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级孔ZSM-5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的合成与优化研究

    邹杨杨朱鹏吕晓欢聂海伟...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纳米粒子自组装策略,选择传统微孔模板剂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单一模板剂和廉价的硅溶胶为硅源,合成了多级孔ZSM-5 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考察了硅铝摩尔比和体系Na+摩尔分数对纳米晶团聚体ZSM-5 分子筛形貌的影响,并追踪了不同晶化时间下纳米晶团聚体的形成过程,最后利用XRD、S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分子筛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硅铝摩尔比有利于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的形成,同时合成体系中的Na+对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经优化调控后,小试可合成固体收率达94.2%的ZSM-5 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经 3L合成釜进行 40 倍的放大合成可成功获得高结晶度、高产率的产品.

    ZSM-5分子筛多级孔分子筛纳米团聚体分子筛合成

    二维材料复合质子膜的制备及其氕氚分离性能研究

    周勋柳伟平丁文艺李桃生...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液浇铸法分别制备了Graphene-Nafion和hBN-Nafion 2 种二维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XRD、ATR-FT-IR和SEM对复合膜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复合膜的离子交换容量、质子电导率、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raphene和hBN纳米片均匀地分散于Nafion基体内部.相较于重铸Nafion膜(空白对照样品),复合膜的离子交换容量、质子电导率以及机械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掺入质量分数为 0.50%时,Graphene-Nafion和hBN-Nafion复合膜的质子传导性能约为重铸Nafion膜的 1.25 倍和 1.14 倍.通过对比Graphene-Nafion和hBN-Nafion 2 种复合膜的氕氚分离性能发现,在初始氚水比活度为3.51×107 Bq/L时,持续电解超过60 h,2 种复合膜的氕氚分离系数分别为5.73 和8.46,氚回收率分别为 78.53%和 85.35%,表明hBN-Nafion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氕氚分离性能.

    二维材料复合质子交换膜氕氚分离系数

    W-Ni2P@NiFe LDH/NF的合成及其用于高效电催化析氧研究

    刘文辉段永明王宏伟侯玉龙...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iFe LDH微米级小球为骨架支撑,原位生长W掺杂Ni2P纳米片,形成了以NiFe LDH为核、W-Ni2P为壳的独特纳米阵列,并通过SEM、XRD和电化学催化性能测试等手段对W-Ni2P@NiFe LDH/NF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Ni2P@NiFe LDH/NF独特的三维球状纳米结构加快了电荷转移速率,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并在W-Ni2P 与NiFe LDH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了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和耐久性.与Ni2P 和NiFe LDH相比,球状结构W-Ni2P@NiFe LDH/NF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 40 mA/cm2 时,过电势仅为251 mV;Tafel斜率仅为52 mV/dec;电化学阻抗最小;Cdl值为 3.51 mF/cm2,且维持电流密度23 mA/cm2 超过10h无明显的下降趋势.

    原位生长电化学性能析氧反应

    新型球形高纯度介孔硅胶复合材料在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中的应用

    亢宇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业原料水玻璃和硫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球磨打浆技术、高效节能环保除杂质技术和具有尾气回收系统的离心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2 种日产量12000 kg的用于聚乙烯催化剂的载体高纯度球形介孔硅胶复合材料.2 种复合材料在硅胶无序堆积孔中均拥有有序的介孔孔道且球体度均匀,二氧化硅纯度均在 99.5%以上.新型材料在负载聚乙烯催化剂后仍然保持良好微观形貌及其特有的介孔材料孔道结构.高压乙烯聚合小试试验结果表明,2 种催化剂对乙烯聚合的活性均高于工业用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反应后得到的聚乙烯粉料的重要物性参数均优于工业用 948 硅胶粉料.

    介孔硅胶复合材料茂金属乙烯聚合除杂质技术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锰锂的优化研究

    刘靓李志义魏炜刘凤霞...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酸为添加剂优化颗粒形貌得到纳米级颗粒,并对碳层包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 1 mmol时,椭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42.3 nm;当以蔗糖为碳源且与LiMnPO4 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层包覆颗粒尺寸较小、碳层石墨化程度更高;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LiMnPO4 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26.9 mAh/g)及更优的倍率性能.

    锂离子电池磷酸锰锂碳包覆溶剂热法纳米颗粒

    碳布负载PEDOT在SPE电解池中高效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

    秦祺月王佳蓓彭创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高效、实际规模的H2O2 电合成,催化材料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通过电沉积方式在碳布(Carbon Cloth,CC)上聚合导电聚合物聚 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用于原位合成过氧化氢(H2O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将电极制作为膜电极组件(MEA)并应用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电解池,探究其合成H2O2 的性能.结果表明,PEDOT/CC具有良好的催化氧还原合成H2O2 的性能,并且在SPE电解池中表现出更短的极板距离、更高的H2O2 产量(1152.38 mg/L)以及更优的电流效率(89%).

    氧还原过氧化氢合成PEDOT

    P改性ZSM-5纳米片催化裂解丁烯的研究

    张海涛孟祥智席志祥张安峰...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一系列低P负载量的P/ZSM-5 纳米片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仪、低温N2 吸附-脱附、NH3-TPD、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P改性对纳米片分子筛晶型、孔结构、酸性质和形貌的影响,并将各催化剂用于催化正丁烯裂解反应.结果表明,由于P负载量较低,改性后的ZSM-5 纳米片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和形貌基本不变,而纳米片强酸位点的数量显著降低;P改性后可显著改善催化剂在正丁烯催化裂解中的稳定性和乙丙烯的选择性;与未改性的ZSM-5 相比,当P 负载量达0.45%时催化剂失活速率降低了 1 倍以上,且产物中乙烯、丙烯选择性可达58%左右.

    P改性纳米片ZSM-5正丁烯催化裂解乙烯丙烯

    Cs/SiO2催化合成MMA工艺及宏观动力学研究

    贾鑫张伟王兴永张胜红...
    210-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s质量分数的Cs/SiO2 催化剂,并利用XRD、氮气物理吸附、CO2-TPD和NH3-TPD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优化了Cs/SiO2 催化丙酸甲酯与甲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s质量分数为 10%的Cs/SiO2 催化剂性能最优,在反应温度为 370℃、反应空速为 1.2 h-1、酯醛摩尔比为1∶1的优化条件下,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46.3%,MMA的选择性接近100%.动力学分析显示丙酸甲酯与甲醛缩合制备MMA的表观活化能为39.1 kJ/mol,非常接近理论值.

    甲基丙烯酸甲酯羟醛缩合丙酸甲酯宏观动力学

    利用风电进行CO2加氢制甲醇与天然气和煤路线对比的技术经济分析

    刘健李英楠贾贺杨宇航...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水电解、CO2 捕集、风力发电引入甲醇生产,在 200 t/d的产能下,利用Aspen Plus对天然气重整、煤气化、CO2 直接加氢 3 种路线生产甲醇进行流程模拟,并依据模拟结果进行成本估算、碳排放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析引入电解水、CO2 捕集和风力发电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显示,在200 t/d的产能下,路线三(CO2 直接加氢)的成本高达 9944.1 元/t,远高于路线一(天然气重整,2595.2 元/t)和路线二(煤气化,2266.5 元/t),但路线三每t甲醇生产可减少CO2 排放 0.57 t,相比另外 2 种方式的高额碳排放(0.67 t CO2/t MeOH和2.29 t CO2/t MeOH)具有巨大的优势.当电解水成本下降和高额碳税存在时,路线三有望实现商业应用.

    甲醇风电碳捕集流程模拟技术经济分析

    干气中冷油闪蒸工艺模拟与多目标优化

    贾继龙叶昊天韩志忠董宏光...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干气提浓装置能耗较高的现状,对最新的中冷油闪蒸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NSGA-Ⅱ),以年总费用(TAC)、CO2 排放量(Ecarbon)和碳二回收率(RC2)为目标函数,通过罚函数法转化为无约束问题,对中冷油闪蒸工艺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Pareto前沿.统计后发现,半贫液与贫液质量比的变异系数仅为2.37%,可以使用平均值1.95 来代表.最后使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选取最优点进行对比,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浅冷油吸收工艺,中冷油闪蒸工艺的RC2上升 3.09%,TAC下降 43.75%,Ecarbon减少 41.77%.结果表明,中冷油闪蒸工艺在各方面性能均有大幅提升,且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的有益性结论.

    干气提浓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流程模拟优化设计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