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诊断与治疗
现代诊断与治疗

杨丽娟

月刊

1001-8174

xdzd@chinajournal.net.cn,xdzd@163.com

0791-86830193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198号

现代诊断与治疗/Journal Modern Diagnosis &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该刊现拥有2位中科院院士(他们是吴旻、陈可冀教授)、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教授)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江西省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CAD-CD规范》执行优秀奖。它的“诊疗新技术”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该刊20年来,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外发行到西欧、东南亚及美国。该刊欢迎刊登药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宣字号批复件(原件,用后退还)及产品说明书。另,本刊招聘医学编辑2名,要求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文笔较好;45岁以下,男性;已取得出版专业任职资格者优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张兆飞吴巧娥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收治的 180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对照组行PE+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PE+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7d时的眼压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促进视力恢复,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施豪杰张吉健王乔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NSCLC患者,采用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行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观察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用时、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首日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1、3、7d及 30d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SCLC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非小细胞肺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赵晓恩丁燕程建生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GE64 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65 例肺孤立小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 64 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扫描后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结果的影像学特征、良恶性病变分布情况以及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发现,肺孤立小结节良性患者 31 例、恶性患者 34 例.经我院GE64 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良性结节患者 33 例、恶性患者 32 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 85.29%、特异度为 90.32%、准确度为 87.69%.肺孤立小结节恶性结节中鳞癌的占比最高,为 47.06%,平滑肌肉瘤的占比最低,为 5.88%;肺孤立小结节良性结节中结核的占比最高,为 35.48%,透明性血管瘤的占比最低,为 3.23%.恶性结节中,边缘清楚占 14.71%、毛刺占 38.24%、不规则占 47.06%;良性结节中,边缘清楚占 61.29%、毛刺占 12.90%、不规则占 25.81%;恶性结节中,内部结构钙化占 17.65%、均匀占50.00%、卫星灶占 11.76%、胸膜症占 17.65%;良性结节中,内部结构钙化占 22.58%、均匀占 61.29%、卫星灶占 9.68%、胸膜症占 6.45%.恶性结节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 64 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借助影像学特征及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尽早帮助患者确诊良恶性,辅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肺孤立小结节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及病情转归

    刘湧王光伟刘春山刘地兰...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9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84%,高于对照组的 75.51%(P<0.05).溶栓后 1 h、6 h、12 h、24 h、72 h,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 3d,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指标TEG-R、TEG-K水平高于对照组,TEG-MA、TEG-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8%,低于对照组的 16.33%,预后良好率为 91.84%,高于对照组的 75.51%(P<0.05).结论 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状态,且安全性及远期预后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脑卒中溶栓急救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李政徐佳李乐松
    250-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LC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组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关鹏刘明华龚思思肖华中...
    25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恢复情况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1 至 2021 年 1 月在江西省南昌县中医院检查的 60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双侧穿刺方式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穿刺方式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伤椎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透视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损伤椎体前、中线、后缘高度均高于同组术前,Cobb角均低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指数及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相似,均能有效改善椎体恢复和功能障碍指标.但单侧穿刺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射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及双侧椎体恢复功能障碍指数

    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高志辉
    25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采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 1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低于对照组,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可改善围术期情况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高.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术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

    张建双郝兆虎邵海琳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2022 年 8 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 100 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根据是否合并腹型肥胖将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合并组与未合并组的VFA、FINS、HOMA-IR,分析VFA、FINS、HOMA-IR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腹型肥胖发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VFA、FINS、HOMA-IR及联合预测2 型糖尿病并发腹型肥胖的价值.结果 2 型糖尿病组VFA、FINS、HOMA-IR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VFA、FINS、HOMA-IR水平比未合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双相关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FA、FINS及HOMA-IR水平与 2 型糖尿病合并症发生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VFA、FINS及HOMA-IR水平及联合预测腹型肥胖的AUC分别为 0.828、0.844、0.821、0.91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VFA、FINS、HOMA-IR水平呈高水平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糖尿病并发腹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能.

    2型糖尿病内脏脂肪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预测价值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袁晖蓉郭基平
    26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 102 例,所以患者均给予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和尿培养检验.以尿培养为"金标准"对比.结果 联合检验应用于定量白细胞、定量红细胞检验中检出阳性率,较干化学法、尿沉渣法阳性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培养结果显示阳性 50 例,阴性 52 例,干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真阳性 36 例,真阴性 38 例,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显示真阳性 37 例,真阴性 39 例,联合检验结构显示真阳性 49 例,真阴性 51 例;经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单一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增强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

    尿常规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验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徐振宇
    263-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2 月期间收治的 66 例手外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阻滞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阻滞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片时、手术 30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心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2、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06%,略低于对照组的 12.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外伤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可实现精准定位,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后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手外伤手术超声引导肌间沟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