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例胃食管交界处伴肠母分化胃腺癌

    高振东王芙蓉陈国壮周文策...
    649-652,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肠母分化胃腺癌(GAED)是胃癌的特殊类型,临床罕见.既往报道病例中,GAED表现出比普通胃癌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如更频繁的淋巴血管浸润及转移,更差的预后如更短的生存时间.本文报道了 2例发生于胃食管交界处的GAED,给予包括手术及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已分别无病生存18及20月,截止随访结束仍存活.

    胃癌伴肠母分化胃腺癌胃食管交界处预后

    不同年龄段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异分析及改进措施

    古骏朱焱焱邹俊伟黄宜贵...
    65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肠道准备的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结肠镜诊疗的148例患者,依据渥太华肠道准备评价量表(Ottawa bowel preparation scale,OBPS)评分标准分为充分组(n=106)和不充分组(n=42),依据患者年龄划分为青年组(n=41)、中年组(n=91)和老年组(n=16),以高于中位年龄为高龄患者,低于中位年龄为低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不同年龄分层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危险因素.结果 148例患者肠道准备总合格率71.62%,中年组显著低于青年组(x2=7.392,P=0.007).高龄患者①段结肠OBPS评分(乙状结肠和直肠)、②段结肠OBPS评分(降结肠和横结肠)、③段结肠OBPS评分(盲肠和升结肠)均低于低龄患者(均P<0.05).年龄、便秘、清肠剂剂量<75%、末次排便有固体残渣、镜检等待>6小时是肠道准备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年龄后,末次排便有固体残渣和镜检等待>8小时是青年组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危险因素;便秘、清肠剂剂量<75%、末次排便有固体残渣和镜检等待时间中老年组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危险因素,镜检等待>8小时风险效应值高于镜检等待6~8小时(OR=3.657和OR=1.215,均P<0.05).结论 年龄是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风险因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肠道准备策略.

    结肠镜肠道准备年龄影响因素

    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穆晨张晗刘颖李雪...
    660-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切除息肉的部位、长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切除的完整性,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息肉103例,根据息肉直径是否>10 mm,分成两组(小息肉组87例vs大息肉组16例),两组中息肉部位、形态、服用抗血栓药物的种类、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中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大息肉组更多的选择EMR治疗(小息肉组vs大息肉组,4.6%vs45.5%,P=0.004);术后的病理大息肉组更多腺瘤性息肉(77.0%vs93.8%,P=0.027).结论 结肠息肉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应用于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

    内镜下切除术结肠息肉抗血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胰腺炎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赵永红陈爱荣胡梦茹王燚鑫...
    664-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和消化内科就诊的诊断为AP的139例患者,将其分为MS组76例,非MS组63例,收集并分析2组一般资料;给予2组患者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AP合并M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MS组患者比较,MS组HDL、Ca2+显著下降,体重、体重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白细胞计数、CRP、PCT、IL-6、FPG、UA、TC、TG、TyG、TyG-BMI 及非传统血脂参数 TC/HDL-C、TG/HDL-C、LDL-C/HDL-C、非 HDL-C显著升高,2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长、BUN、CREA、LDL-C、ALT、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白细胞计数、CRP、IL-6、FPG、UA、TC、TG、TyG、TyG-BMI、TC/HDL-C、TG/HDL-C、LDL-C/HDL-C、非 HDL-C 是 AP 合并 MS 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AP合并MS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MS患者越来越多,MS合并AP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TyG、TyG-BMI指数和非传统血脂参数是一种新颖且临床方便、实用的评估的标志物,其对AP伴发MS代谢异常有较高的诊断及预测价值,为管理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急性胰腺炎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预后TyGTyG-BMIHDL-C

    微小RNA-452-5p及SRY盒相关基因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赵建霞李东辉申丽
    670-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452-5p(miR-452-5p)及SRY盒相关基因7(SOX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食管癌患者miR-452-5p、SOX7 mRNA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miR-452-5p、SOX7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miR-452-5p表达水平更高(P<0.05),SOX7 mRNA表达水平更低(P<0.05).相比于肿瘤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is~T2)食管癌患者,miR-452-5p在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Ⅲ期、浸润深度(T3~T4)癌组织中有更高的表达水平,SOX7 mRNA表达水平更低(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3年总生存率miR-452-5p高表达组为30.4%(17/56),miR-452-5p低表达组为54.0%(27/50),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6.082,P=0.014);SOX7 mRNA高表达组和SOX7 mRNA低表达组患者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7%(29/54)、28.8%(15/52),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6.742,P=0.009).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52-5p、SOX7 mRNA、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有淋巴结转移、SOX7 mRNA低表达、肿瘤分期Ⅲ期、miR-452-5p高表达、浸润深度(T3~T4).结论 miR-452-5p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SOX7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有关,且密切关联食管癌患者预后.

    微小RNA-452-5pSRY盒相关基因7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

    结直肠癌组织中JAK2基因突变和TCF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晏科金朱宏亮谢先强李冬盛...
    675-680,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Janus激酶2(JAK2)基因突变和T细胞因子3(TCF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病情和预后早期评估提供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4月收治且保留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蜡块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预后.对患者的结肠癌及癌旁组织蜡块进行检测,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结肠癌组织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AA、AG和GG等基因型分布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TCF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基本资料、JAK2 rs2230724基因突变和TCF3蛋白表达情况,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结直肠癌组织JAK2基因突变和TCF3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预后,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TCF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 Ⅲ期结肠癌患者的年龄、BMI、结肠癌组织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GG型占比和TCF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 Ⅰ~Ⅱ期患者(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的年龄、BMI、吸烟率、结肠癌组织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GG型占比和TCF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因素均为年龄、结肠癌组织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突变情况和TCF3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GG型和TCF3蛋白阳性患者均具有更高的累计全因死亡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GG型、TCF3蛋白阳性表达、TNM Ⅲ期、淋巴结转移和年龄等.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GG型占比和TCF3蛋白表达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评估及预后预测参考指标.

    结直肠癌JAK2rs2230724基因突变TCF3蛋白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性

    益生菌通过调节ROS/JNK信号通路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徐惠圆李昌平刘超任涛...
    68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通过调节ROS/JNK信号通路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取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6)、对照组(n=6)及益生菌组(n=6).给予模型组及益生菌组小鼠MCD饮食来构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喂养MCS饮食,益生菌组小鼠以益生菌灌胃,每天灌胃一次,每次0.5 mL,模型组和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益生菌治疗4周后将小鼠麻醉处死,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血浆D-乳酸(D-Lac)、血清及小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情况.选取肝脏及回肠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同时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小鼠ROS/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如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紧密连接蛋白ZO-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小鼠ROS/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如P-JNK、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使用PCR检测各组小鼠Bax、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 肝脏HE染色病理学结果分析:喂养C57BL/6小鼠MCD饮食4周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内可见脂滴沉积并伴有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证明成功建立MAFLD动物模型.益生菌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变得完整,肝细胞内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生化结果分析:C57BL/6小鼠喂养MCD饮食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血脂(TC、TG)及转氨酶(ALT、AST)、血浆D-Lac、血清及小肠DAO和肝组织中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在使用益生菌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益生菌组小鼠的血清TC、TG、ALT、AST、血浆D-Lac、血清及小肠DAO和肝脏中ROS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C57BL/6小鼠喂养MCD饮食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P-JNK、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肠道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使用益生菌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益生菌组小鼠肝脏P-JNK、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降低,而ZO-1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CR结果分析:C57BL/6小鼠喂养MCD饮食后,模型组小鼠Bax、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益生菌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小鼠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分析:C57BL/6小鼠喂养MCD饮食后,模型组小鼠肝脏P-JNK、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在使用益生菌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小鼠肝脏P-JNK、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小肠HE染色病理学结果分析:对照组小鼠的回肠粘膜结构正常,无充血水肿、溃疡、剥脱.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回肠粘膜结构严重破坏,肠粘膜出现水肿、溃疡、剥脱现象.使用益生菌干预后,益生菌组小鼠肠粘膜结构变得较为完整,肠粘膜无明显水肿、溃疡、剥脱,见图.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回肠黏膜Chiu氏病理评分更高.使用益生菌干预后,相较于模型组,益生菌组小鼠回肠黏膜Chiu氏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论 ROS、P-JNK、Caspase-3、Bax在MAFLD中表达增加,表明其与MAFLD的发病有关.使用益生菌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MAFLD的组织学及血清学相关指标.Western blo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都证实益生菌能通过调节ROS/J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减轻氧化应激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达到治疗MAFLD的目的.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益生菌ROS/JN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探索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王春朝陈鹏程翟天宇朱强...
    69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群也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既往研究易受到混杂因素偏倚和反向因果关系影响,获得的因果关系往往并不准确.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探索肠道菌群与NAFLD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MiBioGen联盟发表的肠道菌群GWAS研究中获取汇总数据,筛选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V),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加权模型以及简单模型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检验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和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通过MR分析显示,共有54个肠道菌群与NAFLD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经邦弗伦尼校正后,我们发现,1型粪球菌属(β=-0.043,95%CI-0.065~-0.020,P=0.0003)与ALP水平具有强相关性,放线菌门(β=0.037,95%CI0.015~0.059,P=0.001)与ALB水平具有强因果关系.Cochran's Q检验显示,各SNP之间无显著异质性.此外,根据MR-Egger和MR-PRESSO Global检验,未发现显著水平多效性.结论 通过双样本MR分析,我们在基因预测水平上确定了与NAFLD发生、发展及5种肝功能指标有因果关系的特定肠道菌群,这可能为NAFLD的早期预防和潜在治疗及肝功能改善提供新思路.

    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功能指标孟德尔随机化

    添加双歧杆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影响

    范磊郭敏金文哲齐涛...
    69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添加双歧杆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CT诊断重症脑出血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都被送入ICU.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EEN组(EN<48小时,n=60)和双歧杆菌+EEN组(双歧杆菌添加+EN<48小时,n=60).收集了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饮酒、入院后1天和14天总摄入量和排泄量、胃肠不良反应情况、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BSC评分和血肿容积死亡率.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昏迷程度.使用布里斯托大便表(BSC)记录大便计数和质量.结果 双歧杆菌+EEN组1天和14天摄入和排出均较EEN组增加(P<0.05).双歧杆菌+EEN组腹泻(5.00%)、便秘(3.33%)、腹胀(10.00%)和呕吐(0.00%)发生率较 EEN 组(20.00%、13.33%、23.33%和 3.33%)降低(P<0.05).双歧杆菌+EEN 组 7 天、14 天和 21 天GCS评分较EEN组降低(P<0.05).双歧杆菌+EEN组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BSC评分和血肿容积较EEN组降低(P<0.05).双歧杆菌+EEN组早期死亡率(6.67%)和晚期死亡率(9.33%)死亡率发生率较EEN组(11.67%和20.00%)降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死亡率与GCS评分、双歧杆菌、腹泻、腹胀、便秘、腹胀和呕吐相关,GCS评分越高,添加双歧杆菌、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越低,住院死亡率越低(P<0.05).结论 双歧杆菌+EEN促进肠道动力,降低腹泻、便秘、腹胀和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从而降低医院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良好的影响.

    脑出血早期肠内营养双歧杆菌胃肠功能

    谷氨酰胺联合五味苦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安琪谢玉欣张宏琳王学红...
    704-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与五味苦参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2019年1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A组51例、对照B组51例).对照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B组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T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B组总有效率76.47%较观察A组92.16%明显更低(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A组各症状积分[(0.71±0.15)分、(1.64±0.23)分、(0.93±0.16)分、(1.02±0.26)分]显著小于对照 B 组[(2.13±0.34)分、(2.87±0.36)分、(2.87±0.36)分、(2.79±0.43)分](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观察A组CD3+[(53.35±6.07)%]、CD4+水平[(46.04±5.36)%]显著高于对照 B 组[(47.06±5.39)%、(40.89±5.02)%](P<0.05),CD8+水平[(28.33±3.62)%]显著低于对照B组[(34.01±4.26)%](P<0.05);且观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UC患者采用五味苦参+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五味苦参谷氨酰胺临床疗效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