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唐诏敕文语言风格探析

    张超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诏敕文肩负布告天下、咸使闻之的政治功用,体现了统治者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以及各项施政措施的贯彻,在语言风格上由于有特定的表述体系,因而很容易面目雷同,但是初唐时期的诏敕文却可谓别具个性.在当时"文学"与"非文学"界限难明的理论背景之下,初唐诏敕文上承六朝骈文余绪,身受唐代文学繁荣大环境的影响,由辞章高手们撰写,语言风格摆脱了六朝制诏精于雕琢、了无生气的弊端,在保持典雅文风的同时,较为重视语言的生动感性,焕发出勃勃生气.

    初唐诏敕语言风格生动感性

    论《长生殿》中诗化语言的审美意趣

    杨静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诗性的角度去阐述《长生殿》语言的审美意趣.达到审美体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剧本本身,另一种是通过戏剧表演来传达.《长生殿》语言对前人作品有诸多借鉴,并从中翻出新意.其次,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强烈的音乐感和画面感,使整个戏剧舞台充满诗性之美.最后,我们在研究剧本的时候,最不能忘记的是作者的情感,这是剧本诗意所在的根本.

    诗化语言舞台效果意境情感精神语言

    蒲松龄"孤愤之书"源流考

    王旭冉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松龄成孤愤之书,继承中国传统风雅抒愤懑以风(讽)世的传统.春秋以至秦汉时期,孤愤之情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政治的感发和人的悲剧性遭遇的抒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孤愤"之说不仅仅是对社会政治情志的抒发,逐渐转向对个人情怀和生命遭际的抒发.中唐,元白新乐府运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以至明清,"孤愤"之说贯穿整个文学史.

    蒲松龄孤愤之书源流

    祥林嫂故事镜中照出"我"的悲哀——剖析小说《祝福》中的"我"

    李杰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福》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对于该小说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祥林嫂的人物分析上,此处转换解读角度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我",探讨祥林嫂对"我"的反作用力,试图透过祥林嫂反观"我".

    祝福鲁迅祥林嫂"我"

    十七年抗日小说传奇叙事简论

    李彦凤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叙事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它是人类文学园地中传奇文学的一种微型表现,是对中国传奇文学传统的继承、创造与转换,也是文本外讲述历史的时代和文本内历史讲述的时代"共谋"的产物,同时是创作主体对历史的叙事欲望和叙事动机"合力"促成的结果.自然,小说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抗日小说传奇叙事创作成因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王蒙蒙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明的散文化特征使汪曾祺的小说受到世人瞩目.他的小说用平淡的语调,简练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艺术世界.文章从意境、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同时探讨了这种散文化特征的形成渊源以及它的艺术价值.

    汪曾祺小说散文化

    女性与动物的纠葛——浅析《玫瑰门》中猫与鼠的意象

    黄颖诗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玫瑰门》中多次出现的动物意象与文中女性形象紧密联系,是她们精神寄托与情感宣泄的出口.本文通过对姑爸与猫、竹西与老鼠之间的纠葛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出动物的隐喻意义,展现文中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

    铁凝玫瑰门女性动物意象

    文化的遭遇,死或其他——重读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袁敦卫
    20-22页

    《暗示》中人性的探索——兼谈与鲁迅小说的比较

    赵爽夏雨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韩少功深得其意并亲身实践,其《暗示》中通过对文革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摇滚等现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分析,表达了他自己对隐秘信息、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其中第二卷"具象在人生中"更是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解读.文章仅以《暗示》第二卷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关于人性复归的"呐喊"和"彷徨".

    韩少功《暗示》鲁迅小说人性

    初放蕊即遭霜雪摧,二度梅却被冰雹擂——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陆旻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毕飞宇塑造的女性人物的形象,可以发现她们的共性和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别,使女性在思想观念上对依附男权、女性解放有不同认知;文革与当下的时代差异,让女性的生存压力从全方位压迫转向受精神压力为主.总体来看,这些女性难以摆脱失意感、难以逃离人性异化的结局;她们的生存轨迹符合外在环境引发内在变化的规律,这让她们难以逃离改变个性以适应生活的归路.

    毕飞宇女性人物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