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外症状表现及危险因素研究

    王津张云陈实李晓艳...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外症状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间收治的196例老年GER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食管外症状分为食管外症状组(115例)与无食管外症状(81例).对GERD患者的主要食管外症状、影响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中,共出现115例食管外症状,发生率为58.67%;食管外症状主要以慢性咳嗽、咽喉不适、反流性咽喉炎为主,发生率分别为29.57%、25.22%、19.13%;单因素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食管裂孔疝与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MI(OR:2.608,95%CI:2.158~3.769,P=0.002)、吸烟(OR:3.147,95%CI:2.694~3.875,P=0.006)、焦虑抑郁(OR:2.258,95%CI:1.937~2.899,P<0.001)、食管裂孔疝(OR:1.968,95%CI:1.635~2.527,P=0.018)是影响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GERD患者以慢性咳嗽、咽喉不适、反流性咽喉炎为主要食管外症状表现,BMI、吸烟、焦虑抑郁、食管裂孔疝是诱发患者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危险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血清YKL-40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

    李晨曦黄炜景陈燊豪谭力学...
    946-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已有研究报道NAFLD纤维化与血清YKL-40的正向关系,但无法明确NAFLD和血清YKL-40的因果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探究NAFLD对血清YKL-40的影响.方法 与NAFLD相关的GWAS数据来自四个不同队列的荟萃分析,NAFLD活性评分(NAS)和纤维化分期相关的GWAS数据来自于eMERGE研究,血清YKL-40 相关的GWAS数据来自Milieu Intérieur队列.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和MR-Egger法作为MR分析的主要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IVW法表明NAFLD与血清YKL-40水平呈正相关(β=0.08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ighted median(β=0.086,P<0.01)和 MR-Egger 法(β=0.110,P=0.206)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NAFLD可能导致血清YKL-40水平更高.NAS和NALFD纤维化未观察到与血清YKL-40水平的因果关系(P>0.05).敏感性分析中,Cochran's Q检验表明各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回归截距和MR-PRESSO Global test未发现水平多效性.结论 NAFLD可能导致血清YKL-40水平更高,NAS和NAFLD纤维化与血清YKL-40水平之间未观察到这种因果关系.

    NAFLDYKL-40CHI3L1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手术治疗的单中心风险因素分析

    徐妹嫣高怀德邵建国何红梅...
    951-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5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19例,没有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有31例,有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指标,分析术前暴露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1例,占比62%(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4例,高淀粉酶血症伴感染1例,黄疸加重1例,出血1例,胰腺炎2例,感染1例,肝功能恶化1例).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19例,占比38%.对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高于实验组的单核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18).结论 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后,术前单核细胞计数较低者更易出现并发症,单核细胞计数对术后并发症具有预测价值.

    ERCP肝硬化并发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根除后结节变化情况的研究

    刘婷婷李艳梅
    95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并观察根除H.pylori后结节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体检中心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8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300例;对所有人进行14C-UBT,检测是否感染H.pylori,对比二者H.pylori感染率.再依据14C-UBT的结果将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FT3、FT4、TSH、TPOAb、TGAb)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最大结节直径、最大结节C-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结节患者H.pylori阳性组中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抗H.pylori组)和B组(非抗H.pylori组),给予A组患者行2周规范化H.pylori根除治疗,B组予以观察,A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A组中H.pylori根除成功者与B组患者分别比较6个月后最大结节直径、治疗前与6个月后最大结节直径的变化差值、6个月后最大结节C-TIRADS分类.结果 甲状腺结节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58.54%(168/287),健康体检人群感染率为38.33%(115/300),H.pylori的感染率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更高(P<0.05).H.pylori阳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FT4水平低于H.pylori阴性组(P<0.05),而TPOAb水平、TGAb水平、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率均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H.pylori阳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最大结节直径大于H.pylori阴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FT3水平、TSH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与血清中FT3水平、TSH水平及结节C-TIRADS分类无明显相关性(P>0.05),H.pylori感染与血清中FT4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POAb水平、TGAb水平及最大结节直径呈正相关(P<0.05),且与TPOAb水平相关性最强.A组中H.pylori根除成功者与B组患者比较6个月后最大结节直径、治疗前与6个月后最大结节直径的变化差值、6个月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C-TIRADS分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相比健康人群更易感染H.pylori;H.pylori感染影响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H.pylori感染与甲状腺结节大小有相关性,对结节C-TIRADS分类无影响.

    幽门螺杆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结节直径

    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吴阳靳寿璐徐雯丽陈超伍...
    960-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和有症状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的差异,并探讨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首次接受治疗性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组109例,症状组368例.结果 无症状组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导丝误入胰管≥1次、胆管支架、未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是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女性、导丝误入胰管≥1次、胆管支架、未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是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无症状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的风险较高,女性、导丝误入胰管≥1次、胆管支架、未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是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该类高风险患者应积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

    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

    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汤加减联合化疗对肠腑不通结肠癌晚期患者疗效和生存期的的影响

    张魁魁刘松江刘业王颖...
    96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对肠腑不通结肠癌晚期患者中医证候、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入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肠腑不通结肠癌晚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分别予以常规化疗、常规化疗+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对两组中医证候、生存期、生存质量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PGⅠ/PGⅡ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两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体倦无力、食少纳差、胃脘痛满、便质异常)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组治疗后体倦无力、胃脘痛满、便质异常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血清PG Ⅰ水平[(107.55±14.84)μg/L vs.(97.69±11.52)μg/L]和 PGR(7.22±1.54 vs.6.54±1.50)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G Ⅱ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QLQ-CR38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QLQ-CR38量表功能领域评分[(18.95±3.46)分 vs.(16.37±2.46)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症状领域评分[(68.67±13.91)分 vs.(77.47±14.35)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20.00%vs.47.50)、中性粒减少(57.50%vs.87.50%)、恶心呕吐(47.50%vs.82.5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1年生存率(75.00%vs.47.50%)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虽不能增强现有化疗方案的客观疗效,但在改善肠腑不通结肠癌晚期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胃黏膜,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晚期结肠癌肠腑不通中医证候生存期生活质量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eGFR、TBA水平的影响

    杨庆余张胥磊
    967-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经过析恩替卡韦治疗后,对肝功能、eGFR、TB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于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诊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为观察组,队所有入组患者肝功能、eGFR、TBA水平以及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HA、LN、谷丙转氨酶、PCⅢ、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eGFR、TBA水平降低明显,而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总效率升高(P<0.05).结论 研究表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肝纤维化水平下降,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降低患者eGFR、TBA水平,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肝功能eGFRTBA肝纤维化

    TIPS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的影响因素

    王旭马志刚刘丽丽冯鹏丽...
    97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采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前后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螺旋CT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将患者分为LV增大组22例和LV缩小组68例.然后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实验室指标水平,应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LV增大22例,(24.44%),LV缩小68例(75.56%).术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V为(954.72±126.48)cm3,术后1个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V(986.49±143.57)cm3;术后6个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V(862.43±127.59)cm3,术后12个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V(839.56±116.42)cm3.其中22例LV增大患者术前LV(867.54±123.69)cm3;术后 LV(983.26±124.57)cm3.68 例 LV 缩小患者术前 LV(945.37±134.68)cm3;术后LV(834.56±122.49)cm3.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组和缩小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烟酒史、支架直径、尿素氮、尿酸、国际标准化比值、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大组患者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胱抑素C、总胆红素、血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计数、白蛋白高于缩小组,而血钠、凝血酶原时间血钠低于缩小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OR=2.52,95%CI:1.894~3.989)、总胆红素升高(OR=2.030,95%CI:1.281~3.217)、白蛋白降低(OR=1.687,95%CI:1.109~2.566)、血钠升高(OR=1.516,1.159~1.983)是TIPS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的重要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TIPS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而后随着时间推移LV逐渐缩小;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升高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短期肝脏体积增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失代偿期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肝脏体积影响因素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与血清学指标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江小丽李春汉林丽雯周俊铷...
    975-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建立简便、准确、无创的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并提供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完善瞬时弹性成像的肝病患者,并获取了 ALT、AST、GGT等相关血清学指标,通过纳排标准明确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来判断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利用对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分析来确定危险因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界限值.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GT(OR(95%CI):1.012,P=0.050)、LSM(OR(95%CI):1.157,P=0.032)可能是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在ROC曲线中发现,该模型的AUC=81.80%,特异性=87.80%,敏感性=79.20%.结论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数值LSM和血清学指标GGT构建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血清学指标无创预测模型

    E-cadherin、WISP2和Slug蛋白与在胃食管交界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姜琳娜魏娉何鵬燕静...
    978-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E-钙黏蛋白(E-cadherin)、wnt-1诱导分泌蛋白2(wnt-1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2,WISP2)和Slug蛋白与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4例AEG确诊患者,术中留取其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E-cadherin、WISP2、Slug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表达与AEG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M曲线探究不同E-cadherin、WISP2、Slug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癌灶组织E-cadherin、WIS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但其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上,年龄≥50岁患者低于<50岁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患者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WISP2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患者低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高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高于≤1/2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Slug 蛋白均分别与 E-cadherin、WISP2 呈负相关(r=-0.301、-0.289,P<0.05).E-cadherin 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9.71±0.84)个月、(15.85±1.0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WISP2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9.84±0.83)个月、(18.52±1.8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Slug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6.06±0.93)个月、(19.66±0.9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WISP2、Slug蛋白在AEG患者中异常表达,其表达与AEG的发生、转移以及侵袭等病理因素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AEG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食管胃交界腺癌钙黏蛋白wnt-1诱导分泌蛋白2Slug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