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月刊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评价研究

    韩伟亚陶传彪张红婷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渝两地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均出现了明显提升态势,但也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增强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关系,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进程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经济生态环境

    自贸区设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景黎阳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发挥着促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创新多样化的作用,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基于2009-2022年中国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辽宁省自贸区的设立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检验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辽宁省自贸区的设立对其产业结构升级起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地区工业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水平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中介作用.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成立时点变化、替换变量等进行深入检验,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积极推动自贸区创新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溢出效应是未来自贸区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贸区产业结构升级双重差分模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

    卢阿蒙张水平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加入为制造业这一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持,进而推动了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实现融会通浃已成为促进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而作为当前新时代发展阶段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新型基础设施建(以下简称"新基建")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是否有影响有待研究.构建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5-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得出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了:新基建发展对提高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新基建对被研究变量的耦合协调发挥不同的赋能作用.

    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新基建空间杜宾模型

    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

    王伊文李姗姗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是实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基于安徽省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超效率松弛测度(Super Slacks Based Measure,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旨在评价安徽省16个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GTFP.研究发现:从静态的视角分析,目前的GTFP水平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有显著的改进空间,且城市间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动态分析显示,相较于10 a前,安徽省的工业企业GTFP呈现负增长趋势,主要受到技术进步指数制约.研究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性建议,这些建议对于促进安徽省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投入产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高质量发展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的路径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刘杰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通市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底蕴丰厚、实力卓越,是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南通市一直以来立足于实体经济和产业强市,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与辉煌.基于此,在梳理南通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在新发展阶段南通市现代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优势,并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新型工业化有益经验,重点从产业能级提升、产业集群筑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等角度,提出南通市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的可行性策略.

    南通市现代化新型产业化后工业社会

    煤化工行业提质增效现状及对策思考

    王伟
    21-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东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建设了全球最大的煤制油、煤基烯烃(煤/甲醇制烯烃)加工生产基地,而且是能源化工"金三角"中重要一极,2020年宁夏煤制油产能占全国产能45%,煤基烯烃产能占比20%.当前,宁夏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不仅面临环保、"双碳"目标、能耗双控等新要求,也面临经济性、产品高端化、关键技术突破、固废与废水治理等多方面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该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煤化工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

    何珊珊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智能化转型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智能化转型对企业"漂绿"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来抑制其"漂绿"行为.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智能化转型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改善作用在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智能化转型企业漂绿信息不对称绿色创新

    石家庄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屈佳熹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梳理了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石家庄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着诸如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园区建设欠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现存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一流园区、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集群石家庄

    山西产业链协同发展升级的运行机制及功能实现

    冯振华贾振华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升级的运行机制及其功能实现,通过分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结合山西省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实现.研究可为山西省产业链协同发展升级的持续优化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产业链协同发展运行机制

    江苏省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牛雨晴姚德利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的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效率评价理论,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着手,构建江苏省规上企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对江苏省2017-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分析.同时对13个城市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进行了比较分类.研究发现:研究期限内完全有效的样本城市数量占样本总数的一半左右,南京、无锡、常州、徐州这四个城市的工业动态效率比较高.13个城市的动态效率指数平均值为1.006,略大于1,整体来看江苏省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是有所提升的,效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0.6%.但是仍有四个城市在2022年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

    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无效单元投影分析M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