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预防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李晓松

半月刊

1003-8507

mpmbjb@163.com

028-85501291;85503354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现代预防医学/Journal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目前稿源丰富,作者和读者遍及全国,乃至部分海外.目前在预防医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行业内被视为品牌期刊,在科研成果坚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被定为A类期刊。本刊优势:内容新,学术性强(高等学府办刊,编委函盖全国医学院校,科研成过多,项目多,硕士及博士课题多),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囊括预防医学各个专业领域,同时刊载临床医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及经验交流),已提高为主,兼顾普及。栏目有:论著、综述、流行病与统计方法、环境与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基层卫生服务、卫生政策与管理、健康与社会行为、实验技术及其应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临床医学研究、护理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索血脂四项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因果关系

    陈卓婷朱玲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的方法研究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 IEU open GWAS数据库获取UL及血脂四项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筛选出与血脂四项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等进行两样本MR分析.然后对血脂四项与UL进行反向MR分析以评估两者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果 IVW法显示TG与UL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0.996,95%CI:0.994~0.998,P<0.001),HDL-C 与 UL 发病风险呈正相关(OR=1.002,95%CI:1.000~1.003,P=0.012),TC、LDL-C与UL发病无相关性(P>0.05),反向MR分析未见血脂四项与UL存在反向因果关系(P>0.05).以上的研究均未发现水平多效性(P>0.05).结论 人体内TG的水平与UL的发病呈负相关,HDL-C的水平与UL的发病呈正相关,血脂四项与UL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子宫平滑肌瘤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05-2022年南宁市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黄文秀唐金芳陈海滨朱秋映...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2年南宁市风疹流行特征,为风疹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5-2022年风疹报告病例,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趋势;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风疹发病的聚集性.结果 2005-2022年南宁市报告风疹4 001例,暴发疫情12起,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7/10万,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2011和2018年分别出现疫情大高峰和小高峰.发病集中在3-6月,辖区(3.70/10万)高于辖县(2.48/10万),男性(3.58/10万)高于女性(2.72/10万),10~19岁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学生为主,占73.53%,学生占比下降,农民、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其他职业占比上升.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病存在显著的聚集性,"高-高"聚集区有从周边郊县向中心城区转移趋势,最后缩小并消失,"低-低"聚集区呈融合趋势;时空扫描发现2个聚集区,覆盖7个县区.结论 南宁市风疹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发病仍以10~19岁人群为主,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建议继续加强适龄儿童风疹疫苗接种,同时开展针对中学生、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

    风疹发病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聚集性

    作者撰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的要求

    14页

    冠心病患者心因性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李佳敏李岩秦静雯周思欣...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心因性焦虑(heart-focused anxiety,HFA)现状,构建基于应激作用过程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HFA的影响因素及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4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冠心病患者HFA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结果 共纳入247例冠心病患者,其心脏焦虑问卷总分为(25.77±8.39)分,HFA检出率为33.2%(82例).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对HFA产生直接影响,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26、0.275、-0.272、0.204(均P<0.01).社会支持对HFA产生间接负向效应值为-0.187(95%CI:-0.302~-0.096),占总效应的40.74%;疾病感知对HFA产生间接正向效应值为0.335(95%CI:0.242~0.385),占总效应的62.27%.结论 冠心病患者HFA症状较为常见,医护人员可通过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等措施降低患者的HFA水平.

    冠心病心因性焦虑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路径分析

    汤建敏王璇陈硕韩玉梅...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探索其发病路径.方法 研究基于北京健康管理队列.通过LASSO回归筛选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使用10折交叉验证选择最优惩罚参数λ.基于筛选出的变量,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结构学习,并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5年随访期内,30 001名研究对象中有22.83%发生NAFLD(n=6 850),发病密度为45.7/1 000人年.筛选出6个关键影响因素:AGE、BMI、HDL-C、FPG、ALT、DBP,并基于这些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贝叶斯网络分析揭示了23条NAFLD发病路径,以BMI为根节点的路径最多,有12条,其次年龄组有5条.其中AGE→DBP→FPG→NAFLD路径在45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概率显著高于45岁以上人群;BMI为偏低状态下,BMI→HDL→ALT→NAFLD等路径显示NAFLD的发病概率高于其他BMI组.结论 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了 NAFLD的发病路径,明确了关键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为NAFL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LASSO回归贝叶斯网络发病路径

    1990-2019年中国地中海贫血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岑美芝高陆夏戌慧付佳丽...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地中海贫血发病、患病、死亡、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以期为疾病进一步防控作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库中国地中海贫血发病、患病、死亡和DALYs等有关的疾病负担指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地中海贫血发病人数从100 686例降至60 132例,标化发病率降低了 3.88%(AAPC=-0.60%),死亡人数从6 776人年降至2 191人年,标化死亡率降低了 69.68%(AAPC=-4.04%),DALYs 从 541 696 人年降至 141 284 人年,标化 DALYs 率降低了 71.10%(AAPC=-4.90%,P<0.05).地中海贫血患病人数从684 066例降至642 042例,但标化患病率增加了 19.15%(AAPC=0.58%,P<0.05).1990-2019年,中国男性女性疾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但女性发病率、患病率持续高于男性,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男女性别比范围分别为0.76~0.78、0.77~0.80、0.94~1.07、0.97~1.12.小于5岁年龄组地中海贫血死亡率、DALYs率最高,5~9岁组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随着年份推移,近20年来人群的死亡率、DALYs率逐渐呈现年龄后移化.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地中海贫血疾病负担有所缓解,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且有年长化趋势.

    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

    1992-2021年中国冠心病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夏霞吴生碧刁丽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2-2021年我国冠心病死亡趋势,为调整及优化冠心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趋势变化百分比,探究在连续时间段中冠心病死亡趋势的变化,同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APC)计算效应系数,以此评估冠心病死亡风险在年龄、时期与出生队列方面的单个影响效应.结果 1992-2021年全国、男性、女性冠心病死亡率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584%、0.979%、0.097%.APC模型估计显示,年龄效应方面,男性、女性90~94岁年龄组的冠心病死亡风险分别是15~19岁年龄组的614.97和519.08倍;时期效应方面,男性、女性2017-2021年冠心病死亡风险分别是1992-1996年的2.58和1.78倍;队列效应方面,出生于1902-1906年的男性、女性分别是出生于2002-2006年的25.07和24.41倍.结论 我国冠心病死亡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性与老年居民是重点关注人群.年龄、时期与出生队列对冠心病死亡风险均有独立影响效应.因此,应多措并举,前移关口,竭力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居民死亡风险.

    冠心病死亡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APC模型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邱怡玮程丽柏如海
    40-4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死亡率的长期趋势.方法 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来评估长期趋势下潜在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死亡率的总体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4%(95%CI:3.0%~3.7%),男性为6.4%(95%CI:6.0%~6.8%).对于各年龄组,25~79岁之间,男性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均高于女性(P<0.05).在参考队列中,男性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在79岁以后年龄死亡率下降.男性的时期死亡风险呈现单调上升趋势,女性的时期死亡风险在2010-2014年略微下降,2015年之后有所增加.1925-1929年后出生的男女性死亡风险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死亡率都有所增加.不安全性行为是当前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防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性教育、性活动时使用安全套、注意性行为清洁等十分必要.

    艾滋病性传播感染不安全性行为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效应

    基于基因组结构方程模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共享遗传结构研究

    邓刘飞薛舒婷姚紫微张潇迈...
    45-5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基因组结构方程模型(genom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GSEM)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六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和十种精神类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s,PD)之间的共享遗传结构.方法 本研究运用连锁不平衡分数回归评估疾病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引入GSEM,在奇数染色体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偶数染色体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交叉验证,并结合路径分析建立三因子模型和层次模型.此外,对潜在因子(Factor)进行多变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测试中介变量和Factor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各疾病之间复杂的遗传关系.结果 GSEM结果显示所选取的16种疾病可以被3个独立的因子所构成的三因子模型所解释,且在拟合研究数据时表现最佳(x2=865.291,AIC=929.291,CFI=0.940,SRMR=0.097),模型中,Factor1和Factor3均显示出与AID密切相关的特征;Factor2主要包含精神类疾病,硬皮病作为中介变量联系两类疾病;MR结果显示硬皮病和Factor2、Factor3之间存在双向因果效应.结论 GSEM和MR可以用于揭示AID和PD之间的共享遗传结构和因果效应,从而发现两者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复杂疾病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学工具.

    基因组结构方程模型因子分析孟德尔随机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类疾病

    室内积尘中有机磷阻燃剂的分布特征及人群暴露研究进展

    宋风景张晓彤张文颖刘婷婷...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磷阻燃剂作为多溴联苯醚等溴代阻燃剂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居住环境.其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效应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全面综述,总结了室内积尘中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种类、特性、分布特征以及健康影响并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望为促进室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磷阻燃剂室内积尘分布特征人群暴露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