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铜壶祭祀类自名简论

    赵谚丽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铜器的自名即器物在铭文中的自称,可以分析为修饰语和器名两部分.青铜器自名,尤其是自名修饰语,反映了有关器物功用、质地、形制等方面的关键信息.青铜壶是商周时期用于宗庙祭祀的重要礼器.其铭文中的自名"尊壶""宗壶""禋壶""祠壶"和"旅壶",反映了青铜壶的主要功用是在于祭祀.修饰语"尊"常与表示祭祀相关的青铜器共名"彝"组合,而"宗"则与"宗庙""宗法制"相关."禋壶"即"禋祀"之壶."祠"作为修饰语,修饰共名"器",义同"祭"和"祀",泛指祭祀.青铜壶自名为"旅壶",且铭文中有明确的祭祀对象,可知此器为祭祀祖先所作.

    青铜壶祭祀类自名自名修饰语

    《说文解字》明母与其他鼻音的特殊谐声考辨

    梁慧婧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文解字》中明母与日母互谐例很少,属于特殊谐声关系,这一特殊谐声现象不必用复辅音解释.如果用单辅音系统来加以解释,则需要考虑语音演变的时间、地域和条件.明母与疑母、泥母、娘母的谐声例,都是由于形讹、音讹造成的.因此,明母与日母有较少的谐声关系,与疑母、泥母、娘母基本不谐声.这说明在谐声原则中,明母与其他鼻音较少谐声.

    《说文解字》明母鼻音特殊谐声

    从词语角度看《郁伽长者会》的翻译时代

    刘哲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郁伽长者会》旧题曹魏康僧铠译.佛经目录对该经译者和卷数的记载从唐代起便不一致.仔细分析经文所用词语,从佛教词语、普通词语、固定搭配等方面与同时期其他可靠译经相比,可以发现,此经所用词语多为三国以后的词语.由此可以断定《郁伽长者会》并非三国时期的译经,其翻译年代应是在四世纪末五世纪初.

    《郁伽长者会》词语翻译时代

    敦煌写本《四分律》与字书编纂

    金双平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分律》是律藏代表作之一,其口语性特点非常鲜明,是文献校勘、汉语史研究、佛教史研究乃至文化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依据敦煌文献目录索引,查阅相关敦煌遗书,简要概述敦煌文献中《四分律》的现存情况.敦煌写本较好地保存了《四分律》原貌,其中的用字情况自然而真实,可以为字书辞书编纂补充或提前例证,也可为部分字词的考释提供释义补正.

    敦煌写本四分律辞书编纂文献校勘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将"字句的处置式与致使式考察

    张栋鑫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戏文三种》为语料,对"将"字句的用法进行穷尽式地考察,可以发现,"将"字的主流用法是用作介词.从汉语史的角度,简要探讨了"将"字由动词发展为介词的语法化过程.并着重从语义、句式两个角度,对"将"字的介词用法进行了分析.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将"字句处置式致使式

    从语义特征角度看"数+形+量+名"结构主观量的形成基础

    盛楚云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形+量+名"结构是一种主观量的表达形式,其主观量的形成与其组成成分的特点有关.其中,数词选择通常是"一";形容词则要求具有空间性,且倾向于选择非定量形容词和主观性较强的形容词.量词部分在"语义相协"原则作用下,表现出量的不确定性;同时,量词空间性的强弱会影响与形容词的组配能力.名词一般具有强空间性,而且在形状特征上表现出不固定性.

    "数+形+量+名"结构语义特征主观量

    构式"当X遇上/见/到Y"的超预期语义研究

    刘柳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X遇上/见/到Y"构式大量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有其独特的句法使用功能.其语义具体表现为,说话者将生活中的某种客观事件、状态或经历,与另外某种客观事件、状态、经历进行关联或非关联性对比,通过语言描述,使听话者联想到相关事件、状态或经历,达到或超过主观预期,从而实现言有尽而意未尽的表达效果.

    "当X遇上/见/到Y"超预期语义

    构式"给+X+VP"与动词的关联强度研究

    屈梅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式搭配分析是建立在构式研究基础上的概率统计方法,是语料库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紧密结合.运用构式搭配分析方法,对构式"给+X+V P"和动词的互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搭配强度最强的前10位动词中,关联强度最高的是"带(来)",趋向补语的出现减弱了动作意义.搭配强度较高的动词语义类别依次是产生结果类、给予服务类、给予事物类、传递信息类、取得类、给予支配类和制作类.根据动词的语义预测,把构式意义重新归纳为显现和转移.

    "给+X+VP"构式搭配关联强度

    汉语修饰语语序的类型学探因

    申莉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语言类型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修饰语前置语序更多地表现出SOV型语言的特征.通过对汉语修饰语六对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汉语修饰语前置并不影响汉语的SVO类型归属.从语言的类型演变来看,人类语言亦不乏从SOV发展为SVO的例子.相关汉语文献表明,汉语修饰语很早就是前置的,它符合SOV语言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英语和法语的始祖类型无疑是SOV语言,汉语的始祖类型也有可能是SOV语言.就此而言,汉语修饰语语序前置极有可能是受到了类型发展的影响.

    汉语修饰语语序类型

    菏泽方言中的子尾音变现象

    林珈亦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菏泽市境内的多数区县方言中,作用和意义相当于普通话"子尾"的音节读成了[tə],并依据前行音节韵母的不同而存在其他读音变体.同时,在不同区县方言中,这一词尾也有音值差异.通过对菏泽境内9个区县的实地调查与总结,描写、归纳了不同区县里[tə]尾的具体音值,并对其形成原因、音变过程进行了解释.可见,[tə]尾是山东方言中子尾音变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菏泽方言子尾音变[tə]尾弱化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