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一步法制备乙醇酸工艺优化

    李秀峥白富栋孙启梅张雷...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纤维素一步法制备了乙醇酸,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O2 压力对纤维素制备乙醇酸反应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法对产物中乙醇酸含量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当微晶纤维素用量为0.5 g、磷钼酸水合物催化剂用量为1.05 mmol、H2O用量为50 mL、初始O2 压力为 0.2 MPa、反应温度为 180℃、反应时间为1h时,乙醇酸收率最高,达到47.0%.

    乙醇酸纤维素磷钼酸水合物可降解单体合成工艺

    MA/SBR/CNT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滕祥升张文昊李传
    284-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肉豆蔻酸(MA)为储能基元材料、丁苯橡胶(SBR)为储能载体、碳纳米管(CNT)为导热增强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MA/SBR/CNT低温复合定型相变材料.采用SEM、FT-IR、XRD、DSC等测试表征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物化稳定性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BR能很好地包裹MA,维持复合材料结构稳定且保证液相材料相变过程中不发生泄漏.CNT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当添加质量分数为 7%的CNT时,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可达到0.4 W/(m·K),其导热性能大大提高;在该添加比例下,复合材料熔化、凝固相变温度分别为 53.03℃、51.49℃,相变焓变分别为 156.53 kJ/kg、152.35 kJ/kg.

    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储热定型导热增强

    废旧硅酸铝保温材料高值再利用技术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

    王鑫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设备和管道在每次检维修时都会拆除更换大量的废旧硅酸铝棉保温隔热材料,废旧的硅酸铝棉材料一般按工业固废进行填埋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对周边环境和土壤的危害,同时更换新保温材料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通过研究废旧硅酸铝棉的高值资源综合再利用情况,建立了废旧硅酸铝棉及其制品可回用的评价标准,使得废旧硅酸铝棉及其制品降级处理改成制备陶瓷纳米纤维管壳(再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废弃保温材料处置难题,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该技术已用于某公司炼油厂催化装置中压蒸汽管线的保温材料.检测结果表明,再用陶瓷纳米纤维隔热保温制品降低了材料生产成本,使用性能稳定,平均散热损失优于相应企业标准(116.8 W/m2),完全满足企业现场隔热保温要求.

    废旧硅酸铝保温隔热再利用

    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煤化工高盐废水工艺及再生研究

    徐颜军卓佐西高强生董莹...
    294-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考察碳基催化剂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不同种类氧化剂、停留时间(HRT)、过一硫酸盐(PMS)投加量、进水pH和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将失活后的碳基催化剂进行原位再生,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再生后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基催化剂吸附能力较强;PMS相较于过二硫酸盐(PDS)对有机物去除率更高,停留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PMS催化氧化有机物去除率越高;TOC去除率随PMS投加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投加量为5 g/L,pH为酸性条件更有利于PMS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微波辅助比热循环辅助的催化剂再生效果略强但损耗率高,热循环辅助再生效果和PMS 浓度、反应温度和循环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循环时间为1.5h再生效果最佳,催化剂再生后催化性能提升 35%左右,且再生后循环稳定性较好.

    高盐有机废水碳基催化剂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再生

    磷石膏掺量对PG-CS-SS-SL复合胶凝材料关键性能的影响

    张兴波孔垂元付远程邬中华...
    3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在辅助胶凝材料中的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PG)、电石渣(CS)、钢渣(SS)和矿渣(SL)为原材料制备磷石膏-电石渣-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PG-CS-SS-SL).研究了PG掺量对PG-CS-SS-SL流动度、强度特性、吸水率、软化系数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使用XRD、FT-IR、TG-DTG和SEM对PG-CS-SS-SL强度形成机理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G-CS-SS-SL的流动度随PG掺量的增加而增大;PG-CS-SS-SL的强度和软化系数均随PG掺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先略微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PG掺量为 10%时PG-CS-SS-SL的 28d强度最高,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 6.8 MPa和32.9 MPa,相应的耐水性能最优,其软化系数为 0.904;PG-CS-SS-SL的吸水率随PG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略微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PG掺量为 10%时PG-CS-SS-SL的吸水率最小.微观分析表明,适量的PG能够促进PG-CS-SS-SL体系中C-(A)-S-H凝胶和AFt的形成,优化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有利于硬化浆体的强度发展;但掺量过多会导致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差,造成PG-CS-SS-SL性能变差.

    复合胶凝材料磷石膏性能指标微观结构

    拉丝镭射转移接装纸凹版印刷油墨配方的优化研究

    杨明卢卫东阮伟张杰...
    308-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具有优异印刷适性的酯溶专色油墨,探究了稀释剂含量、酯溶金红含量和酯溶中黄含量对黄珠光专色油墨物理性能和印刷适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黄珠光专色凹印油墨的配方进行了系统优化,通过调整稀释剂、酯溶金红和酯溶中黄在接装纸凹印专色油墨中的配比,成功制备黄珠光专色凹印油墨;其次,对专色油墨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专色凹印油墨对印刷适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凹版印刷的方式进行印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稀释剂、酯溶金红和酯溶中黄含量均对油墨的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稀释剂、酯溶金红和酯溶中黄的质量比为 18∶0.55∶1.95时,油墨的色差仅为1.29,制备的油墨具有优异的流变性能、流动度、印刷光泽度和印刷效果.

    稀释剂酯溶金红酯溶中黄专色油墨流变学凹版印刷

    基于响应面法的脱硫搅拌参数优化研究

    王逸杨瑞向家伟吴亮...
    314-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脱硫搅拌设备含固率分布和搅拌功率优化问题,在无挡板方形搅拌槽内,采用单层双弧叶桨式搅拌器开展搅拌实验.以槽内近壁面不同高度测点的脱硫石膏体积分数与完全均匀悬浮下的体积分数的离散程度作为研究对象,以泰尔不等式系数(Theil's inequality coefficient,TIC)作为离散程度的指标,探究了不同搅拌器转速、搅拌器离底高度、桨叶直径、桨叶角度的单因素影响规律,并利用响应面进行搅拌功率优化.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当桨叶中心离底高度在液位高度的大约3/10 时含固率最高,达到所期望的TIC(TIC≤0.151 6)所需最小搅拌功率为 20.42 W,通过响应面参数优化后,功率降低到了17.94 W,功率消耗降低了约 12%.

    搅拌设备含固率分布泰尔不等式系数功率消耗响应面参数优化

    提升管反应器油剂间传热传质及混合特性研究

    崔凌云王松江李国智刘璐...
    322-327,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炼厂180 万t/a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催化裂化初始原料油液雾(简称油雾)粒径对提升管反应器油剂间传热传质及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5 μm油雾与70 μm油雾相比,在低高度段油雾温度更低,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同一高度段油雾粒径越小油雾蒸发速度更快,35 μm油雾达到 98%蒸发量所需时间几乎是 70 μm油雾的一半;对于35 μm油雾来说,催化剂在提升管中心的聚集效应较弱,在不同高度横截面上比 70 μm油雾的固含率低,且油气在横截面上分布的更加均匀,促使原料油与催化剂的均匀混合,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改善产品分布.

    催化裂化提升管液雾粒径传热传质混合特性反应器喷嘴

    干煤粉气化炉主烧嘴与渣口匹配性研究

    李东阳张永明院建森姚强...
    328-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已经在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从干煤粉气化炉的组合烧嘴、下渣口及气化炉的结构和特点出发,讨论了干煤粉气化炉主烧嘴氧气旋流角度、主烧嘴煤粉通道半径及气化炉下渣口的尺寸等对气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干煤粉气化炉选择氧气旋流角为25°、煤粉通道半径为 92 mm的主烧嘴与下渣口直筒段内径为 500 mm的渣口进行匹配,所产生的有效气含量最高,碳转化率最高,渣、饼残碳量最低,气化反应更充分,是一种较好的匹配选择.

    干煤粉气化气化炉主烧嘴渣口匹配性

    基于优化算法的天然气脱硫单元能耗优化

    尹晓云李佳亿文明岳添漆...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能耗较高的问题,对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能耗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 ASPEN HYSYS软件,建立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数值模拟模型,利用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了胺液循环量、贫胺液进料温度及原料气温度对能耗的影响最大,将其作为优化参数建立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能耗最优化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及GA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经BP神经网络及GA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算法进行优化后,胺液循环量、贫胺液进料温度及原料气温度3 个运行参数均得到了优化,将优化后的运行参数运用于现场实际生产后,工艺总能耗由 10 614.99 kW下降至 8 297.59 kW,能耗降低了 21.83%.

    天然气脱硫GA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能耗优化HYSYS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