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卓萍张网张良储玉喜...
    57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近年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和氢能等领域火灾防控的主要技术进展,梳理了目前仍需解决的火灾防控难点和堵点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火灾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助力行业安全发展.

    新能源火灾基础理论防控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参数研究综述

    王芳陈文涛马彪刘仕强...
    590-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输出功率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然而由于其不稳定性导致储能事故频发.从热失控-火灾蔓延角度出发,对热失控机理进行探究,基于产气成分及含量、膨胀力、表面温度、电压变化等热失控特征参数,对现有的磷酸铁锂体系电池早期预警(外部)方式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外置)的发展思路,为锂电池热失控早期监控及预警提供思路.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失控特征参数早期预警

    针刺诱发电池热失控的研究进展综述

    张磊刘彦辉叶从亮周钰鑫...
    597-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刺测试是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效机理和热失控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汇总了目前广泛采用的针刺测试设置,并研究了不同变量对热失控演化的影响,包括针刺的深度、速度、位置以及针的材料和直径等,对针刺破坏下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及热失控行为进行机理性探索与分析.结果发现,针刺的深度与电池热失控行为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针刺的速度对电池热失控没有明显影响,针刺发生在活性材料较密集或电极附近时电池热失控更严重.针的材料和直径对电池热失控行为具有双重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产热和散热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总结不同因素对电池热失控的影响,对减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以及更新其安全测试程序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后续的创新型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锂离子电池针刺测试热失控内短路电池安全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及火灾危险性研究综述

    周志钻王博轩宋露露杨立中...
    605-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储能载体,因其能量密度高、自放电低、充电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活泼性和电解液的可燃性,其在滥用条件下极易发生热失控,大量热量和可燃气体的产生会进一步造成火灾甚至爆炸事故.锂离子电池潜在的安全问题和高火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及火灾问题,梳理了热诱发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特性的相关研究现状,总结了从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的反应特性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热失控行为,再到电池模组的热失控演变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而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其传播的抑制技术,并给出研究建议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热滥用热失控热失控传播热失控抑制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阻隔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周钰鑫刘彦辉唐亮叶从亮...
    613-619,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的持续升级,使得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新能源革命中的重要方案.然而,电池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大规模电池组热失控及其传播触发的火灾风险,是电池储能行业进一步规模化的关键问题.文章把握行业痛点,总结了抑制电池热失控及其传播的阻隔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从吸热、隔热、吸热-隔热协同三方面对阻隔材料的功能进行分类评价.最后,整理了系统级电池热失控及其火灾的仿真模型与抑制策略,有助于厘清阻隔材料抑制电池热失控火蔓延的研究脉络,为后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热失控传播阻隔材料

    锂离子电池液冷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王圣李新蒋维李锦焙...
    620-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在电动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工作性能及安全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热管理系统,以确保电池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本文归纳了常见的热管理系统,总结了风冷、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和液冷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重点从直接接触液冷和间接接触液冷两方面介绍了当前液冷技术的优化方式.对于单一热管理系统存在的局限性,从耦合热管理系统角度分析了液冷与其他方式相结合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液冷热管理系统应向综合优化、智能管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与被动散热方式的耦合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匹配连接.

    锂离子电池液冷热管理系统优化

    基于气凝胶与相变材料夹层结构的电池热失控-热管理综合布置决策

    丁永鑫马非赵军戴传山...
    626-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池模组热失控抑制与热管理散热综合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电池间添加相变材料(PCM)-气凝胶夹层结构的热管理系统并优化夹层的布置结构.结果表明,针对抑制热失控传播,纯气凝胶的布置效果最佳,相较于自然空冷,可使模组中最后一个电池触发热失控的时间延长,但电池热管理散热效果显著恶化;针对强化热管理散热,纯相变材料的布置效果最佳,相较于自然空冷,可使电池一个放电循环下的最高温度降低 20℃以上,但其抑制热失控传播的效果明显弱于纯气凝胶;针对热失控-热管理综合效益,PCM-气凝胶-PCM布置形式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保证电池热失控抑制效果的同时强化了电池正常工作时的散热,可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电池热失控电池热管理相变材料气凝胶

    储能用锂电池热失控可燃气体爆燃过程研究

    徐艺博朱艳丽杨凯张明杰...
    634-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防控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安全事故,评估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后逸出气体的爆炸危险性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前期试验结果,配制不同荷电状态(SOC)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逸出可燃气体和空气不同体积比例的预混气体,开展预混气体爆燃过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混气体爆炸压力随着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与SOC相关性不大;预混气体爆燃的最大压力pmax随着预混气体中H2、CO、CH4 等可燃组分占比的增加而增大;通过 20 L球爆炸极限测试试验,获得不同荷电状态电池所配制的预混气体爆炸极限;对比2种爆炸极限数值计算方法,认为勒夏特列公式适用于爆炸下限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适用于爆炸上限计算;根据爆炸指数Kg可知,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后造成的破坏效应随着SOC的增大而增大,说明高SOC的磷酸铁锂电池极易引发火灾爆炸危险,建议采取布设监控可燃气体浓度的装置等手段防范和减轻电池潜在风险.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压力磷酸铁锂电池储能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传播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来丰田佳敏刘勇王青松...
    64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试验方式探究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传播的主要因素,设计了不同荷电状态、电池间距以及电气连接方式的电池模组开展热失控传播试验,根据温度、电压以及质量等参数,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荷电状态、电池间距、电气连接方式.同时得到导致热失控传播的主要传热路径是向下游电池传热.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传播传热温度变化电压响应质量变化

    触觉传感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中的应用

    唐亮尚文艳张少禹陈召凡...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应用触觉传感技术进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安全监控开展了研究,选取 52 Ah方壳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板触发单体及模组电池热失控,并结合力、电、热等多种实时监测手段,详细剖析了单体和模组层级的热失控过程.在单体级热失控试验中,电池温度因加热板作用而逐渐升高,112 s后内部短路导致膨胀力急剧增强,比电压和温度的响应能力提前 8.9 min.进一步扩展到模组级热失控试验,在触发端部电池热失控后,尤其在热蔓延导致相邻电芯热失控阶段,膨胀力在电池温度和电压尚无明显变化时出现快速增长,可较电压和温度提前约6.0 min响应热失控.试验证明,相对电池温度、电压等特征,电池膨胀力能提前预警电池热失控,引入力维度数据监控能有效提高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预警能力.

    触觉传感技术储能安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膨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