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出版
现代出版

双月刊

2095-0330

xiandaichuban@163.com

010-65783680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出版/Journal Modern Publishing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恩格斯:翻译马克思的著作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严谨翻译马克思著作对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陈力丹荣雪燕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读,不是一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情境中来梳理他们的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论著译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研读是必须的.恩格斯曾指出,翻译者需要知道什么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原典溯源、考证研究不只是为了勘正目前存在的中译文与原文意思间的误差,也是为了还原真实语境,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恩格斯提出的几点关于翻译马克思著作的要求也在提醒我们,在核查原文的过程中不要重犯他指出过的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翻译马克思主义《新莱茵报》

    现实何以"增强":传统文化"双创"的AR景观生成及其场景叙事

    刘涛高明哲
    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介技术通过对场景的激活、配置与再造,使场景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要素,深度参与文本的叙事进程.当场景上升为一种主导性的叙事要素与变量时,场景叙事便成为一种新兴的叙事形式.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场景叙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叙事方案.AR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增强场景叙事,即将AR技术生成的AR图像叠加到真实环境中,形成一种虚实融合的AR景观.传统文化"双创"的增强场景叙事,主要体现为三种"增强"方案:一是基于符号展示场景的增强情景叙事,即AR技术有助于重返文化发生的"现场",并重构文化存在的"形式";二是基于文化空间场景的增强位置叙事,具体包含AR地点景观、AR路线景观和AR区域景观的生成;三是基于日常生活场景的增强环境叙事,主要体现为情境式AR阅读、环绕式AR滤镜和沉浸式AR娱乐实践.

    传统文化增强现实AR景观增强场景叙事

    深度图:数字景观中的影像空间重塑

    刘弢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数字化进程无疑是数字景观的重要领域,深度图是影像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参数,其对于数字影像空间的重塑,直指影像语言与修辞,再度谱写了数字景观中的艺术表现.在数字化进程之前,传统影像的物理空间展示主要依赖于透视法.深度图技术在数字影像中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影像不仅可以通过像素携带的位置信息还原真实的深度,还可以利用深度信息,扭曲并表现影像空间.学界首次提出深度曲线,对于影像空间的重塑有前瞻性.深度图技术对影像空间的重塑,不仅是数字景观的呈现,也对数字影像理论影响甚远.

    数字景观传统影像空间数字影像空间深度图技术深度曲线

    论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

    吴飞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共通建构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共鸣关系,并使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实体之间形成对话成为可能.对话鼓励差异,包容各种针锋相对的讨论,也包括"悬置"和暂时的远离."数字共通"是观念和意见得以碰撞的"共鸣室",是充满活力、能够自我更新的"共鸣室".为理解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讨论了共显、数字共通中复数的共鸣关系、数字共通中共鸣关系遭受的阻力.数字共通体现在主体与世界的互动共鸣关系上,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模式.数字共通中的复杂共鸣关系,不仅超出了概念或设想的边界,是一次深刻的存在变迁,还是一种文化的潮流.

    数字共通共鸣结构性转型存在社会交往

    人工智能与人类何以共著图书?——基于ChatGPT为作者的电子书创作与市场分析

    管佖路顾理平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ChatGPT问世以来,其作为创作伙伴引发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共著图书的热潮.对亚马逊电子书平台上857本由ChatGPT参与共著的图书进行研究,可以探究人工智能与人类作者在图书创作方面的协作模式及特征:在ChatGPT参与共著的过程中,效率原则和专业化得到显著体现.但与此同时,分工亦显现出形式主义倾向,合作正经历暂时的失范阶段.鉴于此,出版业需在公平性、多样性与包容性之间寻找平衡,建立新的合作框架及规范规则,以帮助人类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分工,进而实现分工的最终目标,构建一个更加团结与协调的"创作有机体".

    人工智能图书创作分工理论形式主义

    嵌入、混合与协同:"运营"与算法的人机协作实践

    王佳航李潇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政、商、媒体等多种主体加入到内容生产系统.基于此,承载内容、情感、关系、政治沟通、亚文化展演等多重功能的内容生产网络不仅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结构的展演.算法嵌入内容生产网络,人机协同的内容分发机制带来效率和风险,也使得人机关系议题呈现出复杂性.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对平台内和平台外的内容生产实践进行研究剖析发现,"运营"与智能算法形成了新型人机协作关系.一方面,平台社会的内容生产网络是人机混合的内容生产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和算法互相驯化.另一方面,智能算法嵌入内容生产网络,即嵌入深层社会结构之中,智能算法维护社会网,并对社会网产生影响.

    嵌入运营人机协同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及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王宁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大潮给传统的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人工智能翻译的风行,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传统的文学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专事翻译工作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饭碗"能否保住.其实,有渊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多语言表达技能的翻译工作者,完全可以在激烈的竞争和挤压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也许会受到挑战,但这也许是一种必要的丧失.

    人工智能机器翻译ChatGPT著作权作(译)者

    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出版与传播:问题与展望

    王楚童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大语言模型ChatGPT对莎士比亚两首十四行诗的翻译和理解,引申出有关语言、诗歌本质的讨论,试图诠释"或然率"背景下的知识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为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和传播能做出哪些贡献,又有哪些局限.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深入到文学、艺术和创造力的本质,但是却足以取代简单场景中以信息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我们需要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物和人类著作权之间的界限,在捍卫人类精神文明主体性的同时,让人工智能的"模型思维"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翻译和出版行业提供了新的"面向".

    人工智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语言诗歌翻译出版传播

    《现代出版》征稿启事

    《现代出版》编辑部
    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