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核心重音转型对正反问句演变的影响

    王迟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时期,汉语的核心重音指派方式与英语等语言相同,均为"尾重模式";自两汉起,核心重音开始转变为"辖重模式".辖重模式核心重音要求句子主要谓语范围内不能出现两个语调短语,从而导致古汉语双小句结构的选择问缩减为现代汉语类型的单小句正反问.汉语VO-NOT-VO和VO-NOT-V两种正反问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汉语史上核心重音转型对于语言结构演变的促发作用.

    核心重音正反问句语调短语结构演变

    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崔越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有"VO接受者O客事""VO接受者以O客事""以O客事VO接受者""VO客事O接受者""VO客事于O接受者"五种.影响这几种句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话题性原则,象似性原则,信息结构原则,韵律原则,经济性原则.每种原则都会对其中的某些句式形成制约.

    上古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影响因素

    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的数量词汇语义场分布特征研究

    郭佳贺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兵法》中的大量表示数量意义的词汇,形成了一个语义场.这一语义场可以从结构形式、语法分类、词汇意义三个层面,划分为不同的子语义场.从结构形式上看,可分为词和固定短语两个子场;从语法分类上看,可分为体词性词汇、谓词性词汇和加词性词汇三个子场;从词汇意义上看,可分为表计算、表顺序等十一个子场.

    《孙子兵法》语料库数量词汇语义场

    隋唐墓志用语补苴《汉语大词典》例释

    邓梦园何如月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所藏墓志中,一些隋唐墓志用语,如"麟册""纶司""甿誉""窀塗""偏零""储坊""輀榇""泉封""永绥""盥风""挺妖""秺侯""仲衮""婴恙""危痾""义桓截耳""惊策蒙俗""清畏人知""苴茅锡社""怀果问安""请袵何止"等,为《汉语大词典》所未收;有些墓志用语,如"宰君""旻苍""断机""二庭""秦缓""小星""帷幄""闺壶"等,则为《汉语大词典》提供了更早例证.

    隋唐墓志词语《汉语大词典》考释

    "遷"的俗字源流疏证

    廖新冬何山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对"遷"字形体的源流进行梳理,并为其建立谱系关系.探求"遷"字在不同时期、不同载体文献的用字特点与俗变规律,抉示字形与字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本溯源,考镜源流.对"遷"俗字源流进行梳理,既可以为碑刻文字校勘和相关疑难字考证提供帮助,也可以为相关字书进行补正,体现出其在文献校勘、辞书编撰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遷"俗字疏证谱系

    依凭介词"矜"的形成与发展

    肖莽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义演变上,"矜"的本义是表示"矛柄",后转喻为"握持"义动词.在"矜•NP"句法格式中,由于N P语义范域扩大,"矜"由"握持"义虚化为"倚仗"义;再在"矜•N P•V2"中,经"背景—焦点"认知机制进一步虚化出句法层面的"依凭"义,实现"去语义化".在句法演变上,"矜•N P"扩展为"矜•N P•V2",经重新分析发展为依凭介词."矜"语义过于复杂,而且语法化源义与本义距离较远,加之依凭介词系统其他成员过于强大,故其终止介词化.

    "矜"依凭介词语法化终止原因

    《雍熙乐府》四字格同素异序词语考察

    晁孟杰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雍熙乐府》中的四字格同素异序词语,字序变换方式多样,词中字序的变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词语的结构关系.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参照,考察《雍熙乐府》中四字格同素异序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情形.有的至少保留了一个词形,有的固化为成语,有的所有词形都已消亡.在分析四字格同素异序词词形丰富的成因基础上,结合演变现状,分析其词形演变原因.用韵和修辞导致四字格同素异序词词形丰富,声调和时代环境造成了四字格同素异序词的词形演变.

    《雍熙乐府》四字格同素异序词

    清末以来西南官话"着"的多功能表现及其演变分析

    张超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以来,西南官话"着"就已具有多个功能,各个功能之间存在着语义演变先后关系.最早的使触义动词"着",后来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使触义动词→派遣义动词→祈愿义助词→先时义助词";二是"使触义动词→附着义动词→遭受义动词→动标记".西南官话中,"着"的这些功能至今仍在并行使用.

    "着"西南官话多功能语义演变语法化

    基于及物性理论的"睡一觉"类借用动量准宾语研究

    王倩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中借用动量词可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没有述宾关系,如"踢一脚";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有述宾关系,如"睡一觉".两类借用动量词都可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但二者构成的动宾结构在使用上存在很多差异对立.以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小句意愿性、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得出,"睡一觉"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跟"踢一脚"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相比,要求多项及物性特征共现,有高及物性语义特点."踢一脚"类借用动量结构有明确计数的功能,凸显准宾语部分,跟专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非常相似;"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无明确计数功能,凸显结构整体,该结构的高及物性与凸显整体的性质相互照应,结构的高及物性和凸显整体特征是"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中借用动量词直接出现在动词后的深层原因.

    借用动量词及物性准宾语凸显整体

    逻辑、语义和复句分类

    刘汉斌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原有传统的复句小类的定名与分类的基础上,建构以逻辑定大类、关联词语义定小类的分类系统.按照这一分类原则,可以将现代汉语复句分为合取复句、析取复句、蕴涵复句三个大类以及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九个小类.这样既不会出现"管不住"或者"没有管"的情况,也使得复句的分类更加清晰明确,同时还可以为对外汉语复句教学提供一定的便利.

    复句逻辑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