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出版
现代出版

双月刊

2095-0330

xiandaichuban@163.com

010-65783680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现代出版/Journal Modern Publishing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大学出版社合作交流,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永强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出版社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弘扬学术、发展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肩负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大学出版社要通过大学出版社协会等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和融合出版方面的合作交流,集体答好出版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学出版大学出版社协会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

    出版大趋势:基于利益相关方等多维视角的预测

    方卿丁靖佳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趋势的预测能够为出版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考的决策性支持.数智时代,出版的载体形态将超越传统的物理介质而变得愈加丰富."书非书",其本质只是内容载体.智能化内容生成范式的出现,使作者不再是内容创造的唯一主体,出版业也不再是作者选择内容传播的必选项.读者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逐渐从以往的学习者身份转变为"玩家"身份,更享受内容的"悦读",形成了浅层次、非线性、功利性和体验式的阅读趋向.出版人需在秉持"政治家办报"精神的基础上谋求出版经济效益的增值.出版业则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产业再定位,从当前的加工工业转变为创意产业,以"出版+科技+创意"的形式激发产业的创新活力.

    出版趋势出版物出版人出版业数智赋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面向——基于文化符号传播的视角

    沈正赋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符号学是关注和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建构与实践面向的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多维阐释中的一维.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具有潜在的符号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文化符号学生成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学具有跨学科融合特征.文化符号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符号价值本质与符号传播方法论两个方面.从文化符号传播的理论层面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传播主要包括作为精神、旗帜、标识的文化等几个方面;从文化符号传播的实践层面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传播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的策略、手段与方法等,并集中表现在文以载道、以文传声和文以化人等几个相互关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方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符号学传播理论实践

    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出版生态探究

    李重张宇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出版业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文化事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进步.当前,出版业处在以数字智能为特征的新型科学技术引领下重塑自身形态的又一变革时期,正在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的基础上朝向智慧出版不断迈进.实现这一目标要以系统性思维探究新质生产力融入出版业的内在逻辑与有效举措,着力完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智慧出版生态建构,推动出版业走向创新与发展的未来之路.

    新质生产力智慧出版生态系统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闻行业发展的逻辑与实践构想

    郑雷郑立波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其他新质生产力紧密协同,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之间存在双向驱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分为结构性互动、流程性互动和调试性互动.结构性互动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结构变革;流程性互动包括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互动;调试性互动涵盖技术适应、管理适应和规范适应.为了推动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应通过协作、监管、教育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并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确保对新质生产力的可控性.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闻生产新闻行业媒介与技术

    教材思政的维度探索与量表开发——基于高校出版社的实证研究

    余兴发宋海玲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教材思政研究总体上实证研究偏少.教材思政包含4个表征维度:组织机制、内容设计、多媒体设计与教育共同体.实证研究拓展了教材建设的研究框架,开发和验证了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教材思政测度量表,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测量工具.教材思政测度量表有助于厘清教材思政的内部结构,对高校出版社更有效地推进教材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材思政课程思政量表开发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

    新时代出版的文化新使命与新担当

    吕建生郑伟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根与魂.新时代出版肩负着文化新引领、文化新创造和文化新繁荣的历史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有效推进新时代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出版要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以出版繁荣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以高质量出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以推进文化繁荣,以出版"走出去"谱写文化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质量发展"两个结合"自主知识体系"走出去"

    集体记忆、边界工作与编辑文化权威建构:出版人范用纪念话语分析

    刘蒙之丁秦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出版人范用逝世视作一个"关键事件",基于"阐释社群"发布的30篇纪念文本,从集体记忆的角度探讨图书编辑的职业边界及文化权威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阐释主体通过个体角色、时代背景实现对职业偶像集体记忆的双重书写.事实上,其对集体记忆的书写与当下职业工作基准的创造密不可分.阐释主体将"记忆"介入职业的边界生产,图书编辑经历了从"文化商人"向"思想邮差"的回归,并最终实现自身对"文化中介"身份的校准.与此同时,对范用的纪念话语出现在一个图书编辑职业影响力和文化权威持续下降的时代,展现出阐释主体渴望在怀旧中重申、强化当下及未来图书编辑文化权威的愿景.

    集体记忆阐释社群边界工作文化权威

    语言出版:概念界定、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

    李艳曹霄珺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出版具有基础性、全民性、社会性等特征,关系到全民和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对语言出版业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掌握其供需状况,对于推动语言产业与出版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育人口、国家战略、技术变革三个方面的时代背景,通过供需、产值分析,全面呈现当前我国语言出版业的现状,并着眼于未来提出发展对策.

    语言出版发展背景现状趋势语言产业

    承前启后:宋版书形式美学探析

    王四朋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两宋.宋人对美的创造和追求既体现在宋版书的内容上,也表现在宋版书的形式上.宋人追求版式设计的和谐美、字体写刻的神韵美、插图版画的直观美和书衣设计的素雅美.宋代不但确立了版刻书籍的形式,而且造就了宋版书独有的文化品格和艺术价值,形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宋版书形式美学.

    宋版书形式美学和谐美神韵美直观美素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