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田向阳

月刊

1671-0223

ljwh09@sina.com

010-56227554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七星园新华社第二工作区26-901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Journal Health Care Toda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吴海新陈峭苏倩奕邢建菲...
    2093-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倒流进入食道而出现反酸、烧心等反流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迁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故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明确,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其不仅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且疗效甚佳,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关注,而针灸疗法在中医外治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具中医特色,归纳针刺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可以为本病治疗提供可靠思路.归纳近年来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提供些许借鉴.

    针刺艾灸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

    双耳节拍音乐疗法及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郑思琪马晴王钰涵陈璐...
    2097-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脑卒中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脑卒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得脑卒中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脑卒中患者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并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对近年来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主要症状的干预方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双耳节拍音乐疗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人群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脑卒中焦虑抑郁偏瘫双耳节拍音乐疗法

    数字化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邱邑楠钟琴
    2101-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5G技术、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运用于护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护理事业发展.通过介绍国内外数字化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展望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化护理教育发展前景.

    护理教育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应用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杨怡琴韩素新樊玥赵名扬...
    2105-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I diabetes meII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代谢异常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目前GDM在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I gIucose toIerance test,OGTT)检查才能确诊,但母婴可能在孕早期就暴露在机体高糖的环境中.因此,寻找孕早期筛查GDM的标志物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对GDM早期预测的相关研究,以期为GDM高危孕妇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改善母婴不良结局.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血糖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脂肪因子等方面.现对相关标志物预测G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预测血糖标志物炎症因子脂肪因子

    维生素D代谢状态与T2DM患者大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

    王荣荣张燕赵永才
    2109-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代谢状态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疾病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2021年医院收治的20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33~86岁.根据25-(OH)D代谢的不同状态分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大血管疾病病史等.分析25-(OH)D代谢状态与T2DM大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25-(OH)D缺乏组中,糖尿病大血管疾病事件的患病率为38.9%,高于25-(OH)D不足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组脑血管意外(CVA)、冠心病(CAD)的患病率分别为13.3%、19.5%,高于25-(OH)D正常组及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25-(OH)D缺乏是糖尿病大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因素(OR=0.857;95%CI:0.779-0.9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中,25-(OH)D代谢状态与糖尿病大血管疾病事件相关,25-(OH)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疾病事件的患病风险增加.

    2型糖尿病大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25羟维生素D

    电针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腰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明宏黄玉国孙丙亮杜宁...
    2113-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腰麻后头痛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治疗组(单纯电针治疗)、氟比洛芬酯组(单纯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和联合治疗组(电针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每组20例.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及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明显升高,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正常脑血流图波形的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均有效,但联合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电针联合氟比洛芬酯可明显降低腰麻后头痛的程度且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

    电针氟比洛芬酯腰麻后头痛

    早期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代宇夏雪梅王洪坤文玲玲...
    2116-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应用早期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HLAP患者80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与尿淀粉酶、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胆固醇、三酰甘油、血与尿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三酰甘油、血与尿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P患者应用早期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相关指标,且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

    早期血浆置换血液灌流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

    无痛分娩在临床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李砚屏魏旭
    2119-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无痛分娩在临床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10月诊治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孕周、体重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自然分娩,观察组患者选择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满意度、产程情况及疼痛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娩时与分娩后的主诉疼痛评分(VRS)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耗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能够帮助产妇减轻疼痛感,减少产程时间,提高分娩满意度.

    无痛分娩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满意度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袁合富司玉新
    212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非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外踝固定及螺钉下胫腓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踝关节功能、下胫腓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胫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外踝固定及螺钉下胫腓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

    浮针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黄楠张维维铁育华
    2124-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浮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小板数目、血脂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与体征,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数目、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双手握力大于对照组,肿胀个数、肿胀指数、休息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压痛指数、压痛个数、晨僵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浮针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消除炎症,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浮针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