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浮针与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动力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对比研究

    李刚徐白莹蔡燕英丁会莉...
    1085-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浮针与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结肠动力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T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i=32)、浮针组(n=35)以及毫针组(n=38).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治疗,毫针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毫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浮针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浮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CL-90)、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以及肛门肌电变化、结肠动力、血清脑肠肽水平.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29例患者资料,其中24例因无法坚持治疗或随访失联而剔除,最终纳入共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总有效率比较,毫针组、浮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的PAC-QOL、SCL-90、BSFS量表评分以及肛门肌电、结肠动力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毫针组、浮针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脑肠肽水平比较,三组的5-羟色胺(5-H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而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则均降低(P<0.05),且毫针组、浮针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浮针或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STC患者的治疗基本等效,均可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促进结肠动力恢复;且浮针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更适合西医掌握和推广.

    慢传输型便秘浮针结肠动力血清脑肠肽毫针生物反馈

    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新辅助方案治疗初治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张杰罗兴张景俊
    1089-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新辅助方案在初治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初治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共6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接受直肠上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对照组接受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降期时间、次均入院总花费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有较多的达到CR、PR的患者,对照组PD患者较多.实验组有较多达到ORR及DCR的患者,但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在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呕吐、腹泻、发热、腹痛坠涨、肠穿孔、手足综合征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疲乏、穿刺点血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静脉血栓或动脉栓塞.两周期后复查,实验组达到降期的患者多于对照组(63.16%vs.38.46%),P=0.045,差别有统计学差异.3周期后实验组有6例达到降期标准,对照组没有,P=0.010,差别有统计学差异.4周期后实验组达到降期的患者少于对照组(5.26%vs.61.54%),P=0.011,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总的介入次数为78周期,对照组总的治疗周期为108周期,(65%vs.90%),P<0.01,差别有统计学差异.非PD患者中,实验组平均治疗周期为68周期,对照组平均治疗周期为84周期,(87.18%vs.77.78%),P=0.032,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次均入院总花费和平均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对初治的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能起到较好的局部控制作用,并发症较少.达到降期所需的时间较短.但会增加患者经济花费及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可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进行尝试.

    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新辅助治疗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

    血清CX3CL1、EGF、sIL-2R水平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

    王丹潘婷李娜
    1094-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表皮生长因子(EG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合并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HP合并PUD患者,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未合并PUD的HP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活性吸附法检测血清CX3CL1、EGF、sIL-2R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X3CL1、EGF、sIL-2R对HP合并PU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HP合并PU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CX3CL1、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G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CX3CL1、sIL-2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EGF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X3CL1,sIL-2R、EGF均为HP合并PU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X3CL1、EGF、sIL-2R诊断HP合并PUD的AUC为0.777、0.765、0.771,联合诊断的AUC为0.885,三者联合优于血清CX3CL1、EGF、sIL-2R各自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CX3CL1=3.609、Z三者联合-EGF=4.220、Z三者联合-sIL-2R=3.723,,P均=0.000);血清 CX3CL1、EGF、sIL-2R 预测 HP 合并 PUD患者预后的AUC为0.858、0.841、0.841,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二者联合优于血清CX3CL1、EGF、sIL-2R各自单独预测(Z三者联合-CX3CL1=2.241、Z三者联合-EGF=3.000、Z三者联合-sIL2R=2.665,P=0.025、0.003、0.008).结论 HP 合并 PUD 患者血清CX3CL1、sIL-2R水平明显上升,EGF水平明显下降,与预后密切联系,二者联合对HP合并PU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较高价值.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C-X3-C趋化因子配体1表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及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

    韦凯扬许生民
    1098-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分析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为临床病情评估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腹型HSP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胃肠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2例)、未出血组(71例),比较就诊时两组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分析其对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影响,及对胃肠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根据Blatchford评分评估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分为低危(<6分,29例)、中高危(≥6分,13例),比较不同危险分层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并分析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及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结果 出血组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隐血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PLR(OR值=3.198)、隐血试验阳性(OR值=2.874)、中性粒细胞(OR值=2.933)为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中高危患者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隐血试验阳性率均高于低危患者(P<0.05);PLR、粪便隐血试验、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预测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AUC值最大,为0.932(95%CI:0.869~0.971)(P<0.05);PLR(r值=0.627)、粪便隐血试验(r值=0.684)、中性粒细胞(r值=0.714)与腹型HSP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P<0.05);PLR≥1.17 × 109/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中性粒细胞计数≥7.32 × 109/L可显著区分腹型HSP胃肠道出血中高危风险(P<0.05).结论 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患者胃肠道出血有较高预测价值,且与腹型HSP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相关,对危险分层具有一定预警作用.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粪便隐血试验中性粒细胞胃肠道出血Blatchford评分相关性

    结直肠癌患者miR-101、DDX5、TAGLN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王凯陈硕张思琪栗少飞...
    1103-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miR-101、DDX5、TAGLN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1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n=76)和不良组(n=42),收集两组的病理特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miR-101、DDX5、TAGLN表达情况及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miR-101、DDX5、TAGLN表达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上指标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和预测价值.结果 miR-101相对表达量在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患者中下调,而DDX5与TAGLN相对表达量在此类患者中上调,且miR-101相对表达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及TNM分期的增加而下降,DDX5、TAGLN相对表达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及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中,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高TNM分期以及浆膜浸润的人数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的miR-101相对表达量上调,DDX5与TAGLN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01、DDX5、TAGLN表达水平、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01、DDX5、TAGLN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时诊断效能最高(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miR-101、DDX5、TAGLN表达与其病理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且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miR-101DEADboxp68RNA解旋酶转凝蛋白结直肠癌病理特征预后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钱琳玲唐源赵秋燕
    1108-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受损[1].在我国,肝衰竭主要病因为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比最大.肝衰竭患者人数众多、死亡率高、预后差使其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三种治疗方法.其中肝移植疗效确切,但由于其费用昂贵、肝源稀缺等问题制约了肝移植技术的开展.在此背景下,人工肝治疗成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桥梁",可以帮助肝衰竭患者从内科治疗过渡到肝移植.

    非生物型人工肝肝功能衰竭治疗综述

    水凝胶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朱艳凤李彦龙李生财朱静...
    1113-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随着IBD相关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治疗药物及诊疗模式随之更新改进,尽管目前氨基水杨酸盐,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及口服结肠靶向制剂广泛用于IBD的临床治疗,但仍存在小肠提前释药、释药不均、对重症患者有效率低等缺陷,多项研究表明水凝胶递药载体热稳定性好、通过靶向延迟释药,提高靶向定位性能,可以改善肠道内微环境、促进炎症加速修复,达到治疗IBD的作用,目前水凝胶在IBD中的研究仍然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继续深入材料制备研究,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将有望为临床治疗IBD开辟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将水凝胶及其相关衍生材料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IBD提供参考.

    水凝胶递药载体炎症性肠病治疗

    线粒体ATP合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陈敏谭林屈伟明陈维顺...
    1119-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既往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在有氧的情况下,仍然以糖酵解途径来获取ATP,即"瓦伯格效应".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ATP合酶通过OXPHOS途径也参与了肿瘤能量代谢的调控,同时线粒体ATP合酶还能影响活性氧物质及细胞内Ca2+水平,在肿瘤的各阶段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ATP合酶亚基的表达异常也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密不可分.此外ATP合酶与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通过协调作用调节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本文将对线粒体ATP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在肿瘤中相关作用进行阐述.

    线粒体ATP合酶肿瘤代谢重编程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

    结直肠癌中的新靶点——EZH2

    暴丽慧呼群
    1124-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一些表观遗传调节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EZH2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节分子,参与基因表达的抑制和肿瘤细胞的增殖.因此,本文将对EZH2在癌症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探讨EZH2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EZH2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EZH2结直肠癌信号通路

    糖皮质激素预防大面积食管早癌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研究进展

    李鑫铭潘建梅裴庆山
    1129-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食管早癌的微创标准治疗手段,但是大面积食管早癌ESD术后的食管狭窄问题仍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可治疗食管术后狭窄,但因其有限的治疗效果,且需要反复多次治疗,给患者增加了极大心理和经济负担.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一种大面积食管早癌ESD术后主要的狭窄预防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多种激素的应用方法用来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但是尚无公认的标准激素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大面积食管早癌ESD术后激素的应用方式、剂量、疗效、安全性等相关问题作系统阐述.

    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食管狭窄预防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