面都较为凸出;总体上西部12省份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省际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差异存在扩大态势,"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耦合协调度都至少提升了两个等级;西部12省份在综合考虑省际地理距离和耦合协调度差距后空间集聚性依旧存在.

    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熵权TOPSIS-耦合"模型动态演进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

    邱小燕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格把握环境规制政策导向,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从绿色技术进步视角探究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剖析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具有明显正向推动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在环境规制推动中国低碳转型进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受环境规制强度门槛作用影响,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低碳转型具有推动作用,而对中部地区低碳转型发挥抑制作用.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低碳转型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明贤聂一哲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技术溢出理论、梅特卡夫法则和里德法则,从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4个角度出发,探究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作用机理.以银行年度在各地级市网点数量为权重,对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处理,构建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2011-2020年我国29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国有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水平,总体上显著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从非线性角度出发,随着地区金融科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主要以"竞争效应"为主,呈现出负向影响.

    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刘德光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心-外围的研究框架,采用基准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会显著提升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下,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据此,提出以"硬科技"突破产业链短板与痛点、基于宏观视野合理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心空间布局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

    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研究

    谭前进聂鸿鹏于涛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相辅相成、协同促进,两者耦合协调状态发展有助于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速经济现代化发展.在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韧性耦合关系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测算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韧性发展水平,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科技创新和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但两者间良性互动程度表现出逐渐增强态势;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双向互动较为频繁,且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广阔;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程度呈上升态势,但须突破现有短板制约.据此,应通过健全科技创新发展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水平科创共享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绿色创新

    韦帅民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类权重矩阵,以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有效带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创新,但会抑制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理邻近地区更显著.多维度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呈"梯度递减分布"特征.数字化产业发达省份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具有较强"虹吸效应",不利于整体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是以,未来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环境,施行区域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创新空间溢出空间差异性

    "逆向混改":国有股东参股能否促进企业内部共同富裕

    温磊张懿文张瑞琛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基于此,选取2007-2021年民营企业的数据,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出发,考察国有股东参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对于高融资约束程度和低创新意愿的企业,国有股东参股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效应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效应更明显,以及不存在最优的国有股东参股比例.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股东参股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创新意愿

    供应商集中度、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成长

    吴一丁蒋瑞苗马浩轩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商关系对维持企业供应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市场竞争在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区分产权性质和不同融资约束的影响后发现,在非国企和高融资约束下供应商集中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研究结论从供应商关系视角丰富了企业成长的相关文献,也为加强供应商关系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供应商集中度企业成长产品市场竞争融资约束

    数字鸿沟、社会资本与职业成功

    杨睿娟冀梦琪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数字鸿沟成为阻碍员工实现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数字鸿沟对员工职业成功的影响,并检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阻碍员工的职业成功,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鸿沟抑制了员工社会资本的获得,进而阻碍员工实现职业成功.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数字鸿沟对工作满意度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与西部地区相比,数字鸿沟对中、东部地区工作收入的抑制作用显著.数字鸿沟对城镇个体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于乡村,对工作收入的影响小于乡村.基于此,降低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需要完善和优化互联网基础措施,提供数字化时代平等发展的机会,鼓励公民主动学习.

    数字鸿沟职业成功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