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信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信息科技
广东省电子学会
现代信息科技

广东省电子学会

半月刊

2096-4706

xdxxkj@xdxxkj.cn

020-31233573

5104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718号

现代信息科技/Journal Modern Information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电子学会主办的大型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始终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和科学、创新、前瞻、实用的原则,主要刊载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涉及工控技术、新型电子器件、军事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应用、网络与通信工程、仿真与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制造、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换,提高该领域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水平,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星地一体融合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设计

    韩亮张涵买超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天通卫星和北斗系统的优势,充分结合地面数字对讲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星地融合、互联互通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各类通信终端、地面和卫星通信网络及中心应用系统组成。星地通终端为中心站构建区域对讲系统,实现区域内终端通信;通过星地通终端申请的卫星信道远程转发区域内终端业务,完成跨区域终端间、终端和中心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中心应用系统包括业务接入层和应用层,完成各通信网内终端数据接入及用户应用,提供音视频、位置、短息等通信业务,实现应急通信保障。

    数字对讲卫星通信星地一体物联网应用

    一种可穿戴天线仿真分析

    曹鹤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印刷在柔性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可穿戴天线,天线由辐射贴片和地平面组成,采用微带线方式馈电。天线印刷在PDMS介质基板的两面,应用于体域网通信的可穿戴设备。基于平面单极子天线模型进行设计,实现了天线反射系数相位曲线的线性标准,天线最大增益在2。8 dBi与5。2 dBi之间,具有较好的增益连续性。天线弯曲后对天线性能影响较小,符合可穿戴天线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 3。1~10。6 GHz的频段性能稳定,实现了超宽带天线所规定频率的覆盖。

    可穿戴天线超宽带聚二甲基硅氧烷平面单极子天线

    基于六位置法和KF的MEMS加速度计补偿方法

    王建东冉国徐海朱军...
    10-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MEMS传感器以其体积小、廉价等优点备受关注,然而,其误差相对较高。由于相同规格的MEMS惯性传感器存在误差特性的差异,建立准确的传感器误差模型成为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低准确度的MEMS惯性传感器误差,主要涉及零偏、标准化规范影响因数和相对较大的安装偏差。为克服这种误差源,文章提出一种采用Kalman滤波和六位法的MEMS加速度计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EMS加速度计在补偿后输出的误差明显减小。横滚角在-90°~+90°范围内变化的绝对误差在应用该方法后,由补偿前的2。44°减小至0。64°。

    六位置法卡尔曼滤波MEMS加速度计标定

    具有自均压功能的新型高增益LLC谐振变换器

    沈晔豪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LLC谐振变换器具有开关损耗低、运行效率高的优势,但电压增益调节范围受开关频率与变压器匝比限制,无法满足光伏微网系统应用场景的需要。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采用变频控制的高增益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改变传统全桥LLC的整流网络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升压能力,并使高压侧器件电压应力降低为输出电压的一半,更好地适应高电压场合。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工作在欠谐振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及自均压原理;其次,推导变换器电压增益及器件电压应力;再次,通过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设计闭环控制器,实现了电压闭环;最后,通过搭建一台650 W的实验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高增益谐振变换器低匝比自均压

    基于STM32的便携式多功能信号调制度测量系统设计

    金雨欣王宇轩崔渊高倩...
    20-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设计并制作一款基于STM32的便携式多功能信号调制度测量系统,使用ST4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前级信号调理电路的处理,实现对调制方式进行自动判别;针对已调信号,设计专门的硬件解调模块进行信号解调,并将解调波形直观地呈现出来;为了方便单片机对调幅度的测量,设计有效值检波电路和ADC电压采集模块,将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实现对调幅度的测量;采用FPGA等精度测量法测量信号调频度,并通过FPGA与单片机的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显示,然后利用无线模块和云平台实现数据的远程显示和控制。

    调制度解调STM32等精度测量云平台

    基于FPGA的多路视频实时处理系统的设计

    郭栋梁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路高清视频信号实时处理中的画面叠加以及画中画显示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视频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可接收外部参数控制,并通过跨时钟域技术,实现了 4 路HDMI视频信号的输入接收、画面任意比例缩放、任意位置叠加以及画面漫游的实时处理功能。相比现有系统,该设计通过FPGA并行处理架构实现了多路高清视频的无缝实时叠加,提高了系统实时性能和显示效果,为多视频源的实时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解决方案。

    多路视频FPGA跨时钟域

    基于轴-Transformer的医学图像分割模型Axial-TransUNet

    刘文科刘琳韩子逸张媛媛...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TransUNet中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复杂度高、捕获位置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轴向注意力机制的医学图像分割网络Axial-TransUNet。该网络在保留TransUNet网络编码器、解码器以及跳跃连接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轴向注意力机制的残差轴向注意力块代替TransUNet的Transformer层。实验结果表明,在多个医学数据集上,相较于TransUNet等其他医学图像分割网络,Axial-TransUNet的Dice系数、交并比IoU有更好的表现。与TransUNet相比,Axial-TransUNet网络的参数量与浮点运算数(FLOPs)分别降低 14。9%和 30。5%。可见,Axial-TransUNet有效降低了模型复杂度,并增强了模型捕获位置信息的能力。

    医学图像分割卷积神经网络位置信息计算复杂度轴向注意力机制

    多模型融合投票预标注算法研究

    吉星陈喆陈飞扬杨文听...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标注内容烦琐、耗时等问题,提出一种多模型融合投票预标注方法。在预标注过程中,将Cascade_RCNN、RetinaNet、CondLaneNet三个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然后将各个模型生成的坐标结果进行提取、判断、匹配、参数平均、排序等处理,得到最终的预标注结果。在公开数据集以及自建数据集上进行多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提高预标注精度,减少标注过程中人工标注工作量,具有较好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车道线检测预标注模型融合

    基于迁移学习的脑部磁共振图像的阿兹海默病分类的应用研究

    吕姝瑶
    39-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阿兹海默病,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AD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或减缓AD病程,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现有文献表明,基于磁共振图像的AI分类算法可用于AD早期诊断。针对基于磁共振图像的AD分类问题,设计实现了两种分类迁移学习方法,分别是微调方法和时域视觉提示方法,并通过在公开数据集上验证,证实这些方法的分类精度得到提升。

    阿兹海默病磁共振图像医学图像分类迁移学习

    基于CUDA的Scharr算子并行化研究

    张晗李芳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边缘检测算子采用逐行求梯度的方法顺序进行,遇到图像尺寸大或计算速度高效时,较难胜任这类计算密集度高的需求。文章从并行化角度对Scharr算子进行设计,采用CUDA语言对二维数据并行计算上进行算法优化,提出了多线程块偏移计算的设计思路,同时采取流处理的方式缩短传输开销。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Scharr算子相比,在7 000×7 000尺寸图像识别上呈现了高效的识别速度,加速比提高了300倍左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边缘检测Scharr算子并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