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震监测系统在栖霞山铅锌矿的应用

    温龙新杨晨晖焦鹏喻威...
    174-17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掌握栖霞山铅锌矿井下主要区段地压变化及地压转移情况,建立1套12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对开采过程中的微震事件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监测区域内地压显现规律,并对潜在的安全生产风险做出评估.实践表明:在考虑作业扰动因素时,采场微震监测系统预警显示地压活动达到"活跃"等级;此外,地压活动较稳定,未达到分级预警限值.基于微震监测的地压活动预警系统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准确性,下一步将考虑采区的变化而优化系统布置范围.

    微震监测地压显现作业扰动

    主动地震波CT反演技术预测冲击地压危险的应用分析

    边戈李煜王绍琛何俊江...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亭南煤矿基于PASAT-M型CT微震探测系统,采用主动CT反演技术对309工作面未开采区域进行原位探测.根据探测结果,结合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的预测,以指导后续卸压防冲工作.此次探测区内煤岩层总体处于中等冲击危险等级;采用综合考虑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主动地震波CT反演技术与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可以有效探测回采区域内潜在冲击危险区,为下一阶段卸压防冲措施提供精准指导.

    冲击地压地震波冲击危险性评价CT反演

    急倾斜薄矿体采场围岩及假底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李华荣辉何荣兴张星宇...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倾斜极薄矿脉是有色、黄金矿山常见的矿体形态,多采用人工假底的留矿法或削壁充填法回采,研究采动过程中围岩和人工假底的受力分布对于设计假底参数和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金矿削壁充填采场为工程背景,模拟研究了人工假底及围岩采动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上、下盘围岩采动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减小,回采区域顶板应力集中.假底中心处垂直压力最小,越靠近上、下盘边壁垂直压力增加,随着采高增加,假底各部位的垂直压力增加,最后呈收敛趋势.人工假底主要是剪应力破坏,假底破坏主要是上、下盘高水平应力未作用在同一轴线而产生的剪应力造成的.根据散体侧压力和采动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在采场内每隔10m利用混凝土铺底,增加人工假底中混凝土强度及垂直方向的配筋,提高假底抗剪强度,从而提高深部采场回采的安全性和人工假底的稳固性.

    急倾斜薄矿体人工假底削壁充填法散体压力

    基于ArcGIS的当涂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唐朝
    187-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是防范地质灾害、降低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ArcGIS软件,采用定量分析和统计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当涂县全境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并据此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调查及评价结果显示,当涂县全境可划分为地质灾害中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区,其面积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40%、2.27%和96.33%;当涂县地质灾害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白纻山和大青山南部中高丘区域内.本次评价成果可为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风险预测、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合指数模型法

    基于CatBoost的矿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

    高结旺吴小刚秦柯周玉新...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研判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利于矿区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以钢铁基地攀枝花市为研究区,收集研究区历史地质灾害471处,梳理主要矿山189座,选择高程、坡度、断裂带等作为分析因子.分别对地质灾害和矿山做核密度分析,研究两者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CatBoost机器学习方法,定量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质灾害与矿山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矿山核密度和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大,分别为32.00%和25.10%,其次为地区距铁路和活动断层的距离.研究表明,研究区矿业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合理规划区域矿业开采活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矿山机器学习核密度分析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

    孙侯明
    197-199,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工作面回采通过构造区域造成采空区遗煤氧化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对工作面地质条件、煤体自燃以及注氮防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对采空区进行治理.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注氮位置进行计算,设计在滞后工作面50m位置处进行间隔式注氮,注氮量2 200 m3/h.结果表明:工作面在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后,CO浓度由0.009 6%下降至最高0.000 2%,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综采工作面煤自燃氧化带间隔式注氮

    无滤水井条件下采场充填体赋水特性调查研究

    徐万寿徐艳方陆玉根钱正乾...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铜矿充填采场前期未进行有效滤水,含水充填体渗水对下中段采场生产形成安全威胁.为摸清各中段采场含水充填体的赋水特性,开展了探水孔调查及瞬变电磁探测,提出了不同赋水状态假设,并通过探水验证孔进行验证.针对赋水特性,制定探放水设计方案.结果发现,水主要存在于各中段采场充填体内最下部分段第1~3分层内,上下盘围岩内无水.在各回采联道向上施工放水孔,穿透隔离顶柱和上部中段首采分层假顶至采场充填体内部,疏干采场内赋水.该研究对于同类含水充填体采场赋水特性调查及安全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含水充填体探放水设计

    某大型山谷型尾矿库三维渗流稳定性分析

    李跃强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坝体内渗水浸润线位置是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某大型山谷型尾矿库为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NX中的渗流分析,建立尾矿库三维渗流数值模型,对尾矿库坝体进行三维渗流场模拟分析,并分别考虑有无排渗措施对渗流场的影响.模拟得到了正常、洪水2种运行工况下浸润线位置和水力坡降分布规律;尾矿库坝体内的浸润线位置高低受排渗设施影响显著,合理设置排渗设施有利于尾矿库的渗流稳定.

    山谷型尾矿库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排渗设施浸润线

    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综合瓦斯治理技术应用

    胡耀杰孙志玮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矿为了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提高回采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方式由U+L型变为简单的单U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涌出量特征,在合理的通风系统及充足的配风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措施,掘进采取边掘边抽+释放钻孔,回采采取单侧顺层定向本煤层钻孔+顶板倾向定向钻孔+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等技术措施.通过以上瓦斯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高瓦斯煤层单U型通风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的瓦斯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高瓦斯煤层单U型通风工作面综合瓦斯治理技术定向钻孔

    某矿大断面软岩顶板巷道围岩支护优化

    李政委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矿大断面软岩巷道原锚网索喷支护后围岩变形量大问题,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提出采用锚网索喷+注浆加固的联合支护方式,以提高围岩整体支护强度,控制围岩大变形和冒顶.通过工程实践,在监测180 d内,30~90 d围岩变形比较剧烈,120 d后逐渐趋于稳定,最大顶底板变形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92,117 mm,控制效果明显.

    大断面软岩围岩变形注浆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