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只达石

月刊

1672-6731

xdsjjbzz@263.net.cn

022-6036762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122号天津环湖医院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韩若东张亚飞颜秀侠李博文...
    46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收治的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传统锥颅血肿引流术(传统锥颅组,51例)和新型锥颅血肿引流术(新型锥颅组,52例).根据手术前后头部CT图像计算血肿清除率,评价引流管置入精准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新型锥颅组血肿清除率[(45.54±24.23)%对(35.08±6.49)%;t=3.008,P=0.004]和引流管置入精准度[90.38%(47/52)对 68.63%(35/51);x2=7.509,P=0.006]均高于传统锥颅组.新型锥颅组与传统锥颅组血肿量(F=9.157,P=0.003)和mRS评分(F=4.412,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新型锥颅组血肿量(t=-4.625,P=0.000)和mRS评分(t=-2.712,P=0.008)均低于传统锥颅组;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F=280.635,P=0.000)、NIHSS评分(F=443.320,P=0.000)和mRS评分(F=552.781,P=0.0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型锥颅组和传统锥颅组术后血肿量(t=10.233,P=0.000;t=19.906,P=0.000)、NIHSS评分(t=14.576,P=0.000;t=15.286,P=0.000)和 mRS评分(t=20.201,P=0.000;t=13.511,P=0.000)均低于术前.结论 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血肿引流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神经外科手术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470页

    重度颅内感染集束化疗效分析

    荣轩苏高健吴佳宁赵世光...
    4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于重度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重度颅内感染患者,采取集束化治疗方案,先予以广谱抗生素;多途径引流并获取脑脊液行常规和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及第二代测序(NGS);完善头部和胸部CT和(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待脑脊液NGS测序结果回报后精准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序贯引流脑脊液;严重脑室内感染患者予脑室镜(软式内镜)冲洗和脑室造瘘;定期复查行脑脊液和血液感染指标测定和微生物培养,待各项指标正常1周后调整抗生素或停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16例予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脑脊液检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培养阳性12例(27.91%),NGS测序阳性35例(81.40%),经NGS测序明确病原体后,15例调整为敏感抗生素,12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7例(62.79%)行外科治疗,包括脓肿穿刺引流术7例(16.28%)、Ommaya囊植入术6例(13.95%)、脑室外引流术11例(25.58%,其中8例行脑室镜冲洗和脑室造瘘)、腰大池引流术3例(6.98%);住院时间为30(19,57)d,37例(86.05%)治愈出院、6例(13.95%)死亡.结论 重度颅内感染患者经集束化治疗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早期启动集束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集束化治疗(非MeSH词)脑脊髓液序列分析,DNA抗菌药

    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移位程度CT参数与颅内压升高相关分析

    张程文张志国
    478-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头部脑组织移位程度CT参数与颅内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单侧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并测量中线两侧CT值、中线两侧CT值比值和中线移位距离;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头部CT参数与颅内压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参数对颅内压升高的预测效能.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中线两侧CT值比值(r=0.478,P=0.000)和中线移位距离(r=0.378,P=0.000)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中线两侧CT值比值、中线移位距离及二者联合预测颅内压升高的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687~0.889,P=0.000)、0.89(95%CI:0.794~0.943,P=0.000)、0.91(95%CI:0.845~0.970,P=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95%和73.81%、69.05%和90.48%、80.95%和85.71%,其中二者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优于中线两侧CT值比值(t=-2.964,P=0.003).结论 单侧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移位程度CT参数与颅内压水平密切相关,联合中线两侧CT值比值和中线移位距离预测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升高的效能较高.

    脑损伤,创伤性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颅内压ROC曲线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482页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米晓璐齐洪娜王维展孙少杰...
    483-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探讨二者及其联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6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测定SIRI和血清Lp-PLA2水平,根据是否发生DEACMP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233例),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20例)、中度中毒组(107例)和重度中毒组(13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RI、Lp-PLA2及二者联合对DEACMP的预测效能.结果 DEACMP组患者SIRI(t=13.068,P=0.000)和血清Lp-PLA2水平(t=8.208,P=0.000)均高于非DEACMP组,且二者随中毒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 SIRI(t=8.764,P=0.000;t=4.586,P=0.000)和 Lp-PLA2(t=3.726,P=0.000;t=2.038,P=0.044)高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亦高于中度中毒组(t=10.294,P=0.000;t=2.700,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中毒(OR=11.695,95%CI:4.893~39.994;P=0.000)、SIRI 增加(OR=1.600,95%CI:1.033~2.476;P=0.001)和血清 Lp-PLA2水平升高(OR=11.302,95%CI:1.486~38.933;P=0.000)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p-PLA2、SIRI及二者联合预测DEAC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95%CI:0.754~0.894,P=0.000)、0.82(95%CI:0.739~0.895,P=0.000)和 0.87(95%CI:0.805~0.934,P=0.000),灵敏度为 0.66、0.72 和 0.84,特异度为 0.85、0.88 和 0.90;Lp-PLA2联合SIRI 预测 DEACMP 的效能优于单一 Lp-PLA2(t=2.198,P=0.027)或 SIRI(t=2.268,P=0.023).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SIRI和血清Lp-PLA2水平较高时易发生DEACMP,二者联合检测可用于DEACMP的早期筛查.

    一氧化碳中毒脑疾病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炎症生物标记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ROC曲线

    更正: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熊冰婕
    490页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分析

    张锐陶永丽蒋晨阳刘凯...
    49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计算用药前和用药1年时年化复发率(ARR)、复发例数、复发次数和时间、复发症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估神经功能,记录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1年时3例(12%)复发,A组1例患者复发2次,分别为用药后1和5个月;B组2例患者复发,1例复发2次,为用药后2和6个月,1例复发1次,为用药后2个月.两组用药1年时与用药前仅ARR变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61,P=0.000),A组用药1年时ARR较用药前下降(t=13.215,P=0.001),B组用药1年时ARR亦较用药前下降(t=19.259,P=0.000).有8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3例注射后发热、1例注射后头痛,其中1例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14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1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肺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无残疾、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EDSS评分均未增加.结论 奥法妥木单抗定期给药或依据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均可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改善EDSS评分;早期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需警惕感染风险.

    视神经脊髓炎奥法妥木单抗(非MeSH词)复发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4年广告征订启事

    496页

    5-羟色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进展

    史若琳高秀洁崔家宁邵妍...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疼痛和幻觉等非运动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存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等非多巴胺能系统弥漫性病理改变,且5-羟色胺在情绪、认知功能、疼痛等多种神经功能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5-羟色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明确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发病机制,为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帕金森病血清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