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技术新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技术新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

吴玉广

月刊

1003-5311

NTNP@263.net

010-68962167/3218-808/805/831

100089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新技术新工艺/Journal New Technology & New Proces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微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热加工技术(铸、锻、焊)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化工、表面处理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可为企业设备造型提供参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外国防领域微纳制造技术研究综述

    王召阳曹清远高彬彬徐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纳制造技术作为实现微米和纳米级别结构制造的一种前沿技术,对军用电子元器件、甚至武器装备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分析了微纳制造技术在武器装备研制和武器装备器件制造中的重要作用,归纳梳理了近年来发达国家围绕推进微纳制造技术发展所制定的规划计划,从微纳3D打印、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及纳米材料等角度分析了微纳制造技术在国外国防领域的研发应用现状,为我国推动微纳制造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微纳制造微纳3D打印纳米压印光刻纳米材料

    国产电子元器件选型现状研究与应用

    贾阳光翟建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武器装备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武器装备上机上装直接选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和数量大幅增加.以传统电子元器件数据管理模式和试制为主的研发模式,与型号快速集成、快速验证、快速交付等快速研发要求存在的矛盾愈发突出.通过调研目前电子元器件的选用现状,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构建了采集端-管理端-业务端为一体的信息化软件,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数据采集、数据清洗、选型设计场景中,以提高选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实现智慧选型,服务和推动装备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

    电子元器件装备智选手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选型设计

    浅谈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研究现状

    舒斌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作为应用广泛的非金属功能陶瓷材料,产量占软磁铁氧体的三成以上,是国民经济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之一.从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研究情况和应用情况三大方面进行说明,其中,以时间为主线详细阐述了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国内的发展历程做出说明,通过对比国内外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的性能,说明国内外的生产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某些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的电性特性上已优于国外同类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则是依据生产流程进行论述,包含对主成分、微量添加物、烧结工艺和涂装工艺及其对应的作用来分类逐项讨论;国内外应用情况则是从产品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说明实际应用会综合权衡多项特性.

    高初始磁导率锰锌铁氧体研究现状应用情况

    基于TB6钛合金损伤件的增材再制造工艺研究

    应俊龙巢昺轩李智勇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TB6钛合金损伤件,传统的修复方式均存在种种弊端,因此探究基于TB6钛合金的增材再制造工艺方法,摸索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特征尺寸的影响规律,选取了合适的搭接率,得出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即:激光功率为1 500 W,扫描速度为10 mm/s,送粉速率为0.7 r/min,搭接率为45%,层高为0.5 mm.对基体、热影响区、修复区开展了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测试,修复区显微组织主要为等轴晶和柱状晶.经测试,修复区底部、中部、顶部的显微硬度相比于基体提升了 13.8%、10.8%、7.3%.

    TB6钛合金增材修复特征尺寸搭接率显微硬度

    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
    23页

    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热处理研究进展

    覃红星袁建奇毕成龙王宇...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产品疲劳寿命短、塑韧性差等问题,探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来调整组织,延长服役寿命.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近15年关于钛合金激光增材制造及其后续热处理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脉络;归纳出了其组织演变过程,在其热处理温度范围内组织变化为细板条状(α+β)与针状α'马氏体相→全板条状(α+β)→粗层状(α+β)与板条状(α+β);探索出了其强韧化指导原则,借助组织演变相图,通过高温+短时热处理或低温+长时热处理,细化或球化粗大的Laves相、初生的β相,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从而改善塑韧性,延长疲劳寿命.对钛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来说,热处理是必须的且关键的,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升钛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及光明前景.

    钛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组织演变热处理残余应力疲劳寿命

    特种重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特种重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34页

    钛合金三元流叶轮铣削粗加工工艺优化与应用

    唐嘉强刘学刚蒋立君黄中德...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钛合金三元流叶轮的铣削粗加工为研究对象,针对钛合金材料特性及三元流叶轮结构特点开展了加工工艺性分析,得出了传统的线性逐层走刀铣削方式不适用于大直径的叶轮粗加工的结论,提出了使用U型走刀的铣削加工策略,确定了材料去除率最高、刀具损耗量最小的参数范围.通过不同走刀方式下的叶轮铣削粗加工对比试验,验证了 U型铣削优化理论的技术有效性.相较于传统的线性铣削走刀方式,使用U型走刀铣削加工700 mm直径档钛合金三元流叶轮可以提高加工效率31.3%,降低刀具消耗 43.75%.

    钛合金三元流叶轮铣削粗加工刀具路径U型铣削刀轴控制工艺优化

    一体化减速电机参数辨识技术研究

    李秋良王智勇刘鹏王延忠...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体化减速电机具有结构简单、高能量密度、大减速比和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体化减速电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驱动元件,在不同工况下其电机参数会发生实时变化,因此针对电机参数进行实时辨识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RLS模型辨识了一体化减速电机的定子电阻和电感.研究显示,定子电阻的辨识精度为99.1%,q轴电感辨识精度能够达到97.1%,d轴电感的识别精度约为93%,在λ=0.995时的收敛速率已经足够且波动较小,RLS辨识的跟踪性能也较高,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为一体化减速电机参数辨识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体化减速电机工业机器人参数辨识RLS鲁棒性遗忘因子

    海洋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45,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