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菲利普?莱文《工作是什么》中工人主体性的缺失

    李丹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当代惠特曼"之称的菲利普?莱文(Philip Levine)是美国第18位桂冠诗人.1991年,莱文凭借《工作是什么》(What Work Is)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该诗集通过对底层工人工作环境及身心状态的刻画,揭示了底层工人的艰难处境,刻画了一个个遭受身心压迫并逐渐丧失主体性的底层工人形象.文章旨在从工人在工作中归属感和话语的缺失两方面探析莱文《工作是什么》中底层工人主体性的缺失,进一步揭示造成工人主体性缺失的深层原因——机器大生产时代下资本的非人性化以及资本权力的无情与压迫.

    菲利普?莱文《工作是什么》主体性

    论《英格兰,英格兰》中的记忆书写

    李苏婷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以记忆为线索,巧妙地将历史、想象、身份编织于一体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出生于英国典型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主人公玛莎?柯克伦从年幼被父亲抛弃、中年加入对怀特岛建构至年迈回归旧英格兰的人生经历.文章拟从身份缺失的个人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中的记忆书写,并认为深藏在脑海里的记忆于个人或集体而言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揭示出现代人类正面临的无法清晰辨认记忆与真实的生存困境.

    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英格兰》记忆书写

    青山七惠小说世界的主题探析

    章丽平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山七惠是日本新锐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以短篇为主,描绘了日本社会年轻人单调、空虚的生活,揭示了日本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的"碎片化".作者细腻的笔触,也使得小说流露出"和谐之光".

    青山七惠小说主题"和谐之光"

    论刘勰"隐秀"与刘知几"简晦"之比较

    张珣珣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秀》篇论述创作时要让作品既能有明显的主题表达,又能使读者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拥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刘知几作为一个史学家,从追求历史真实的角度出发,提出"简晦"的标准,要求简略精约.二者分别应用于文、史,但是却构成了一种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可在《史通?自叙》以及多处理论中得到验证.所以"简晦"在一定意义上,是"隐秀"于史传文学领域的变体.文章将通过对二者之间的联系比较,来说明古代文、史理论相通相连的密切关系.

    隐秀简晦异同联系

    论盛唐诗歌的理论建构

    王彬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风骨"是其主脉之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诠释着对"风骨"的实践,且文论家们在总结"风骨"之时,更以它来指导后世的文学创作.初盛唐诗人于孜孜探索中形成了以"风骨"为核心的文学理论建构,此时期的诗歌便是"风骨"的完美体现.文章以"风骨"为主线,从"风骨"的释名与溯源,初盛唐的"风骨"理论,唐代诗坛的"风骨"表现三个方面系统地展示盛唐诗歌形成的理论建构.

    风骨魏晋盛唐诗歌

    论赵翼以"创新"为标准的诗学谱系建构

    白兰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翼是清代重要的史学家、诗歌评论家与诗人.其诗学观念主要见于《瓯北诗话》之中.赵翼尊重古代诗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诗学理念.他以创新为标准确立一套"正统"谱系,对前人诗歌进行新的规整与评析.

    《瓯北诗话》创新谱系

    作者与读者关系探考——从朱光潜文学理论视角出发

    隋雪纯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文学理论将作者与读者关系分为不视、普视、俯视、仰视、平视五种类型.其中,不视观因主张作者的孤立绝缘性应遭摒弃;普视观因境界高而难求;俯视观与仰视观各有理论依托,但都具片面性;平视观有利于合理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形成和良好文学风气的开拓,是作者对于读者最好的态度.朱光潜对于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文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根基与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之精华的糅合,体现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一体性、理论的和谐性、打动人心的实用目的性三大特征.

    作者与读者关系文学理论朱光潜

    "封闭空间"视角下的人性思索——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例

    寇嫒丽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片.它成功地运用"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让人物禁锢又穿梭于若干个相对隔绝的平行世界,通过极端化的空间环境凸显人性深层的矛盾与弱点,从而完成对人性的深度思索.同时,这部低成本的"烧脑"科幻片还凭借着故事叙述、结构架构和科学概念阐释上的突破与创新,实验了一条科幻影片的另类成功路线.

    《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封闭空间人性

    视野?功力?学识——评张梅《晚清五四时期儿童读物上的图像叙事》

    姚苏平
    77-78页

    "研究性教学"观念下构建高校文科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法

    卢继芳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内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探索的主方向,文章基于高校文科专业课的教学现状,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在"研究性教学"思路引领下探索高校文科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构建"研究&开放&体验"创新教学法.文章认为"探究问题"是创新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开放"是创新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具有方法多样、空间开放、观点争鸣的特点;"科研体验"是创新教学法的特色,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还从教学活动设计角度论述了把握创新教学的4个关键点.

    古代汉语教改研究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