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心雕龙》中关于言、辞、文、采的基本意见解说

    范冬壮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所处"文学自觉"时代的刘勰而言,《文心雕龙》的创制不只是理论的树立与实践,潜藏在文字之下的是他针对当时文坛沉溺辞藻、雕缛尚化风气的一种批判,他以敏锐的知觉、精妙的笔触为我们确立文学的标准.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言""辞""文""采"等关键性字词的解读,试图一窥刘勰当时所处的话语立场及其审美标准.

    《文心雕龙》言辞文采观师法精神

    从"文术多门"到"以诗为专门之学"——兼论我国古代诗学的理论重心与民族特点

    姚晨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术"与师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江西诗派及其后学的实践基础上,元好问提出"以诗为专门之学",从理论上廓清了对诗歌进行艺术探索合理性的偏见,为之后诗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术师承"以诗为专门之学"

    "陌生化"理论的美学底色与内在矛盾

    杨海峰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表面上是作为浪漫派艺术观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其理论存在着一个理论的假设,即异化的感性,感觉本身依然被当作艺术之目的,然而没有时代精神的支撑,陌生化所要求唤起的感受甚至是形式感只能从主观的丰富性中去寻求,这便又回到了形式主义者所反对的主观主义中.

    陌生化浪漫主义形式主义

    叶朗与李泽厚审美愉悦观的比较

    李卉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朗质疑李泽厚的认识论美学观,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审美愉悦论.叶朗重体验,强调主客观的统一,认为审美愉悦是情感体验的结果;李泽厚重认识,强调社会实践性,认为审美愉悦是建基于理性的"新感性".他们又根据各自的美学理论将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进行比较,进而从不同方面把审美愉悦进行分层.

    审美愉悦生理快感美的本质理性与感性

    人与自然共存的呼吁——生态文学视野下的《鲨滩》

    刘倩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境恶化的加剧,生态文学脱胎而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电影《鲨滩》在人类征服自然欲望驱使下,对自然的入侵及其带来的恶果展示出作品对人与自然共存的呼吁.这部作品发人深思,能够唤起和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鲨滩》生态文学人与自然

    物化世界里的纯情之梦——简析影片《山楂树之恋》老三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孔振宇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山楂树之恋》演绎了一段在特殊年代里的纯情浪漫之爱,书写了一个爱情神话,其意义不仅仅是对那个蒙昧时代的历史反思,而且也反衬了已经被物质化了的现实人生.影片所演绎的爱情神话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人们对其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取向和美学价值发生了兴趣,其中老三(孙建新)更是值得关注的角色.

    爱情神话文艺片文化内涵时代意义

    国产青春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兼谈影片《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王潆杉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国产影片日渐繁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产青春电影涌现出来.在以《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电影中,观众在了解青年男女的成长历程与美好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被众多性格鲜明的青年形象深深打动,他们或有着为爱牺牲的执着精神,或带有个性张扬的特征.几部影片在时而清新时而低沉的氛围中,将拜金情结自然地融入故事结构中,展现了80后、90后一代人对现实的惶惑,对梦想的憧憬.

    国产青春电影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青年形象拜金情结

    《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述评

    项婉倩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立春等人的《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日本近现代作家的中国之旅及其访华游记,为比较文学形象学、后殖民主义、互文性等理论提供了新的例证和视角,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中国形象

    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教学面临的危机

    张经武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消解和颠覆了旧媒体时代的各种秩序.其中就包括大学写作教学,原来老师们信奉和秉持的教学意义、主体、理论、手段等都在相当程度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换一句话说就是,大学写作教学遭遇了有关三个问题的巨大困惑:为什么教?谁教?怎么教?要走出这些危机,首先需要对之进行深入认识和盘点.

    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教学危机

    新批评与《哀希腊》教学

    徐龙飞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批评将文学作品从历史背景和作家生平中抽离,排除读者对作品反应的价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行研究,如格律、结构、视角等,同时还挖掘作品的"内在形式",如作品复杂性、模糊性和矛盾性及其之间的有序联结,并将之作为判断作品高下的标准.文章运用此理论对拜伦作品《唐·璜》选段《哀希腊》进行解读,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观察,一则更为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二则开拓学生视野.

    新批评外在形式《哀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