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辅助ME-NBI下识别早期食管癌研究进展

    刘虹王浩张贝贝李国栋...
    889-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主要根据浸润深度来确定.对于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发现时往往处于中晚期阶段,伴有远处转移或其他器官受累.因此,术前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至关重要.ME-NBI可观察微血管模式以此预测肿瘤浸润深度.日本食管协会提出的JES分型已应用于临床判断肿瘤分期.其中,无血管区(Avascular zone,AVA)是早期食管癌的微血管改变形态之一.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AVA的范围大小可帮助内镜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评估肿瘤侵袭深度,以此制定合适的治疗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项领域的深入研究,尤其在医学图像识别方面越来越精准,基于此,利用人工智能对食管癌的辅助识别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早期食管癌人工智能无血管区消化内镜ME-NBI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外肿瘤的影响研究进展

    庄泽罗乾蒲素贵刘娜...
    893-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同时H.pylori对胃外其他肿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肝胆癌、食管癌、前列腺肿瘤、肺癌及喉癌)的发生发展似乎也有推动作用.H.pylori致病主要通过宿主、环境和H.pylori毒力因子的相互作用.当然,H.pylori感染对不同部位肿瘤致病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此文就近年来在H pylori感染对胃外肿瘤的影响状况作一综述,为胃外肿瘤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幽门螺杆菌胰腺肿瘤结直肠肿瘤肝胆肿瘤食道肿瘤前列腺肿瘤肺癌喉癌

    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伊丽米奴尔·阿合买李紫梅李志宏杜倩倩...
    900-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内镜诊治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辨别及诊断早期胃癌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术前精确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可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在多种内镜中,超声内镜因其可清晰分辨出胃壁的多层结构,展现病变浸润深度,广受医学领域青睐.国内外学者对超声内镜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其准确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医学成果.因此,本文系统论述超声内镜的原理、准确性、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超声内镜与CT、MRI等影像学技术之间的异同之处,综述超声内镜在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方面的作用.

    超声内镜早期胃癌临床应用综述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赵洁郭亚魏蕊蕊雷霞...
    904-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始终位居消化道肿瘤前列,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内镜下切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并不能达到100%,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病变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对内镜下切除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指导合理治疗.

    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内镜不完全切除危险因素

    重庆主城辖区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李勤琴兰春慧陈东风邢寒阳...
    909-91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主城辖区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检出率及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行14C-UBT试验的4 836例患者,分析其H.pylori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H.pylori的感染情况,并对单因素分析中与H.pylori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4 836例受试者H.pylori阳性检出率29.3%,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H.pylori阳性检出率最高,30~39岁组H.pylori阳性检出率达峰值,不同季节、各年龄阶段人群H.pylori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季节均为H.pylori感染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庆主城辖区内H.pylori感染率偏低,性别、年龄、季节均为H.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

    幽门螺杆菌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季节

    抗坏血酸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患者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

    代雅婷李静徐斌
    912-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抗坏血酸联合2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分剂量3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3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实验组患者服用2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4 g抗坏血酸.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病变检出率、首次排便时间、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排便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满意度及重复检查意愿的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总评分及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排便次数比实验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重复检查意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坏血酸联合2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清洁的效果不亚于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同时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减少了患者服用液体的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及重复检查意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肠道清洁药物.

    肠道准备结肠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抗坏血酸

    乌帕替尼治疗中至重度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朱秀丽徐家琴王巧民解丽...
    91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总结在我院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IBD患者临床资料,提供更多的中国数据,更好的指导乌帕替尼治疗中国IBD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1日-2024年9月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11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乌帕替尼治疗前、治疗第4、第8周的血小板计数、ESR、CRP、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内镜评分、不良反应,并计算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应答率、内镜缓解率.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乌帕替尼治疗后第4周、第8周患者的血小板、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时临床应答率为72.72%(8/11),临床缓解率为0,UC患者临床应答率为83.33%(5/6),CD临床应答率为60%(3/5);治疗第8周时临床应答率为100%(10/10),临床缓解率为80.00%(8/10),UC患者临床应答率为100%(6/6),UC患者临床缓解率为83.33%(5/6),CD临床应答率为100%(4/4),CD临床缓解率为75%(3/4).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有3例患者复查肠镜,均为重症UC患者,达到黏膜愈合.结论 乌帕替尼对于中重度IBD患者,可以快速、有效且持续控制疾病,且安全性高.

    乌帕替尼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普美显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研究

    程志鹏陈晓玲张慧陈奕昕...
    923-931,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肝癌是我国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针对早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热消融术的疗效可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微创、可重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然而早期复发(2年)是HCC消融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准确、可靠的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因此本研究拟利用普美显增强MRI资料结合影像组学技术,构建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价和验证.旨在探讨消融术前普美显增强MRI影像组学在HCC患者预后评估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120例行消融手术且术前1月内有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术前普美显增强MRI的T2加权序列(T2WI)图像,每位患者共提取出131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共选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和比较,最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综合预测模型并构建Nomogram图,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获益价值.结果 最终选取5个与早期复发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普美显增强MRI-T2WI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在验证组中AUC值为0.80.纳入与早期复发相关的2个临床-影像学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数量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进一步建立临床-影像学-影像组学综合预测模型(Clinical-Radiological-Radiomics Model,CRRM模型).CRRM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为优越,在验证组中AUC值高达0.92,模型各项指标和整体表现均优于单纯影像组学模型.校正曲线结果显示Nomogram图对预测早期复发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CRR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术前普美显增强MRI-T2WI图像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早期复发有一定价值.相比之下,CRRM模型拥有更为全面且准确的预测复发性能,能提前预测HCC消融术后复发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联合恰当的靶向或免疫等有效的术前治疗,制定更加切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从而提高HCC患者的预后和长期生存率.

    肝细胞癌影像组学磁共振消融早期复发预测模型

    血清LncRNA MALAT1、miR-146a表达水平与炎症性肠病患者Th1/Th2、Th17/Treg免疫细胞平衡的关系研究

    沈跃王佳心李莉
    93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LncRNA MALAT1)、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表达水平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细胞平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诊治的IBD患者纳入观察组(n=151),根据疾病活动性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8)和缓解期组(n=73),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10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MALAT1、miR-146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并计算Th1/Th2比值、Th17/Treg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0、白介素(IL)-17、白介素(IL)-22].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LncRNA MALAT1、miR-146a表达水平与IBD患者Th1/Th2、Th17/Treg免疫细胞平衡的关系.结果 三组血清LncRNA MALAT1、miR-146a表达水平、Th1、Th1/Th2、IFN-γ、IL-6、Th17、Th17/Treg、IL-17、IL-22 比较,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三组 Th2、TNF-β、Treg、IL-10比较,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MALAT1、miR-146a表达水平与 Th1、Th1/Th2、IFN-γ、IL-6、Th17、Th17/Treg、IL-17、IL-22 呈正相关(P<0.05),与 Th2、TNF-β、Treg、IL-10 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LncRNA MALAT1、miR-146a在IBD活动期患者中显著上调,且表达水平与Th1/Th2、Th17/Treg免疫细胞平衡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平衡影响IBD发生发展.

    炎症性肠病LncRNAMALAT1miR-146aTh1/Th2Th17/Treg

    基于Taqman荧光ARMS-PCR技术检测KRAS基因突变方法的建立

    林树洪吴伟浩万瑜邓辉...
    937-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种新型的基于Taqman荧光的ARMS-PCR检测技术用于人石蜡包埋组织样本KRAS基因突变的技术已成功构建,该方法有望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针对KRAS基因,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特异性引物以及探针,分别针对KRAS的常见突变位点序列和内参基因(GAPDH)的保守序列.随后,他们构建了 KRAS Taqman荧光ARMS-PCR检测体系以及测序体系.对20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体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的检测,并与金标准sanger测序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的表现.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的KRAS基因突变,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达100%,与传统的Sanger测序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基于Taqman荧光ARMS-PCR技术构建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精确的特点,能够有效识别KRAS基因突变.此外,该方法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用于推广使用.

    ARMS-PCRKRAS突变Sanger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