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国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文学叙事

    张天骄林海霞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改革对15-17世纪的英国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兰格伦的《耕者皮尔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尔的《乌托邦》和斯宾塞的《仙后》等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宗教改革与英国文学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揭示英国当时的作家通过宣扬人文主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影响力,同时展现出不列颠民族的觉醒意识和斗争勇气.

    宗教改革英国文学人文主义反天主教叙事

    《智利地震》中的暴力元素解读

    刘午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作家克莱斯特发表的第一篇中篇小说《智利地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地震摧毁了世界秩序的社会.在小说第三部分描写的弥撒现场,一次源于企盼未来的人类行为最终演变成一场骇人听闻的群体暴动事件.小说中展示的暴力一方面体现了克莱斯特对启蒙宗教批判的继承,另一方面,作为导致主人公最终死亡悲剧原因之一的伊甸园幻景也折射出克莱斯特对卢梭"重返自然"理念的否定.笔者将通过对《智利地震》中暴力的解读,证实克莱斯特对启蒙批判继承的态度.

    暴力克莱斯特卢梭宗教批判

    《莫比·迪克》和《老人与海》主要人物象征意义对比

    王珂吴嘉平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比·迪克》和《老人与海》都是美国著名小说,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这两部作品都是象征意义丰富的哲理小说.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让每个人物都具有多重象征和暗示意义,主题多变,意义多解.文章结合作家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对小说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进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变动对自然、哲学及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象征主义亚哈圣地亚哥以实玛利马诺林莫比·迪克

    海明威小说对话叙事技巧探究——以《祖国对你说什么》为例

    张钧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祖国对你说什么》是海明威最具政治讽刺色彩的短篇小说,展现出法西斯政权统治下的意大利社会情态.文中直接引语的人物对话,使不同人物在不同身份下的思想意识交流碰撞,构建起多声部的大型对白.同时,作者巧妙运用重复策略,使得转述时的人物对白和重复下的隐形对白凸显出语句的深层意蕴.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巴赫金的对白理论,深入探究海明威对话叙事中大型对白、重复技巧在叙事中的作用.

    对话大型对白重复

    《所罗门之歌》中的"花""树"意象研究

    张荣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罗门之歌》中"飞翔"意象一直备受评论界和读者的关注.然而除了"飞翔"意象之外,作者托尼?莫里森构建了磅礴的意象体系,尤为"花""树"为甚,这些意象揭示了女性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艰辛命运,透视出很强的女性化话语.

    女性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马兰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茨威格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不经意间也表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思想.但茨威格终究是受父权制影响较深的男性作家,对他来说,女性依然是他观望的对象,是"他者",女性依然是失语的.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可从作品中看到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性主义

    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空间隐喻——以《黛丝·米勒》为例

    包薇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学界出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对文学叙事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叙事方式由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亨利?詹姆斯是较早具有空间意识的英美作家之一,是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亨利?詹姆斯的早期小说中具有丰富的空间隐喻和空间内涵,文章以《黛丝?米勒》为例,从空间视域对作品进行深入挖掘并探究,以期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詹姆斯的写作特点,深刻领悟其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

    亨利?詹姆斯"空间转向"空间叙事隐喻

    自述者视角下的俄罗斯社会——解读乌特金《自学成才的人们》

    王康康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当代作家乌特金的《自学成才的人们》是作家首部描写俄罗斯当代社会生活的小说.作者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位大学生和药品商人不断自己探索文学艺术世界的故事,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作者通过着重刻画商人的形象反映出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精神生活受到的影响.

    乌特金《自学成才的人们》俄罗斯社会

    白·夜·行——《白夜行》的叙事技巧浅析

    郭惠芬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夜行》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享誉最高的一部小说.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白夜行》貌似矛盾实则巧妙的叙事技巧:拼图式的故事叙述、草蛇灰线式的线索串连、在凌乱中有序的时间呈现.文章重在从读者的阅读感受角度,论述了《白夜行》享誉的技巧原因.

    《白夜行》叙事技巧拼图式线索和时间

    《赎罪》中对罗比人性的探析

    宋慧雯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克尤恩的《赎罪》在国内外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但学者们对文中人物在人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作品中充满着人的善与恶,罗比遭受着人性的痛苦,尤其是在战争中处处面临选择,但他不论是在平时的生活还是在战争期间都发扬着人性之爱,穷其一生去追寻个人自由.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作者塑造罗比这一人物的创作意图.

    《赎罪》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