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穴位贴敷预防气虚型透析性低血压效果观察

    王正王培刘蕊李敏...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预防气虚型透析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21 年 10月—2022 年4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 7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 组各36 例.2 组均接受规律血液透析及左卡尼汀静脉注射,观察组同时联合穴位贴敷治疗8 周.观察比较2 组首次透析前后、治疗8 周末次透析前后的血压,首次透析前、治疗 8周末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8 周后2 组总体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2 组首次透析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2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 周末次透析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透析前及同期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治疗 8 周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36)比72.2%(26/36),P<0.05];2 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过敏或药物过敏情况.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有效预防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并能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透析性低血压气虚型穴位贴敷炎症反应

    miR-495-3p、miR-181d-5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安国静赵丹丹仝亚坤李静...
    49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495-3p、miR-181d-5p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对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 年6 月—2022 年12 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30 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Ⅰ级组)、30 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级组)、50 例宫颈癌(宫颈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率;采用RT-qPCR法检测宫颈癌组患者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分析miR-495-3p和miR-181d-5p表达量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iR-495-3p和miR-181d-5p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miR-495-3p、miR-181d-5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CIN Ⅰ级组及CIN Ⅱ~Ⅲ级组(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与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FIGO分期越高、浸润越深二者表达量越低;miR-181d-5p表达量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高miR-181d-5p表达量越低.miR-495-3p、miR-181d-5p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高于miR-495-3p、miR-181d-5p单一检测(P =0.001).宫颈癌组织中miR-495-3p、miR-181d-5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R-495-3p、miR-181d-5p表达量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两者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

    宫颈癌miR-495-3pmiR-181d-5p癌前病变

    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观察

    李婧张艳珍曹洋
    504-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 年11 月—2023 年6 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40 例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70 例患者给予疏肝解郁、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口服,观察组70 例患者给予疏肝解郁、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总数(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痤疮状态(采用面部痤疮皮损量表评估)、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痤疮生活质量调查表(QOL-Ac-ne)评估]及治疗2 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 2 组治疗后的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 组治疗后痤疮类型、数量、颜色、溢出、肿胀破溃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2 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2 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58/70)比 67.14%(47/70),P<0.05].结论 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的效果更好,可进一步减轻皮损和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心理干预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皮损程度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疗效及对血清HIF-1、VEGF水平的影响

    边俊杰张磊刘大川黄小波...
    508-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12 月—2021 年12 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86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气养阴活络方口服3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3 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水平、视敏度、眼底指标(视网膜循环时间、血管渗漏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个数)、血清HIF-1 和VEGF水平、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个月后,2 组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肢体麻木评分均明显降低(P 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视力和视敏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 组视网膜循环时间、血管渗漏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个数及血清 HIF-1、VEGF 水平均明显降低(P 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疗效更好,可促进视力恢复,机制可能与降低 HIF-1、VEGF水平有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补气养阴活络方羟苯磺酸钙低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鲍传喜王岳玲陈家平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六安市中医院诊治的100 例气滞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 组各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比较2 组治疗4 周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 分法(CSR20)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2 组治疗后CSR20 评分及颈椎前屈、左屈、右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VAS评分、NDI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疼痛、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更明显,可能与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旋提手法深刺颈夹脊穴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柴源韩杰韦贵康章晓云...
    518-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用药规律,基于此探索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学术思想及用药机制,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门诊治疗KOA的处方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构建方药数据库并对药物性味、主治功用进行频次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0 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筛选治疗KOA的高频药物及药对,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 呈现高频药对之间关联规则,之后经Cytoscape可视化升级.结果 ①共收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的成方585首,使用药物127 味,用药总频次达8 410 次;方药剂型多采用传统剂型汤剂,用药以植物药居多;药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五味中最为常用甘、辛类药物;归经多属肝、肾两脏;②从127 味中药中选取使用频次在70 次以上的高频药物有33 味,其药效及性味归经与总数据趋势基本相符;③系统聚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 类;④关联规则挖掘出2 味药有效组合11 组,3 味药有效组合15 组,4 味药有效组合3 组;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以川牛膝、三七、千斤拔、细辛为核心药物;⑤通过Apriori建模得出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的用药整体网络图;⑥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得出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验方核心配伍.结论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用药遵循"内补肝肾、外通气血"的治疗理念,重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方药治本,辅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药治标,临床诊疗中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经数据挖掘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临床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传承,骨伤科疾病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膝骨关节炎韦贵康国医大师用药规律学术思想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阿胶浆干预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玉如刘寨东
    528-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阿胶浆干预癌因性疲乏(CRF)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TCMSP、化学数据库、TCM-MESH、ETCM 平台检索并筛选出复方阿胶浆的活性成分,利用 TCMSP 靶点预测模型和 Swiss ADME平台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CRF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11.0 获得蛋白互作PPI关系,并通过Cytoscape3.8.2 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模块依据度值获得核心基因,利用Metascape获得复方阿胶浆干预CRF的聚类模块;用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复方阿胶浆干预CRF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 复方阿胶浆筛选得到44 个活性成分,其中涉及CRF相关靶点248 个,复方阿胶浆干预CRF的主要成分可能是赖氨酸、槲皮素、甘氨酸、表儿茶素、木樨草素等,PPI网络中定位到 20个核心基因,主要包括ACTB、TP53、AKT1、VEGFA、MYC、EGFR、TNF、CASP3、IL-6、JUN等,可能涉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癌症蛋白多糖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NF-κB 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复方阿胶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CRF的机制,为复方阿胶浆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

    复方阿胶浆癌因性疲乏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核心基因通路

    基于湿热毒瘀理论探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安晓霞王振刚李慧冯敏超...
    538-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内科常见急腹症,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SAP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能够及时控制病情进展,从而降低SAP的病死率.广西名中医陈国忠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提出SAP"湿、热、毒、瘀"理论,认为其病机演变主要以湿、热、毒、瘀4 种病理因素为主,在SAP的不同时期兼夹为病.陈教授基于"湿、热、毒、瘀"理论治疗SAP,并创立了"清解化攻法",在改善SAP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SAP提供了新思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湿热毒瘀理论探讨

    基于湿伤气血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调节机制

    杜梦梦侯秀娟
    543-546,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小关节肿胀疼痛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病情进展可导致骨破坏,引起关节畸形,致残率高.RA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湿邪是引起RA发病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机体气血变化.湿伤气血是RA的关键病机,深刻影响着RA的病程与预后,贯穿于RA发病过程的始终.本文基于湿伤气血探讨RA的病机、病程与预后、发病过程中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健脾除湿活血法治疗的有效性,阐述湿伤气血在 RA发病中的关键地位,为临床防治RA提供理论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痹病湿伤气血免疫机制

    基于"气虚髓减,毒损脑络"理论浅谈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核心病机

    王谢谢道俊张笑颜蔡标...
    547-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认知障碍是一种因铜离子代谢障碍,铜毒沉积脑络而形成的认知功能的损害,以早期出现神情呆板、健忘失算、呼之迟应、少动懒言、行动笨拙,舌质暗、脉沉弦为主要表现,当铜毒致脾肾之气渐虚之时,无力推动气血津液行于脉中,且精微物质无力上输脑髓,则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毒物,损伤脑络.基于此提出"气虚髓减,毒损脑络"为WD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并强调在"髓减""络损"轻浅之时尽早固本培元、解毒通络可以减轻WD认知障碍患者的病情,延缓患者进入反复期、直下期,以期为中医药防治WD认知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气虚髓减毒损脑络固本培元黄蒲通窍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