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雷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陈玲

月刊

1004-7859

modernradar@263.net

025-51821080 51821085

210039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现代雷达/Journal Modern Rada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专业性学术刊物,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有较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国防科工委下属我国十大国际交流重点国防科技刊物之一。以刊登国内我先进雷达技术为主,兼载通信、微波、ECM和ECCM技术。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舷外有源诱饵及其对抗技术发展综述

    孙建东姜迪柳立志游世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反舰导弹抗干扰技术发展和性能提升,传统的平台内舰载干扰技术已不足以充分抵御各种海战威胁,因此舷外有源诱饵作为一种具有组网能力的平台外干扰方式备受各国海军的重视.文中首先介绍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机理、工作特点,分析了舰船防御体系采用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策略,论证了舷外有源干扰的有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国外舷外有源诱饵装备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征;最后,针对新型反舰导弹导引头的抗舷外干扰措施,分析了可以采用的对抗手段.研究内容对舷外有源诱饵及其对抗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可为后续舷外干扰产品设计和导引头抗干扰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舷外有源干扰反舰导弹电子战质心干扰

    基于数字频谱余晖图的特定辐射源识别

    陈海永赵宇琦刘坤宿绍莹...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子战、无线网络安全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特定辐射源识别(SEI)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传统方法以人工提取特征为主,依赖先验知识泛化性差;深度学习方法多以含有二维信息的图像为输入,易遗漏关键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数字频谱余晖图作为深度学习模型输入的解决手段,从而实现了SEI任务.首先,搭建辐射源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获取Wi-Fi辐射源信号的数字频谱余晖图,建立首个基于数字频谱余晖图的SEI数据集;其次,利用该图包含信息更丰富的特点,将信号识别问题转化为目标检测问题;最后,在Wi-Fi辐射源识别数据集(WFEID)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YOLOv5s在WFEID上P、R、F1 和mAP等指标均能达到 87.5 以上,从而证明了以数字频谱余晖图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在SEI任务中是有效的.

    特定辐射源识别数字频谱余晖图目标检测YOLOv5算法

    基于NOMA-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

    李风从王子墨仝方遒冯翔...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中,通信信息的随机性会影响雷达性能以及过高峰均包络比(PAPR)可能导致信号在射频端出现严重失真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利用非正交多址将雷达信号与通信信号在功率域中分开,以降低通信信息随机性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主动星座图扩展(ACE)对叠加信号进行PAPR抑制的波形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功率分配原则导致叠加星座出现混叠的原因,并给出在不同调制阶数的最佳功率分配;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ACE技术对叠加信号进行PAPR抑制的可行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调制方式和不同信噪比下,当功率分配最佳时能同时达成雷达信号高检测率和通信符号最低误码率.ACE技术的使用同时保证了优良的雷达性能和通信端的低误码率,对叠加信号的PAPR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雷达通信一体化非正交多址功率分配峰均包络比主动星座图扩展

    基于改进EVM的雷达PRI调制类型开集识别

    文秋月王志勇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脉冲重复间隔(PRI)的调制类型是分析雷达工作状态和任务的重要手段.针对常见PRI调制类型识别算法无法识别未知调制类型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极值机(EVM)的雷达PRI调制类型开集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残差-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进行PRI序列的特征提取;其次,结合原型学习,利用基于距离的交叉熵损失和原型损失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在特征空间中引入已知类特征的线性组合以模仿未知类的行为,提出了改进的EV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EVM相比,文中所提方法能够提升雷达PRI调制类型的识别准确率,且在开放的电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开集适应性.

    脉冲重复间隔调制类型开集识别残差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原型学习极值理论

    多传感器融合SLAM研究综述

    高强陆科帆吉月辉刘俊杰...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未知环境下,使移动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建图或者探索,是SLAM最基本的要求.在过去的十年,单传感器为机器人的建图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效果,而多传感器融合SLAM则以其强鲁棒、高精度的技术特性,为提升移动机器人建图的精度和速度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成为了SLAM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文中总结了现今多传感器融合SLAM的方案,首先对单传感器方案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方案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多传感器融合SLAM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并对多传感器融合SLAM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移动机器人单传感器多传感器融合同步定位与建图

    太赫兹异物探测系统的一种硬件幅相失真补偿方法

    杨星宇钱丽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THz)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发展的高频段成像技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的实波束THz异物探测(FOD)系统未进行宽带幅相失真补偿时,一维像主副瓣比较差,微小目标无法成二维像.考虑到该成像系统采用了高频段易于实现的调频连续波自混频去斜方法,传统的宽带成像系统在信号产生时所实施的宽带幅相预失真补偿方法无法起效,为此,文中给出了实波束THz FOD系统的一种硬件幅相失真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接收机数字下变频的正交数据实施先相后幅的通带失真补偿,完成了THz FOD系统的幅相失真补偿.采用该补偿方法的THz FOD系统一维像加海明窗主副瓣比>40 dB,可实现对微小目标成二维像.

    太赫兹失真相位补偿幅度补偿主副瓣比

    基于IMM-JPDA-ISTUKF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蒋凯周建江吕瑞广李晓航...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精度指标,提升道路车辆行驶安全性,文中在交互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IMM-UKF)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融合的算法基础上,针对车辆运动状态突变处UKF鲁棒性差、滤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强跟踪UKF(ISTUKF)的IMM-JPDA-ISTUKF算法.通过模拟道路场景搭建的仿真环境对算法性能进行了验证,且为证明该算法在实际道路工况下跟踪精度的提升,还进行了雷达道路测试,通过雷达在道路上获取的车辆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目标车辆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的距离跟踪精度和速度跟踪精度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多目标跟踪无迹卡尔曼滤波强跟踪滤波交互多模型车载毫米波雷达

    基于多输出的多传感器在线航迹融合方法

    李永刚王怀民杨海民郭力兵...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传感器航迹融合能够在一定准则下整合数据,获得比单一的传感器数据更接近被测物理量真值的状态估计值和更有价值的综合信息.目前,卡尔曼滤波算法和传统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虽然能有效地实现航迹融合,但融合所得测量精度仍然有限.文中针对航迹数据特点,提出基于多输出的多传感器在线航迹融合算法,通过多输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现了航迹数据融合;利用云边协同架构完成模型训练和推理,在中心云端利用历史数据训练得到多输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在边缘端利用在线梯度下降算法完成模型权重系数的实时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在融合精度上要优于目前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和传统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

    多输出多元线性回归在线学习航迹融合

    基于时频边界拟合的NZ估计优化方法

    高振斌刘进圆宿绍莹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奈奎斯特折叠接收机(NYFR)可以用少量设备实现宽带雷达信号接收,而测量接收信号的波形参数需要正确估计信号所在的奈奎斯特区(NZ).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线性调频(LFM)信号,在分析LFM信号经NYFR采样后时频图的基础上,对基于时频边界拟合的NZ估计方法进行了优化;讨论了NYFR结构中本振信号的调制系数和调制频率对该方法性能的影响,给出了NYFR的参数选择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频边界拟合方法在信噪比优于-9dB时,正确检测概率可达 100.

    侦察接收机宽带信号处理奈奎斯特折叠采样奈奎斯特区估计线性调频

    一种宽带±45°双线极化阵列天线设计

    王浩张海福姜海玲王亚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宽带大功率相控阵极化调整、灵活干扰的应用需求,需要对±45°双线极化的阵列天线开展研究.阵元主体由金属交叉偶极子构成,通过引入金属寄生层、宽角匹配层进一步拓展了工作带宽,改善了大角度扫描特性;采用同轴巴伦实现平衡馈电和阻抗变换,使用金属反射腔体调节组阵后相邻单元间的边界条件,从而优化了阵元间的互耦特性.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阵列天线在 0.96 GHz~2 GHz的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可以实现二维±30°的波束扫描;并且,该阵列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耐功率性能好的特点,适合于大功率宽带干扰相控阵系统的应用.

    ±45°双线极化宽带宽角扫描阵列天线交叉偶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