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李应乐

双月刊

1672-2914

xysyxb@263.net; xysyxbwk@126.com

029-33722853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咸阳师范学院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咸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突出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弘扬民族优秀科技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和文风,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推广价值与路径探索

    崔海荣张宝强张静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战鼓作为一种流传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属于群体性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当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秦汉战鼓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健身、社会、审美和文化价值,探索其推广路径,对于秦汉战鼓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战鼓广场舞推广

    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

    周莹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战前军粮筹备、战时军粮供给对战争的影响.认为粮食对根据地的选择有制约作用;军粮补给状况是交战双方制定相应征讨策略的重要依据;军粮供应危机的化解是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十六国时期,征战双方在军粮问题上展开的一系列颉颃,展现了军粮在战争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十六国时期战争军粮

    宋代士大夫礼法观的演进及其影响——以肉刑论争为视角

    白贤
    77-8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律在儒家传统礼法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刑罚手段及重刑主义在国家治理中获得更大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宋代士大夫肉刑礼法关系德主刑辅明刑弼教

    遇见:本体审美的叙事性指涉

    马明奎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即审美,即遇见;遇见就是审美,就是美.美是从对象讲,审美是从主体讲,遇见则是从本体讲.遇见是一种境遇,即主客及他者及环境以及世界共在的审美状态.本体审美的关键是主体性的介质化,本质是进入巫性思维,旨趣在于解构张扬矛盾冲突的叙事模式,其成果是本文表象与意象文本的同一,即寓言化.

    遇见本体审美巫性思维神话运动寓言化文本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贺玉洁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杨慎《山海经补注》考据考据学

    自传视野下的鲁迅《著者自叙传略》释读

    王余鹃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作为鲁迅生前所唯一公开发表过的一篇自传文,无论是就其形式,抑或是就其内容而言,《著者自叙传略》都属于中国最为传统的"书序式自传".然则,在这篇自传文之中,亦存在着很多"反自传"的地方.总体而言,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主要源于鲁迅独特的自我身份定位——泯于众人的"我".

    鲁迅《著者自叙传略》"反自传"泯于众人的"我"

    王宜振儿童诗歌创作论

    刘晓燕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宜振是新时期中国儿童诗创作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在日常生活中用一颗童心捕捉诗意,带着成年作家的生命厚度和西北故土的滋养,书写少年儿童眼中的自然和生活,歌咏独属于他们的情思和故事.对诗化语言的精熟运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他的童诗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王宜振儿童文学儿童诗创作

    中国动漫审美特征的神话学探究

    徐红艳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中国神话影响,中国动漫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声画艺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追求崇高,再现现实,强调教化意义.从神话学的研究视角,探究中国动漫的教化功能、伦理意识、女性观念等审美特征的形成,阐释中国动漫审美特征与中国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神话对中国动漫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神话学教化功能伦理意识女性观念

    科尔姆·托宾《布鲁克林》中的反怀旧书写

    李潇潇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爱尔兰流散文学不断拷问、修正和改变着跨民族与全球化语境下的认同观念和价值取向,体现出强烈的除旧布新意识.爱尔兰流散叙事逐渐跳出陈旧的民族主义话语和受害者叙事模式,以一种更加诚恳和个人化的态度面对创痛的移民史及其在当下的延续.从当代爱尔兰跨国流散叙事的新趋向出发,论析当代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小说《布鲁克林》中反怀旧创作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把握作家对20世纪上半叶爱尔兰社会文化症候的诊断,进而探究后民族时代流散作家以双向思维重新定义爱尔兰性的探索与努力.

    科尔姆·托宾《布鲁克林》反怀旧书写爱尔兰移民

    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