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在太白金矿板岩巷道中的应用

    白朝阳贾西锋白伟白向阳...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白金矿矿体围岩为钠质板岩,为了进一步提升井巷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探讨了影响板岩巷道的稳定性因素,阐述了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在板岩巷道中的施工工艺.并通过对比不同的支护方式,证明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支护效果,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锚网喷浆板岩巷道施工工艺支护方式

    倾斜中厚矿体下盘残留体采场结构参数正交试验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马如成周红邢帅开聂杰...
    110-11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场结构参数对下盘残留体的影响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能否在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时取得较好的回收指标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以矿体倾角、分段高度、矿体厚度为因素,进行3因素4水平正交方案设计,用PFC2D模拟不同方案的残留体形态和放出的矿岩量指标,计算废石体积混入率和纯矿石体积回收率,并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倾角和分段高度对倾斜中厚矿体崩落法的回收指标影响最为显著,矿体厚度影响最小.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倾斜中厚矿体残留体正交试验

    基于AutoCAD的地下矿高效采准设计研究

    陈国利李角群樊腊梅卢皎旭...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矿采准设计是地下矿设计工作中既重要又复杂的一项工作,探索研究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地下矿采准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基于AutoCAD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使用布尔运算技术完成地下矿巷道双线图的自动生成绘制,采用扩展数据技术完成采切工程量自动统计,实现坐标表自动计算.并以此为基础,以苍山铁矿采准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矿采准设计的一般流程,给出了完整的采准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地下矿采准设计,具有高效、灵活、实用性强的特色,适合矿山技术人员掌握与实际应用.

    开拓系统二次开发三维模型AutoCAD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高熊
    117-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首先对非参数估计方法进行简单介绍,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动态演进分析,不仅可以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排序,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借助Tobit模型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但可以从宏观层面对省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而且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基于椭球体放矿理论的后和睦山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李国平董亚宁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和睦山铁矿-200 m中段后和睦山矿段主体的采矿方法,但存在采场结构参数(分段高度为12.5 m,进路间距为12 m,进路规格为3.2 m×2.8 m)不合理问题,2条相邻进路之间的脊部矿石在下一分段难以回收.为尽可能回收脊部残留矿石,通过对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研究,确定适合后和睦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①采场合理的分段高度取值范围是12.15~12.57 m,目前后和睦山矿段采用的12.5 m分段高度是合理的;②通过最优回采进路间距经验公式计算,回采进路间距以8~10 m为宜;③根据最优放矿步距的计算公式和合理崩矿步距选择原则,确定了后和睦山矿段崩矿步距为1.7~2.6 m.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椭球体放矿理论结构参数优化

    新型膨胀性高效胶结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

    黄小忠李国平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矿山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充填接顶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新型膨胀性高效胶结充填材料的性能研究实验.充填料浆在相同的浓度和灰砂比条件下,对不同的新型膨胀性胶结材料添加量的膨胀性、充填体强度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辅料添加10%、充填尾砂浓度60%左右时,充填体的膨胀系数约为11.8%,28 d龄期强度可达1.68 MPa.新型膨胀性胶结材料的性能基本上能达到充填接顶的目的,满足该矿充填采矿要求.

    膨胀性强度接顶胶结材料

    某铁矿山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参数研究

    杨清林张曹林井立祥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铁矿采用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用全尾砂作为充填骨料,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为确定该矿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参数,在分析全尾砂基本物化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充填体强度、充填料浆流动性与灰砂比、充填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全尾砂可制备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放砂浓度为62%~66%、灰砂比为1:4~1:15时,充填体强度指标良好;该料浆具备自流输送的条件.

    全尾砂充填试验流动性抗压强度

    基于G1法—属性识别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估模型研究

    史沛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采空区稳定性评估工作的精准性,构建了基于G1法—属性识别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选取12个典型影响因素建立了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分级;其次,采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指标分级情况,建立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通过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指标测度,基于置信度准则判断稳定性等级;最后,以某地下铜矿的2个采空区为研究背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并与云物元、未确知测度模型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符合实际,进一步丰富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估理论成果.

    G1法属性识别采空区稳定性

    某矿硬岩巷道掘进最优炮孔深度选择

    柴敏赵冉王芝广王晓东...
    132-13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某矿底抽巷掘进工作面为硬岩巷道,使用现有的综掘机作业时速度慢、效率低,提出改用以钻爆法为主,采用钻装一体机组的高效作业方法实施掘进.为确定最佳炮孔深度,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并实施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炮孔深度1.8 m时,在爆破效率、节约成本以及安全作业这3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爆破裂隙炮孔深度ANSYS软件

    安徽某低品位硫化铜矿石选矿工艺连选试验研究

    李沛原颜江渊伍红强杨凌凌...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某铜矿石为低品位斑岩铜矿,为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1粗3精2扫流程、二步法选铜流程、二步法选铜优化流程以及二步法选铜+中矿再磨优化流程4种不同工艺的连选试验,最终确定浮选工艺为1粗3精2扫原则流程.连选试验最终获得的铜精矿含铜17.11%,铜回收率87.43%;铜精矿中的金、银含量分别为10.48g/t和54.30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0.66%和23.35%;该工艺流程结构简单稳定,对矿石性质适应性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

    黄铜矿工艺流程连选试验二步法浮选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