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经·周南·关雎》之"关关"解

    郭婷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人对《诗经 · 周南 · 关雎》中"关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释作声音和美;二是释作雌雄相应和之声;三是认为"关关"系动词重叠连用,是君子利用"鸟媒"捕鸟的一种捕猎方式;四是以"关关"为"靠近连接""成双成对"之义,将"关关雎鸠"释作"双双紧挨着的雎鸠鸟".对《诗经》相关辞例进行考察,并结合《周南·关雎》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观点或者有不妥之处,或者不可信."关关"应为摹声之词,具体地说,就是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鸣声.

    《关雎》"关关"摹声

    《离骚》今注本注音差异考辨

    卢娉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辞》今注本中字词注音存在诸多分歧.今注本《离骚》中的字词注音也有差异,其差异表现有声调的不同、声母的不同和韵母的不同等.产生注音歧异的原因至少有注音依据不同、多音字、异体字和反切今读等方面.

    《离骚》注音分歧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考订一则

    张雨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中"西楚伯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断句为"西楚伯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辛德勇认为,其中的"伯王"应作"主伯",其断句应为"西楚主伯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在秦汉典籍中,"伯王"常见,与之同义的"霸王"亦是常语,而"主伯"却几乎不见用例.因此,以"主伯"替换"伯王",意有不妥."始"处于句末煞尾时,往往和"自"搭配,构成"自……始"格式;同时,"始"用作副词时,能和很多动词搭配,"始为"的用法在秦汉典籍中也很常见."主命"的语法分布与"为天下主命"不符,而"为……主"的格式在文献中经常使用."立"经常和其他动词连用作谓语,"命立"在文献中亦有用例.因此,此句的句读应为:"西楚霸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

    《史记》"伯王"句读考察分布

    汉字形体演变中的一类俗体字

    王亚丽禹晓妍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化和繁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两种方式.简化部分偏旁、繁化部分偏旁或整字简化繁化,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因其认可度、适用范围等的不同而分别成为正体、通体、俗体等.其中有一类字体,在字书中较为少见,但在出土简牍、写本、碑铭及域外汉字中比较多见.它实际的使用状态是作为俗体,与见于字书的当时通行的正体、通体等并行使用.其中的简化部分偏旁类,可从中窥见由繁体到现代简化字演变的过渡形态.

    汉字形体简化繁化过渡字体

    吴方言程度副词"迥"本字考

    王颖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北部吴语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方言中,在表示"很""非常"义时,通常会使用方言同音字"穷"来表示.通过详细考证,吴语中程度副词[dʑioŋ]的本字应为"迥",而非方言同音字"穷".

    "迥"程度副词吴方言

    论林州方言量词"嘴"的规约化

    张海媚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话中的"嘴"为借用量词,而林州方言中的量词"嘴",无论从词义、结构还是从使用地域上来看,显然已规约化成典型的量词.从范畴化的历时过程和范畴化的共时表现来看,林州方言量词"嘴"的规约化层级较低,仅限于修饰固体食物.这大概和"嘴"的原指义和"嘴"义泛化后作为"人和动物的饮食器官"这一核心功能有关.

    "嘴"量词林州方言规约化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及认知研究

    王佳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对汉语方位词"上""下"进行考察,它们在形式上呈对称分布,但在原型义、隐喻义及使用频率与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不对称射体—地标理论隐喻关联模式标记生成词库论

    介词"借"和"借着"的差异性及原因阐释

    陈娜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和"借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相似的两个介词,二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方面均具有差异性.单音节介词"借"可以介引单音节宾语,双音节介词"借着"则受到限制."借"和"借着"都可以表示条件义和机会义,但"借着"还可以表示伴随义."借"倾向指称,表示事物本身或事物性质的可能性更大;"借着"则倾向陈述,多表示状态或行为,一般具有过程性.

    "借""借着"句法特点表义差异

    "V都VP了"结构探究

    梁皓宇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V都VP了"句式可以从结构特征、语义特点、语篇意义三个角度进行探究.从结构特征来看,它由常项"都""了"和变项"V""VP"所构成."都"在结构中处于范围副词向语气副词虚化的过程;"了"为语气助词"了2",它使该结构具有已然性意义并具有成句作用;变项"V"由动作动词、状态动词或心理动词充当;变项"VP"由单音节动词、述补短语、述宾短语、"被"字结构、"把"字结构充当.从语义特点来看,该句式主要起强调作用,一是强调"S已经V了"是一个既成事实;二是强调某种情况程度之深.从语篇意义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类:宽容义、妥协义和责备义.宽容义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级,宽容度由低到高依次是容忍——慨允——无所谓;责备义则可以细分为两个层级,由低到高为不满——愤怒.

    "V都VP了"结构特征语义特点语篇意义

    羌族地区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以汶川县龙溪乡龙溪小学为例

    吴倩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羌族地区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的龙溪小学生的羌语水平较低,而且村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使用羌语的场景多为与家中长辈进行交流,在学校则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较多.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羌语和普通话都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而是长大一点或上学之后习得的.在语言态度方面,很大一部分小学生表示想学习羌语和普通话,但平时喜欢说普通话的意愿更强.在学校内,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交流,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都较高,基本不使用羌语.

    羌族小学生羌语语言使用语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