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语》3章新解——兼谈《论语》解读中的"质疑旧说"

    马文增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王阳明对《论语》"孰愈"章的见解为依据,对《论语》"孰愈"章做了新的断句、注释和白话文翻译;认为《论语》"色斯举矣"章应分为二章,分别言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和"三嗅而饮"的饮酒方法;认为《论语》"民可使由之"章的意思是"君爱民则民愿效力,君不仁则民不服".此外,对《论语》解读中之"质疑旧说"做了简要分析.

    《论语》孔子孰愈色斯举民可使由之

    白居易、张祜两首五言百韵诗之比较

    陈瑾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居易与张祜的诗集中,都有五言百韵这种特殊形式的诗歌.白诗《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与张诗《戊午年感事书怀一百韵谨寄献太原裴令公淮南李相公汉南李仆射宣武李尚书》两诗创作时间相距约30年,都是以五言百韵诗的形式感事书怀,表达其怀才不遇之情,但白诗铺叙多议论也多,张诗则学习杜甫写法,叙事中注重以史入诗.从两诗的比较中,可见中唐时期五言百韵诗这种形式的发展与演变轨迹.

    百韵诗白居易张祜

    论《秋胡变文》叙事艺术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姚晓楠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变文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讲唱文学,讲唱文学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与主要依靠读者视觉阅读的叙事文学不同,它是一种诉诸于观众听觉的艺术,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读者听的效果,因此其叙事艺术有诸多个性.本文尝试以《秋胡变文》为例,来分析考察其叙事艺术的特色,以及其叙事艺术所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秋胡变文》叙事艺术情节人物说唱文学文体特性

    从杨维桢的诗歌创作看其儒道互补思想

    陈若雯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维桢是元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其诗歌创作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分别表现出儒家济世情怀和道家的自由超越精神.探讨儒道两家思想与杨维桢诗歌之间的关系,既能深入理解其诗的主旨内涵,又是研究元末明初文人思想的典型范例.

    杨维桢诗歌儒道互补

    赵文哲《娵隅集》研究述略

    杨欢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文哲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乾隆二十七年入仕,任内阁中书.三十三年因事被免职,跟随征缅大军出征西南.他一路所经之处,风俗之俶诡、山林川莽之险怪,烽烟炮石之可骇可愕,皆前人目所未经,文所未及.文哲将这一路的景、物、事写进他的诗,集结为这部《娵隅集》.诗集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风光、地域风物和战事的三类诗.赵文哲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再现了沿途新奇险怪的自然风光,展示了云南、缅甸之地的物产民俗,细致地描写了边塞战争状况.这些诗作,作为研究西南及缅甸地区自然、人文风貌的参考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赵文哲《娵隅集》西南缅甸

    浅析巴金小说《新生》中的孤独者形象

    曹芸吴晓棠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金早期小说中塑造了这样一种人物形象:"他"混迹在平凡大众之中,游离在时代的一侧;"他"虽然看见世界的黑暗,却无力唤醒沉睡的人民;"他"不与少数呼喊者同行,在黑暗中彷徨独行.《新生》这部日记体小说的主人公李冷就是一个这样的孤独者,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者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叙述了他如何在亲友的帮助下走出孤独成为革命者的故事.

    巴金新生孤独者

    论冰心小诗中的"花"之意象

    周云云舒仁兰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五四"诗歌创作中,冰心以其婉丽清新的文笔,"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地提倡爱的哲学,自成"冰心体"的小诗创作风格.冰心在其小诗中打造了一系列的意象,而其小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其诗中意象不无关联.文章择其中一个意象"花",从"花"之于冰心的意义,冰心笔下"花"的特质,"花"与冰心的互契三方面,对其作详细论述.

    冰心小诗花之意象"花儿"情结生命意识

    沈从文小说《丈夫》主题阅读史——以《名作欣赏》所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例

    秧夏玉李定春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发表于1930年的短篇小说《丈夫》一直备受关注.从《名作欣赏》杂志上所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学界对《丈夫》主题的解读有多种意见,如"乡土关怀""人性觉醒""寻找爱情""城市文明与乡村的冲突""隐伏的悲痛"等.《丈夫》主题的人言言殊,有文本本身的多义性和社会思想变迁等原因.

    沈从文《丈夫》主题

    "矛盾"中的主体间性——诗人兼翻译家卞之琳个案研究

    孙佳楠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卞之琳在文学创作与翻译过程中,存有两大"矛盾",一是译介过程中,中译外与外译中遵循的并不是同一套翻译伦理标准;二是在写诗与译诗过程中,写诗含蓄深沉,而译诗又热烈奔放.笔者以这两大"矛盾"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理论与多元系统论为切入点,探讨这两大"矛盾"背后的真实面貌,展示卞之琳在创作与译介中与一系列要素相互影响、制约,对主体间性的不断深化过程.

    主体间性多元系统论译介创作

    女性的生存困境与自我拯救——论曹志辉《女歌》的女性本位立场

    马新亚
    28-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