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文字走向文化——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究

    范晓峰
    103-104页

    "灰"的词义系统中的隐喻映射认知建构浅析

    贺子晗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灰"隐喻始源域目的域

    《诗经?大雅?生民》"牛羊腓字之"辨析

    武玉华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大雅?生民》中"牛羊腓字之"的"腓"与"字"历来训释不一,可谓是众说纷纭.于省吾不拘故训,利用新材料对"腓"与"字"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训释并做相关补充.

    《生民》辨析

    闻一多经学研究指瑕二则

    周远斌
    111-112页

    浅谈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

    赵琳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广,它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渗透于中国人民的日常口语交际中,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惯用语形象简洁,在形式上以三音节为主.因此文章主要论述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的特点及结构类型,以此深化自己对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的相关认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惯用语特点结构类型语义分析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X控"

    姜艳红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网络报刊频繁使用"大叔控""萝莉控""颜控""苹果控"等各种控的词汇,使"X控"成为大众热力追捧的网络热词.文章采用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的相关思路从语义层面和形式层面来解释分析网络热词"X控",并指出"X控"是当前流行社会文化中一种新式的对自我认知的投射,对当今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认知语言学转喻机制"X控"

    程度副词"生"的来源与发展特点研究

    华雨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字本义为"植物生长",由于经常位于谓语之前,从而产生虚化的可能,并最终在与程度副词"死"的频繁对举使用中获得了表示程度的词汇意义.唐代初期可以用来修饰心理动词和形容词,标志着程度副词"生"正式产生."生"从早期只能修饰心理动词又逐渐发展出修饰形容词.但是由于"生"在产生过程中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它只能修饰表示消极意义的心理动词或形容词,且构成新词能力很弱,并在后世的发展中不断被淘汰,现代汉语中只有"生怕""生疼"等少量凝固成词的词语留下.

    程度副词语法化语义及结构特点

    "有点儿(儿)+褒义形容词"用法分析

    乔冠颖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点(儿)+形容词"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用法."有点(儿)"作为副词,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它修饰的形容词多是贬义形容词.然而近几年"有点(儿)+褒义形容词"的用法屡见不鲜,且呈现日益上升趋势.主要研究"有点儿(儿)+褒义形容词"结构当今的使用情况、分类及其成因.

    有点(儿)褒义形容词语料调查问卷

    网络语"我可能X了假Y"探析

    吴虹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了假Y"在各个社交媒体得到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我可能X了假Y"就不计其数.比如"我可能画了假重点""我可能考了假试卷""我可能交了个假男朋友""我可能发了假微信""我可能放了假假""我可能是假人",等等.文章结合相关语料,考察结构"我可能V了假Y"中的X、Y的语法性质,"我可能X了假Y"结构的构式义,最后,探讨了结构"我可能X了假Y"传播的动因及模因论.

    构式义动因语用否定反预期模因论

    浅析"汉字魔力"

    刘风乐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汉字魔力社会文化书法汉字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