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唐永葆

季刊

1008-7389

xhyyxyxb@163.com

020-39363017

510006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398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是星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综合性音乐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79年。常设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海外新译、音苑名家、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学等栏目,并紧扣学术前沿问题辟有一些动态性的专栏。刊物提倡严谨的学风,强调论文在选题、观点、内容、材料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坚持“双百”方针,坚持相互尊重的自由讨论。不收取任何版面费,优稿优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世纪西方运用脑电(EEG)的音乐研究动向分析

    赵钰茜
    11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脑是人最核心的信息加工系统,而音乐作为一种与人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的重要智能之一.近年来脑科学进展飞速,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借助该类技术手段来探讨有关音乐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脑机制.本文对21世纪以来,西方采用脑电(EEG)技术探讨音乐问题的相关研究,从研究数量统计、核心期刊分布、研究热点与前沿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国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以及最新动向,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视角和数据基础.

    脑电(EEG)音乐认知发展趋势统计StorkVOSviewerCitespace

    炫技表演风格中的速度特征——基于现代钢琴录音的实证研究

    周全
    12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炫技表演(virtuoso performance)自古以来便存在,但由于缺乏对其特征的系统性研究,炫技表演风格(virtuosity)至今仍然是一个难以触摸、虚无缥缈的概念,学术界对其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清晰的定义.文章旨在探讨炫技表演风格中有关速度的问题:现代的炫技表演者是否普遍比其他同时期表演者演奏得更快,而他们的速度营造出哪些音乐表现力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四首不同作品录音中整体速度以及乐段速度数据,并将四名现代炫技表演者的有关数据与同时代其他演奏家的数据进行对比,本研究发现,炫技钢琴家及小提琴家在演奏中表现出一种极端速度的倾向——在快速的乐段或作品中演奏得特别快,并在慢速的乐段或作品中演奏得特别慢.这个研究结果意味着现代炫技表演者不仅仅是通过他们超凡的技巧来展示炫技风格,还通过音乐的强烈表现力在演奏中体现炫技的概念,以技巧和表现力的结合来征服观众.

    炫技表演风格表演理论表演研究速度录音

    基于声乐科学视角探析舌头紧张的问题根源与解决途径

    陈博正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舌头紧张是演唱中的常见顽症,文章基于声乐科学的全面探析视角,以国际权威声乐论著为理论支撑并结合自身的成功践行与教学体会,将进一步阐明舌头紧张乃基于嗓音通道人为扭曲的问题根源,从而更为深入地剖析激发问题根源的错误演唱观念与不良发声习惯,同时有的放矢地提出高效解决舌头紧张问题的具体途径.

    声乐科学舌头紧张问题根源解决途径

    大提琴艺术的中国本土化思考

    关立红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提琴进入中国经历了"认识—接受—融合"的过程,将大提琴艺术注入中国元素,使用中国本土的题材、运用中国本土的音乐素材、按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来演奏中国风格的乐曲,就是大提琴艺术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其从方法探索和美学追求两个层面展开,这不是对政治或思潮的被动迎合,而是一种积极的艺术构建.

    大提琴艺术中国化本土化方法探索美学追求

    走向世界的思考与指向创新的力量——以"丝韵""万里行"等几部新创作品为例

    白晓炜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音乐创作的世界化和世界优秀音乐艺术中国化是当代中国优秀作曲家团体始终努力探索的方向,这两点集中体现了音乐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对古今、中外两个命题的深刻思考.尤其是以作曲家和专业音乐院校教师等多重身份形成的所谓学院派作曲家的创作观,对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导向性影响力,需要当代音乐研究重要关注.希望透过文本,分析作品的时代意义、艺术特色,对"学院派"作曲家群体做综合研究.

    丝路文化时代性学院派

    杨燕迪音乐译著的副文本研究

    田彬华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燕迪对于我国音乐理论翻译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的系列翻译学术活动对于国内音乐学界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从杨燕迪音乐译著中的副文本(主要是译者序和译后记)可以看出,他的译著选题严谨而富于学术性和前瞻性,重视经典译著的示范意义和学科建设作用.在翻译中推崇表达明晰,在专业理解体悟基础上追求"传神".注意与原著行文风格契合,更注重中文语境中的语言表达.同时,将翻译活动与自身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体现出"创造性叛逆"的译者主体性.

    杨燕迪译著副文本阐释

    微观历史学视域中的贝多芬:从"英雄"到"凡人"——评《贝多芬1806》

    田淑颖
    1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多芬1806》是马克·弗拉古托(Mark Ferragutto)于2019年出版的一部贝多芬研究专著.该著作以微观历史学(microhistory)为方法论,摘取贝多芬创作生涯中的一个独立年份(1806年)以及创作于这一年的几部器乐作品,探讨贝多芬为谋求生计和获得国际声誉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创作这些作品的具体过程.本文围绕弗拉古托在这部著作中运用的特殊写作手法,通过对其叙事逻辑的梳理,对微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及作曲家其人其乐的另类解读进行审视与评价.

    《贝多芬1806》微观历史学叙事逻辑后现代

    信息动态

    封2,前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