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经济
新经济

李华

半月刊

1009-8461

LT8689@126.com

020-83642121 83642428

510050

广州市越秀北路224号之二

新经济/Journal New Econom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经济》杂志创办于1980年,原名《港澳经济》,自创刊以来几经改版,得到了经济理论界许多朋友的帮助。今天的《新经济》是一份面向市场的财经类刊物,作为一本根植于珠三角大地的财经传媒,作为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南中国的权威财经杂志,《新经济》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新理念的发现者、新价值观的倡导者的角色。保持对财经动态有敏锐的触角,享受洞察的喜悦——并且把这种智慧的快乐传导给每一位读者,是《新经济》基本的取向。不发空洞无谓的牢骚,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与评析,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描述,《新经济》都力图表达最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关注人的命运是《新经济》的根本追求。《新经济》将以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为主线,把视角不断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扫描,透过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国家众多的经济现象,以我们独特的解读,感性的关切,发出最强烈的声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一个伟大的综合性创造——《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的一个观点

    何永江
    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对作者最近出版的著作《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主要观点的一个综合性论述。针对长期流行的青年马克思思想起源的机械还原论,作者提倡马克思思想起源的有机生成论。该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劳动异化论都来源于马克思在广泛阅读哲学、法学、历史、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著作基础上实现的综合性创造的结果。本文阐述了青年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心智模式的变迁、唯物史观的起源、历史辩证法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源及其综合性创造的演进机制,对比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的差别。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这一思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

    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思想起源机械还原论有机生成论综合性创造

    平台经济发展的协同治理均衡机制研究

    张腾邱联鸿
    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经济领域的治理模式,实质上是一个涉及多方参与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博弈理论,本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平台经营商户、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的两部门动态博弈模型,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与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求解分析,深入分析"垄断经营"与"合规经营"两种策略下各博弈参与方的最优选择。研究指出,为构建平台经济发展的协同治理均衡机制并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降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增加政府监管部门失职的损失补偿,促使政府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加大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垄断经营的处罚力度;强化平台经营商户的内部控制功能;提高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平台经济博弈均衡策略协同治理均衡机制

    银发经济的概念内涵、运行机制和发展展望

    陈向阳关伶钰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多角度剖析了银发经济及其细分市场的基本内涵与发展现状,并以积极老龄化理论、系统论、人口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等多个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钻石模型的多要素银发经济产业体系模型。在多要素钻石体系的支撑下,进一步分析了银发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参与主体为导向,确立银发经济良性循环的内在逻辑。最后,本文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推动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银发经济政策的健全完善提出了建议。

    银发经济概念内涵运行机制发展展望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溯源逻辑及培育机制研究

    余春晖李红权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健全拟上市阶段的培育机制是保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欠佳问题进行溯源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帕累托改进思路,对上市公司培育机制进行学理推演与实践重构,将上市公司前期规范及培育端口下沉至区域性股权市场,由其提供模拟市场并设置观察期,将企业挂牌培育期间的数据在上市审核过程中进行交叉验证,从信息和行为两大维度进行溯源管理,以此增强企业上市培育的信息透明度、市场参与度和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从而实现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目标。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溯源逻辑培育机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均工资与内部收入差距

    胡晓罗洁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结合数字化发展的背景,通过采用 2011 年至 2021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任务模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平均工资与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可检验并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员工薪酬体系合理化机制,进而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价值。研究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员工平均工资,对于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为负,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显著性发生变化,但作用效果保持不变。基于此,应在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合理化的收入分配机制,以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收入不平等共同富裕薪酬差距

    《美墨加协定》中的劳工快速反应机制——执行机制的变革与局限

    范书江朱京安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立足于介绍、解析国际社会在劳工承诺执行争端上的最新执行工具。传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执行非关税壁垒承诺时存在若干缺陷,致使劳工承诺的现实效力受限。受经贸博弈的外部影响,以及经验教训的内生驱动,变革后的《美墨加协定》推出了创新的劳工快速反应机制。该机制把执行重点集中在如何直接加强生产部门对劳工承诺的遵守。劳工快速反应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执行机制在有效性方面的不足,但也产生了深刻的合法性担忧。该机制未按照国际劳工组织主张的协商方式确定劳工标准,同时还存在欠缺透明度和正当程序问题,以及过度或不合理的主权妥协问题。这很可能会损害执行机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广泛应用的包容性。为此,贸易协定应当赋予缔约国各方自主适用劳工权利的选择权,防止劳工标准的单边性和单边执法权力扩张。

    国家间行动争端解决程序劳工快速反应机制国际劳工标准

    "普遍智能"、劳动者"主体性"与"非物质性"——意大利自治主义"非物质劳动"概念批判性考察

    李雪阳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马克思"机器论片段"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之上,意大利自治主义者将后工业社会或"普遍智能"社会涌现的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且具有创造性和象征性特征的实践活动冠以"非物质劳动"称谓,并视劳动者"主体性"彰显为其主要特征。然而,"非物质劳动"这一概念一直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术语,其不仅赋予劳动者"主体性"彰显过多乐观想象,淡化或遮蔽了"非物质劳动"得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与条件,而且,自治主义者尝试从劳动结果界定这一概念的做法并不成功。这一切从逻辑上均始源于对"机器论片段"中有关"普遍智能"及资本主义演变趋势论述所产生的某种误读与曲解。

    "非物质劳动"意大利自治主义"机器论片段""普遍智能"

    数字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悖论图景及超越路径

    魏郡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技术为主要表征的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物质形式的新变化和新扩张,但其仅仅是资本主义矛盾"完成现代化而已",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因此,这一新形态必定会衍生数字现代化之殇。回归马克思主义视野,利用政治经济学揭开数字资本主义的"面纱",可以发现数字资本主义建构了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商品逻辑、资本增殖逻辑和剩余价值逻辑,呈现出"自由的劳动主体被压榨""共享的资源遭独占""平等的市场矛盾加深""个性的自主受操控"的悖论景象。基于此,实现数字资本主义的超越,应解放生产力,推进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并通过去中心化技术的应用,逐步打破资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这一转型路径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重构,还应重视劳动者主体性的改造,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形成以生态和社会福祉为核心的新经济逻辑,以纾解人与数字鸿沟,探寻和体认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图景。

    数字资本主义数字资本数字劳动

    投稿指南

    《新经济》编辑部
    封2页

    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将在中山市举办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