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边境地区治安建设理论研究

    尹文涛周佳豪宋鹏
    22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要想确保边境的安全稳定,必须加强管理,树立合理科学的治安管防控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从设立长效科学的预警体系着手;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科学管理防控机制,把治安防控机制提升到国家应对的等级,加大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的力度,保证正面地传播舆论。

    边防管理边境治安安全稳定

    痛苦的生,还是安宁的死--安乐死浅谈

    姚鹏宇
    227-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在2007年,时年28岁的宁夏银川女孩李燕因身患重病27年,双腿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在网上公布《安乐死申请》,曾一度引起中国各界关注。安乐死对于民众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且,它也是当代世界上一个饱含争议的词汇。在中国,安乐死问题同样无法被回避,1988年安乐死问题第一次在全国人大上被提出,使得对安乐死问题的探讨进入新的高度。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对安乐死观点树立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利用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安乐死社会争论中国的安乐死伦理实践

    仲裁协议效力之确定--以意思表示瑕疵为角度

    王玉龙
    228-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仲裁协议是进行仲裁的基础,没有仲裁协议就无法进行仲裁。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仲裁协议有效的条件,意思表示的瑕疵必然会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所谓仲裁意思表示的瑕疵 i不仅包括传统的意思表示的不自由(如受胁迫),意思表示的不真实(如欺诈),还应该包括意思表示的不确定。文章对胁迫、欺诈导致的意思表示瑕疵进行研究,探究这种瑕疵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更为深刻的是,文章结合新的理论对意思表示不确定的或审或裁条款之效力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意思表示瑕疵仲裁协议效力胁迫欺诈或审或裁

    瑕疵出资下的公司独立法人资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

    李洋
    230-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财产是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与信用保障。公司财产的取得,在其成立之初,主要是通过股东出资而形成的。由此可见,股东出资是公司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司能够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在2005年的《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成立时其资本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资本额,此时公司成立,取得独立法人资格。但在2014年3月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中,删除了最低资本额,其规定了公司成立只需要具有符合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那么在股东瑕疵的情况下,如何界定公司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该瑕疵出资股东是否仍享有有限责任则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

    瑕疵出资公司独立法人资格有限责任

    浅谈民事诉讼中再审启动制度的完善--以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为视角

    王玮
    23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的启动权主体具有多元化和区别化的特点,其制度缺陷集中体现在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制约。当事人的处分权源于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是意思自治的体现。本文认为应当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资格,构建以当事人再审之诉发动为主、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为辅的再审启动模式,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

    再审启动制度再审启动权处分权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案起诉制度研究

    谷汀璐
    23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经常出现,虽然新刑诉法增设了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专章,但并未对此类案件规定特别的起诉程序。因此,从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出发探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案起诉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未成年人分案起诉制度刑事诉讼

    房产交易领域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葛洪祥
    23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产交易领域职务犯罪的多发、高发,与房产地产市场的繁荣、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廉政建设存在漏洞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期望通过对该领域案件成因的分析,针对目前涉税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房产交易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成因与对策

    从中国式“米兰达”警告说起

    彭沙沙
    23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犯罪嫌疑人拥有沉默权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在中国,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却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从对“米兰达警告”及中国目前执法现状的剖析,探讨为何嫌疑人拥有沉默权的立法未能在中国明确规定并实施。

    沉默权米兰达警告

    公众参与趋势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挑战

    孙丽敏
    235-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公众参与趋势对行政法学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众参与的概念、优点和带来的问题的综合分析,结合现代服务型政府改革管理的发展趋势,探索在公众参与日益活跃的情况下,行政法学和行政法在适应公众参与的趋势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推动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行政法公众参与行政法学

    关于在社区矫正中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的思考

    倪明铭
    236-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在社区矫正中如何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进行了探讨。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