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董家鸿

月刊

1673-9752

digsurg@263.net

023-653176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辅助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朱志军
    1373-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助肝移植(ALT)保留自体肝脏功能,对急性肝衰竭、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ALT还可利用小体积供肝和多米诺供肝,缓解临床上供肝不足的问题.《辅助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依据现有临床证据和专家意见,针对ALT应用策略和临床要点问题给出推荐意见,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开展ALT,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改善受者预后.

    肝移植多米诺供肝肝移植后计划性二期手术小体积移植物小肝综合征非硬化性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指南

    多米诺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朱志军
    1389-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规范多米诺肝移植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多米诺肝移植的定义、供肝适应证选择、受者选择原则、肝移植外科技术要点、医学伦理原则等方面,制订本临床应用指南.

    肝移植多米诺供肝交叉辅助式肝移植非硬化性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适应证外科技术

    本刊2025年第1~6期重点选题

    1398页

    重视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吴国豪
    1399-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入院时已存在的营养不良患者逐渐受到关注,但是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恶化,特别是住院前没有营养不良而住院期间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即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HAM)常被忽视.诸多因素均可引发HAM,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和效果(增加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命质量),导致诸多不利的临床结局.临床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全程营养管理的理念普及和技术推广,及时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科学规范地施行营养治疗,有效预防和治疗HAM,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营养不良医院获得性全程营养管理智能化管理多模态治疗

    成人门静脉积气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张春刘哲张靖垚王曙逢...
    1403-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观点认为:门静脉积气(HPVG)是"不详征象"或"死亡征象",一旦出现,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需立即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不断深入了解发现多种病因均可导致HPVG,并非均需手术治疗,预后并非不佳.但目前尚无关于HPVG诊断与治疗指南或共识指导临床管理,规范诊断与治疗行为.基于此,笔者回溯既往研究成果,结合团队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对HPVG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深入阐述,制定相应诊断与治疗流程,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门静脉积气临床诊断与治疗流程规范预后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1409页

    维生素D缺乏对肥胖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减重手术后的管理策略

    郑俊贤周福庆许晓宁董志勇...
    1410-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生素D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尤其是骨骼代谢和免疫调节.肥胖症患者普遍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且减重手术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维生素D缺乏状态.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归纳肥胖症与维生素D的关系、维生素D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同减重手术方式对维生素D状态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策略,旨在为减重手术后维生素D的管理提供实用指导和参考.

    肥胖症减重手术维生素D免疫系统营养管理

    腹腔开放疗法用于非创伤重症患者临床价值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阎小雨任炳魁黄伟鹏郭丰...
    1416-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疗法用于非创伤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4年7月我国北京医院等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3例行腹腔开放疗法非创伤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6例;年龄为70(24-84)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应用Boruta算法进行生存结局相关变量分析.结果 (1)行腹腔开放疗法患者的治疗情况.①23例患者术前至术后第3天腹内压、乳酸、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分别由(19.7±5.4)mmHg(1 mmHg=0.133 kPa)、(6.1±1.9)mmol/L、(120±14)次/min、(13.1±4.3)cmH2O(1 cmH2O=0.098 kPa)、(58.8±6.8)mmHg、(13.2±1.8)分变化至(10.6±1.3)mmHg、(2.3±0.6)mmol/L、(95±10)次/min、(8.8±2.0)cmH2O、(75.2±8.5)mmHg、(10.1±1.6)分,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6.40,29.19,24.91,11.84,27.81,11.71,P<0.05)o②23例患者术前至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总入量、总出量分别由(255.0±54.2)mmHg、(5 388±1 562)mL、(2 520±630)mL变化至(291.7±25.0)mmHg、(2 886±866)mL、(3 221±923)mL,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1,13.83,2.97,P<0.05)o③23例患者术后第1天至第3天每日补充热卡量、每日补充蛋白质分别由(465±116)kcal、(18±5)g变化至(1 628±472)kcal、(60±18)g,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31,41.23,P<0.05).(2)行腹腔开放疗法患者的治疗结局.23例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5例.23例患者重症医学科入住时间为26(5~82)d,总住院时间为40(5~98)d.23例患者中,12例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时间为12(5~32)d.23例患者均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抗菌药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治疗时间分别为13(5~74)、12(5~74)、20(5~50)、6(2~35)d.(3)行腹腔开放疗法患者的生存结局相关变量分析.Boru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高位肠瘘、术后胆瘘、术后腹腔出血、术后肠空气瘘、术前平均动脉压与患者生存结局显著相关.结论 腹腔开放疗法治疗非创伤重症患者是有效的.术后高位肠瘘、胆瘘、腹腔出血、肠空气瘘及术前平均动脉压降低与生存结局显著相关.

    重症腹腔开放腹腔高压腹腔感染营养支持疗效

    不同组织学分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陈卓妙语韦鹏程罗臻罗永婧...
    1423-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肝内胆管癌(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1例初次行根治性手术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4例,女77例;年龄为60(53~68)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不同组织学分型ICC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71例ICC患者中,大胆管型76例,小胆管型95例.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性肝炎,CA19-9水平(>39 U/mL比≤39 U/mL、>1 000 U/mL比>39~1 000 U/mL),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周围神经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06,18.208,5.689,43.886,6.178,P<0.05).(2)不同组织学分型 ICC 预后分析.171 例患者中,1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16~43)个月.130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分别为63和67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60%和4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9,P<0.05).(3)影响行根治性切除术ICC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行根治性切除术I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447,0.383,95%可信区间为0.259~0.771,0.225~0.651,P<0.05).结论 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面均存在差异,肿瘤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行根治性切除术I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胆道肿瘤肝内组织学分型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危险因素

    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调查研究

    梁华元谢青孙孝文陈新华...
    1430-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3年12月11-22日,以全国范围内161家医院中具备胃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资质的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现况调查》问卷进行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233位医师填写问卷,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233/233).(2)医师基本信息.233位医师中,男213位,女20位;年龄≤30岁、31~40岁、41~50岁、>50岁的医师分别为1、47、109、76位;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医师分别为193、36、3、1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分别为133、75、21、4位;执业年限>20年、11~20年、6~10年、≤5年分别为125、88、19、1位;工作单位属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分别为102、58、59、14位.(3)晚期胃癌转化治疗情况.233位医师中,所在科室每年收治胃癌患者>100例的占比为54.94%(128/233),81.97%(191/233)的医师所在科室具有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手术切除经验;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成功行手术切除比例>5%的占比为66.52%(155/233),初诊行腹腔镜探查+腹腔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分期比例≤10%的占比为51.50%(120/233).(4)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策略选择.233位医师中,63.52%(148/233)的医师常规会向患者提及经转化治疗后可能再获手术机会;在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后继续行姑息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中选择肿瘤耐药、后续化疗免疫或者放疗等相关不良反应及远期毒性加重、远处转移器官进展占比分别为85.41%(199/233)、79.83%(186/233)、68.67%(160/233);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后后续治疗选择多学科诊疗评估治疗策略、腔镜探查明确手术可能、继续原方案姑息治疗占比分别为85.41%(199/233)、50.21%(117/233)、1 8.45%(43/233);转化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时,97.85%(228/233)的医师考虑再次评估行手术切除可能.(5)晚期胃癌转化手术获益人群、治疗模式和评效时点选择.对选择"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时,考虑再次评估行手术切除"的228位医师进一步问卷调研.在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中选择靶向标志物特征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占比为94.74%(216/228),选择仅有肝转移占比为82.46%(188/228).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患者首选两药化疗+免疫治疗方案占比为53.07%(121/228),对HER2阳性患者首选化疗+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方案占比为67.54%(154/228).83.33%(190/228)的医师选择转化治疗后3~6个周期行手术治疗.94.74%(216/228)的医师选择增强CT检查评价转化治疗后疗效.对于转化治疗后,促使医师考虑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肿瘤征象中,92.54%(211/228)的医师选择原发肿瘤及其周围淋巴结较基线显著缩小.63.16%(144/228)的医师认为应停药3~4周后行手术治疗,57.02%(130/228)的医师认为应达到R.切除.对于手术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64.04%(146/228)的医师认为术后需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术后非pCR的患者,59.65%(136/228)的医师认为术后需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结论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我国临床医师多数考虑转化治疗后行R.切除,术后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

    胃肿瘤晚期转化治疗手术干预问卷调查危险因素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