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贺大林

双月刊

1009-8291

xdmnwk@126.com

029-8265705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郭应禄院士任名誉主编,聘请国内泌尿界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编辑委员会委员。该杂志为泌尿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最新的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斜跨位经皮肾镜手术的临床探索及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整体策略("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许可慰李卓航吴至楷
    477-480,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一线手段,可在多种体位下被实施.斜跨位是一种灵活便利、安全有效的体位,可在该单一体位下联合经皮肾镜与逆行入路手术,因此适用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本文回顾了斜跨位PCNL的诞生、特点与优势,及其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上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上尿路结石整体微创治疗策略.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斜跨位上尿路结石复杂性肾结石

    单次灌注化疗后膀胱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或增加中低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展风险

    王飞杜依青秦彩朋李清...
    48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中低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SIIC)后膀胱持续生理盐水冲洗(CSBI)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211例中低风险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SIIC后是否进行CSBI分为CSBI组和无CSB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CSBI是否为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复发率和进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SBI组无进展生存率更低(x2=8.270,P=0.004).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糖尿病(HR:2.240,95%CI:1.066~4.704,P=0.033)和多发肿瘤(HR:3.060,95%CI:1.639~5.711,P<0.001)是中低风险 NMIBC 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SBI(HR:7.914,95%CI:1.710~36.632,P=0.008)是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IIC后CSBI可能会增加中低风险NMIBC患者的进展风险,但该结论仍需要更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膀胱癌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膀胱持续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内复发肿瘤进展

    TPLA与TURP治疗BPH的疗效对比: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姚振吉运华王林猛薛琦...
    486-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会阴前列腺激光消融术(TPLA)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PLA组(n=30)和TURP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性功能障碍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5)、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PV).结果 TPL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但留置导尿管时间长于TU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IPSS和Q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TPLA组术后1、3个月的IPSS高于TURP组(P<0.05);TPLA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的Qmax低于TURP组(P<0.05);两组术后IIEF-5比较,TPLA组优于TURP组(P<0.05).两组术后的QoL、PV、PVR水平均优于术前(P<0.05);TPLA组术后1、12个月的QoL低于TURP组(P<0.05);TPLA组术后1、3、12个月的PV和PVR均高于TURP组(P<0.05).TPLA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3%vs.26.67%)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3.33%vs.36.67%)均低于TURP组(P<0.05).结论 相较于TURP,TPLA治疗BPH疗效显著、对性功能影响较小,为BPH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作为临床治疗BPH的有效补充手段.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会阴前列腺激光消融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性功能

    膀胱颈部电切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颈部挛缩疗效随访观察

    郑新宇刘升张林琳贺大林...
    492-496,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膀胱颈部电切结合术中及术后规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膀胱颈部挛缩(BN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颈部电切联合术中及术后规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的19例RP后BN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及随访终点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接受1次治疗;在治疗后复发的9例患者中,6例接受第2次治疗(其中2例术后再次复发),1例接受第3次治疗.平均随访3年,该方法1次成功率为52.6%(10/19),累计成功率为73.7%(14/19).各随访时间点患者的IPSS、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9例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附睾炎2例(10.5%)、短暂性血尿2例(10.5%)、尿失禁11例(57.9%),其中新发尿失禁6例,5例尿失禁症状持续到随访终点.结论 膀胱颈部电切结合术中及术后规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RP后BNC有73.7%的成功率,但部分患者需多次手术,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较高且恢复缓慢.

    膀胱颈部挛缩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颈部电切曲安奈德

    450nm蓝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初步经验

    张栋邦胡森童占表马有才...
    497-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50 nm蓝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初步经验.方法 选取2023年6-9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接受经尿道450 nm蓝激光汽化术治疗的3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操作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残余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开放手术.手术操作时间(38.2±7.5)min,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10.4±3.5)g/L,膀胱冲洗时间(15.1±3.3)h,导尿管留置时间(4.5±0.5)d.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IPSS[(26.28±2.22)分vs.(6.29±2.10)分]、QoL[(5.25±0.85)分 vs.(2.33±0.95)分]、PVR 均显著降低[(397.89±8.47)mL vs.(15.62±2.17)mL],Qmax 显著升高[(8.15±2.09)mL/s vs.(19.50±2.51)m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膀胱黏膜轻度损伤2例(6.6%),术后二次留置导尿管1例(3.3%),术后肉眼血尿1例(3.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450 nm蓝激光汽化术治疗BPH患者具有快速高效、止血可靠、并发症低的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良性前列腺增生450nm蓝激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汽化切除

    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性功能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

    徐晓龙满超岳传超赵永伟...
    501-504,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下尿路症状(LUT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8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迎胜院区泌尿肾病激光治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蓝激光组(n=46)采用经尿道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PKRP组(n=45)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的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问卷、射精功能评分量表(CIPE)评分以及逆行射精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24.66±5.38)min vs.(62.50±3.85)min]、膀胱冲洗时间[(20.40±2.78)h vs.(51.93±5.02)h]、留置尿管时间[(1.65±0.89)d vs.(6.73±2.98)d]及住院时间[(4.26±1.57)d vs.(8.45±2.28)d]比较,蓝激光组均明显短于PK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Qmax、PVR、QoL及IP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蓝激光组较PKRP组的IIEF-5问卷[(20.02±2.63)分vs.(17.64±1.75)分]及CIPE评分更高[(30.88±3.45)分vs.(26.25±3.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激光组术后6个月的逆行射精发生率低于PKRP组(4.35%vs.35.60%,P<0.05).结论 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能够改善BPH患者LUTS,并且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性功能.

    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性功能逆行射精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

    尿液基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黄永进刘志彬董格红车宣言...
    505-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基细胞学(LBC)靶向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镜检查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前进行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尿LBC检测与尿LBC靶向的FISH检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NMP22、尿LBC与LBC靶向的FISH的灵敏度分别为61.11%、79.17%、82.46%,特异度分别为57.14%、73.21%、86.67%;NMP22、尿LBC的灵敏度在检测高级别BUC时优于低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3种方法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LBC靶向的FISH对BU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是对于低级别BUC,可以作为BUC早期筛查、诊断的重要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荧光原位杂交尿核基质蛋白22尿液基细胞学检测

    睾丸扭转患者以睾丸切除为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宏伟黄高振李世豪许志坚...
    510-513,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患者以睾丸切除为结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23年3月1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74例行睾丸切除术.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前炎性、凝血相关指标、睾丸扭转角度及缺血和疑似扭转睾丸检查(TWIST)评分等指标与治疗术式的相关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睾丸扭转患者以睾丸切除为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因素对睾丸扭转术式的预测价值.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间长(OR=1.841,P=0.036)、扭转角度大(OR=1.005,P=0.016)、TWIST 评分高(OR=2.225,P=0.003)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OR=2.489,P=0.049)是睾丸扭转患者以睾丸切除为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5 d、225°、3.5分和3.155 g/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0.718、0.812和0.770.结论 发病时长、扭转角度、TWIST评分和FIB水平是睾丸扭转患者以睾丸切除为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睾丸扭转凝血功能炎症指数睾丸切除术睾丸复位固定术扭转角度缺血和疑似扭转睾丸检查评分

    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初始血清睾酮水平与预后相关指标的关系

    卓涛杨蝴蝶安恒庆陶宁...
    514-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始血清睾酮水平与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侵袭性特征、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2例经穿刺病理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m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始血清睾酮低水平组(≤12 nmol/L)148例、正常组(>12 nmol/L)15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mPCa侵袭性特征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PCa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初始血清睾酮水平对mPCa患者进展和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睾酮低水平组在Gleason评分≥8分、T分期>3、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0 ng/mL、高瘤负荷、内脏转移和治疗6个月PSA≥0.2 ng/mL上的占比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正常组,但治疗6个月PSA下降率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血清睾酮水平>12 nmol/L 是高瘤负荷(OR=0.137,95%CI:0.070~0.265,P<0.001)、Gleason 评分 ≥8 分(OR=0.371,95%CI:0.184~0.750,P=0.006)和内脏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0.337,95%CI:0.175~0.652,P=0.001).血清睾酮低水平组较正常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15个月vs.20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时间(OS)也更短(45个月vs.86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8分、高瘤负荷、治疗6个月时PSA值和PSA下降率是mPCa患者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另外高瘤负荷患者死亡风险是低瘤负荷患者的2.510倍(95%CI:1.555~4.051,P<0.001).ROC曲线显示初始血清睾酮水平在预测mPCa患者进展至CRPC风险(AUC:0.645)和死亡风险(AUC:0.595)中有一定价值.结论 初始血清睾酮低水平与mPCa更高的侵袭性特征相关,并且可能与mPCa更差的预后有关,初始血清睾酮水平在预测mPCa患者进展风险和生存状态中也有一定意义.

    睾酮转移性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预后

    一种新型骶神经孔穿刺定位方法的初步确立

    徐磊杜飞王文富陈立朋...
    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骶神经孔特征,确立一种新型的骶神经穿刺定位方法,帮助临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术(SN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尾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影像,在第3骶孔水平线测量一侧骶髂关节下缘至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距离(D1)、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D2),计算二者比值(D1/D2),用于术中精确定位骶神经孔.分析本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特点和穿刺结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15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49.0±16.9)岁,平均D1、D2、D1/D2分别为(29.6±4.9)mm、(13.8±3.2)mm、(2.2±0.6).相较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 D1[(28.7±4.2)mm vs.(30.7±5.5)mm,P=0.010]及 D1/D2 均较大[(2.1±0.5)vs.(2.4±0.7),P=0.001].少年组 D1 小于成年组[(25.7±5.4)mm vs.(29.8±4.7)mm,P=0.006].采用本定位方法在术中精确定位后,15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52例(96.20%)患者术中神经反应应答非常好,2例(1.27%)患者应答良好,4例(2.53%)患者应答一般.结论 骶3神经定位点的位置大约位于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连线中内1/3处.通过X线测量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并在体表进行骶神经孔定位,有望成为辅助SNM中定位电极置入点的可靠方法.

    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骶神经调控术体表定位骶髂关节下缘骶神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