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逃离不出的圆圈--对电影《生命的圆圈》的叙事学分析

    胡泽
    775-775,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的圆圈》是一部以伊朗女性为题材的电影,该部电影与其他现实主义电影一样都具有纪实性特征。但是跳出纪实性创作的框架,隐喻的叙述方式在影片中得到别样的运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该影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导演贾法潘纳西对电影制作的主要贡献。

    圆圈环境声音

    浅论电影中儿童角色的塑造及其意义

    陈娟
    77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电影史中重要的塑造儿童/青少年的电影入手,浅谈儿童角色在电影中的分类和作用,并以此反观千年后华语电影中的儿童角色,初探此类电影的现实意义和内在价值。

    电影中的儿童分类与作用现实意义

    浅谈数字新媒体时代音乐产业的发展

    李欣璟
    778-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音乐产业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敌人---新技术革命,实体唱片销量悄然下降,音乐产品由前些年的磁带、CD逐渐转变成当下流行的MP3、手机彩铃等形式,音乐产业也随之转型。传统的音乐产业在数字时代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音乐新媒体音乐产业

    活自娱乐的土壤,变于时代的川流--探香港警匪类型片中警察形象的转变

    宁蔚然
    779-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一直是盛产电影之地,特别是其拥有众多特色鲜明的电影类型,像功夫片、喜剧片、僵尸片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的警匪片也是如此。香港的警匪片出现自50年代中后期,而后一直长盛不衰,除了题材本身的隽永魅力,电影艺术家们对这个类型的不断改良使其符合时代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警匪片中重要的两极之一的警察,一直是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塑造的重点,本文将从警匪片中警察形象塑造的转变出发,探究警匪类型片长青不老的秘密。

    香港电影警匪片形象塑造

    关于新闻媒体人社会责任的探析

    刁健卿
    78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新闻媒体人是指: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从业人员,一般指从事与电视台、新媒体、报刊、电台等有关职业的人,如记者、主播、电视人、电视编导、导播等。笔者在本文中从新闻媒体人具备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如何提高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新闻媒体人社会责任探析

    媒体监督报道中的自由与自律--以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之争为由头

    吴凤瑛
    78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传播速度的快捷化发展,“新闻舆论监督”成为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重要方式,媒体监督报道与人们的基本需要越来越密切相关。特别是近些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媒体的监督报道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安全朝着好的形势发展。媒体监督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守护神”之一,必然要坚守“自由”与“自律”两个基本原则。虽然当前我国媒体监督报道的社会大环境还不成熟,但这不能成为违反媒体监督报道“自由”和“自律”两个基本原则的借口,而是应该秉承“新闻人”的专业主义精神,追求更专业、更负责任的报道。

    媒体监督自由自律

    4G技术对新媒体公益的影响

    黄汀洲
    783-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革,4G的出现更是为已经硝烟弥漫的新媒体战场添了一把火。新一波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广告就以其出色的视听表达、深刻的人文内涵以及简单方便的接收方式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其包含的公益效应影响的扩大也为陷入瓶颈的传统公益广告带了希望。创意与内涵并行。这是公益广告和新媒体的一场双赢,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发展挑战引人深思。

    公益广告4G发展机遇商业性与公益性

    从现实主义谈主旋律电影创作

    王译珮
    784-784,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高度来研究文艺问题,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文艺思想的研究。正如当今文化被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样,中国电影也被分为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体现了国家意志在宣传主流意识,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社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角度探讨主旋律电影的得与失,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上研究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最后,从党的文艺政策和主旋律电影批评的角度,提出主旋律电影创作应该走向精英文化的创作路线。

    马克思文艺理论主旋律电影现实主义精英文化

    甜蜜的事业--论周民震的电影创作

    王晓晨杨东
    785-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民震是广西电影的奠基者,也是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声誉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前期以民族题材为主,后期主要进行喜剧电影、社会题材电影剧本创作。他对于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可谓有筚路蓝缕之功,也总结出了丰富的喜剧创作理论。从早期的《双仇记》、《苗家儿女》,到喜剧电影创作,再到“学生三部曲”,表现出周民震从形式现实主义走向更具有本质意义的关注人、关注人的社会性的现实主义。

    周民震电影文学民族电影喜剧电影

    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分析--《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丁超
    78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综艺节目到游戏节目、益智节目再到如今广为流行的真人秀节目,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电视娱乐节目见证了电视娱乐的节目的形态变迁。本文以湖南卫视2013年9月份推出的亲子真人秀娱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从原生态体验、平民化、受众主体回归,寓教于乐四个角度探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形态。

    亲子真人秀娱乐体验教育