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文天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文天下
人文天下

姜慧

双月刊

2095-3690

xjckjh@163.com

0531-88039187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北路27-2号

人文天下/Journal Renwen Tianxi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主要发表戏剧创作经验、戏剧研究、表导演及舞台美术方面的技巧、知名的艺术成就介绍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文化基因理论与实践研究

    尹鹏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基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精神特质与独特标识,是支撑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根本动力,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基因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文化基因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热度持续攀升,既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基因的传承、发展、保护,也从更深层次的精神方面关注文化基因对国民文化自信的影响,以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国家软实力提升.梳理发现,文化基因内涵解析、文化基因图谱构建、文化基因保护传承、文化基因解码利用是中国文化基因研究的重点,未来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深化跨学科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文化基因的交流融合.

    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基因解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潍坊核雕的创作现状、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

    肖延安邱纯伟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潍坊核雕作为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近年来呈现出繁荣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潍坊核雕创作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文章从提升创作设计理念、凝聚创作主体力量、深耕核雕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潍坊核雕创作优化路径,促进其在当代生活中得以创新应用.

    传统工艺核雕文创非遗

    节庆类非遗文化空间演变及再生产——以烟台渔灯节民俗庆典为例

    刘雨彤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灯节是烟台黄渤海新区沿海渔民特有的海神祭祀活动,主要流传于芦洋、初旺等村落.随着时代发展,渔灯节祭祀形式发生了变化,由村民自发组织的祭海仪式逐渐转变为官方指导下的舞台化展演.节日的祭祀功能渐衰,表演性和娱乐性占据主导地位,渔灯节文化空间由神圣性转向世俗性,逐渐成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一部分,承担了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渔灯节文化空间不断进行着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一方面,地方社群的等级秩序、身份认同、性别秩序依托渔灯节庆典仪式的周期性展演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国家话语介入民俗仪式,促进了集体记忆与民族情感的产生.

    渔灯节文化空间文化再生产公共文化空间

    山东省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

    王元伦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实践发展与产业政策变迁相辅相成,管窥山东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成效,有助于深化对山东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并研判其未来发展趋势.综合来看,山东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存在政策扶持力度偏弱、政策手段相对单一、政策未能有效体现产业链演变趋势等不足,这就需要统筹规划山东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山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向优质数字文化供给倾斜的政策导向,按照数字文化产业全产业链要求设计政策链,打造最具创新活力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以推动山东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产业政策政策体系产业生态

    影视民俗: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践

    钱明昊李振鹏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赢得国际社会正向认同的必然要求.影视民俗作为依托于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影视媒介的文化样态,其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观众集体记忆的强化,并改善对外传播效果,从而成为建构国家文化形象的全新实践.影视民俗作品在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应挖掘传统民俗所蕴藏的文化意义,通过合理的符号传播,实现意义传播与共情传播,最终助推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考察影视民俗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方面的价值逻辑及实践路径,既可扩展新时代下民俗学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实践路径,又能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

    影视民俗国家文化形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泛民俗

    山东·沂水泉庄桃花艺术节的品牌打造及其提升策略

    刘明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诉求日益增加,尤其是乡村居民需要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因此,打造优质群众文化品牌,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山东·沂水泉庄桃花艺术节"为例,介绍桃花艺术节品牌建设实践现状与经验总结,包括创新品牌机制、盘活地方特色资源以及创新宣传方式等,剖析桃花艺术节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新时代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文化品牌桃花艺术节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为政以德"思想的传承发展

    杨宇帆王新刚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明积淀的智慧结晶,主张"以德治国""以德为官""以德新民""以德和天下",且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彼此契合.具体说来,"以德治国"的理念呈现同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相贯通,形成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思想;"以德为官"的道义保障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相连通,产生了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实践要求;"以德新民"的为政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教化育人观念相融通,提出了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论断;"以德和天下"的价值旨归同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理论相会通,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道义支持.

    为政以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儒家思想

    顾炎武的新"仁道"观探究

    吕晨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旧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强烈冲击.顾炎武基于社会事实的变化,提出了"率性而为""情理并存""私生于仁"的新"仁道"观.此新"仁道"观一方面发展了传统仁道之"仁",损益了宗法伦理之"礼";另一方面,在反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天理与人欲相对立"的流弊.顾炎武的新"仁道"观不仅创新了传统的"仁道"观,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仁道的践行蕴涵着知行合一的实学精神,仁道的扩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顾炎武仁道实学精神知行合一

    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要素助力乡村振兴——以河北磁县花驼村为例

    尹建华韩若冰刘玉平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要素助力乡村振兴是乡村文化经济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文化要素的社会化发展与其生产再生产环节的有机融合,在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壮大.此外,应在文化要素产业化模式运作中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发展价值、产业经济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最大化体现,着力构建历史文化名村的深厚文化体系、优质业态体系、完善经营体系和绿色生态体系.文章先概述了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情况,并以花骆村为案例分析文化要素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最后对历史文化名村的转型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历史文化名村花驼村文化要素乡村振兴

    山东省文化馆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创新实践

    霍美君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对持续推进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 2009 年在全省牵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以来,不断面向基层务实工作,通过打造多元化服务团队、不断创新凝练志愿品牌项目,促进了非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增强了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山东省文化馆将继续在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志愿服务专家队伍组建等方面深耕不辍.

    公共文化机构山东省文化馆志愿服务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